第230節
汪士榮說:“說明皇上并無誠心對待王輔臣,至少可證明皇上的所作所為并非完全是誠心。王輔臣是何等樣的人物,豈能不知?既然如此,汪某猜知王輔臣必不會以誠心待皇上?!?/br> 吳三桂不得不對汪士榮的分析表示贊同,說:“先生之論入木三分?!?/br> 汪士榮問:“不知平西王可否還有借重之人?” 吳三桂說:“大學士洪承疇提醒應熊應結交孫延齡,先生意下如何?” 汪士榮驚喜說:“此論甚高!” 吳三桂問:“先生何出此言?” 汪士榮說:“據汪某所知,孫延齡是漢軍正紅旗人,父親孫龍是跟從孔有德投降清廷的。其父孫龍被授過二等阿思哈尼哈番,與孔有德交情極深。所以,孫延齡從小受過孔有德的教誨?,F在又為廣西將軍,鎮守桂林,統帥孔有德舊部,若能將其收為己用,既可擴大自己的勢力,又可消除自己的后顧之憂!” 孔有德在桂林戰死后,只留下一女孔四貞,被孝莊皇太后收養于清宮中,以后嫁給了孫延齡。 吳三桂說:“此計雖好,只怕難以實現?!?/br> 汪士榮說:“平西王此話何意?” 吳三桂說:“清廷歷來厚待于孔有德,而孝莊皇太后對孔四貞又有養育之恩,孫延齡現在與孔四貞是夫妻名分,豈會輕易與朝廷反目?” 汪士榮笑道:“平西王所慮過甚!俗話說,男子漢,大丈夫,頂天立地!其行為又怎么會為女人所左右?再說,孫延齡也是漢人。既是漢人,必受過滿人之氣。再說,即使沒受過滿人的氣,也不愿意久居人下的。所以,汪某認為策反孫延齡絕非難事!” 吳三桂被汪士榮這一說,立時又充滿了信心。他笑著對汪士榮說:“先生若能策反得了孫延齡,必是奇功一件!” 汪士榮笑道:“如果平西王派我前去,汪某必不辱使命!” 吳三桂贊嘆道:“先生有此勇氣,何愁大事不成?”說到這里,語氣一轉,接著說:“既然如此,本王干脆把網張大!” 汪士榮一驚,問:“把網張大?” 吳三桂笑著點點頭說:“是的!先生不是說一個人,欲成大事,須有大勢么?本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給皇上玩大的!” 汪士榮問:“怎么個玩法?” 吳三桂說:“本王考慮了許久,覺得可以聯絡四川提督鄭蛟麟,總兵吳之茂、長沙副將黃正卿、湖廣總兵楊來加、廣東總兵祖澤清、潮州總兵劉進忠、溫州總兵祖宏勛等人一同起兵!” 汪士榮聽吳三桂說了這一大串名字,頓時呆住了。心想:此計若成,大清的大半江山不完了么?但他擔心吳三桂好大喜功,疑慮地問:“平西王作這么大的布置,可有什么把握么?” 吳三桂笑道:“要說把握,本王倒覺得策反這些人比策反孫延齡更有把握些?!?/br> 汪士榮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不得不在心里重新審視吳三桂了。這才是真正的吳三桂!他竟然在不動聲色之中籠絡了這么多人! 吳三桂見汪士榮還在發呆,便覺好笑,說:“不過,還有個地方需要先生跑一趟!” 汪士榮說:“平西王說的可是西藏?” 吳三桂點頭說:“正是!只有與西藏結成朋友,我們才有退路?!?/br> 汪士榮心里對吳三桂更加佩服了。 四、汪士榮智激孫延齡 汪士榮與孫延齡分賓主坐后,孫延齡舉起茶杯向汪士榮示意說:“請先生飲此綠茶?!?/br> 汪士榮說:“綠茶雖好,卻不能祛心頭之火?!?/br> 孫延齡聽汪士榮話中有音,便問:“先生春風得意,何來心頭之火?” 汪士榮便頓杯而怒說:“心頭之怒有三,豈能無火?” 孫延齡微笑著,似乎在看一種表演,然后漫不經心地問:“先生心頭之怒何來?” 汪士榮肅然而立說:“漢人之天下,失之于我輩,我輩卻無力取回,此一怒也;長居于滿人之下,使祖宗羞辱,此二怒也;不視滿人為仇,反與滿人攀親,此三怒也。有此三怒,心頭豈能無火?” 孫延齡聽到這里,恨不得立即打汪士榮幾個耳光。前兩條,孫延齡還可自我解嘲地寬慰自己。自己的父親雖然跟從孔有德與大明為敵,但自己畢竟未參與其中。而長居于滿人之下的亦非他孫延齡一人,而是天下之漢人!唯有第三怒,孫延齡無法不想到自己。因為他正是因孝莊皇太后之故,才娶孔有德之女孔四貞為妻的。 然而孫延齡不得不壓住心頭之火。因為他知道汪士榮是吳三桂的特使,必是有備而來的。于是,孫延齡不怒反笑地明知故問:“先生可是平西王吳三桂的特使?” 汪士榮見孫延齡沒有生氣,本覺奇怪?,F見孫延齡又明知故問,便有些摸不著頭腦了。汪士榮只得答道:“是的!” 孫延齡笑道:“我替先生羞矣!” 汪士榮不解地問:“將軍何出此言?” 孫延齡說:“先生可是來勸末將參與反清復明之大業的?” 汪士榮說:“是呀!” 孫延齡便笑著問:“大明之天下,到底丟在誰手里?清兵不是平西伯吳三桂請來的么?”孫延齡不稱吳三桂為平西王而稱平西伯,其意是諷刺吳三桂是大明臣子,卻引清兵入關滅明。 汪士榮沒想到他有此一問,沉吟片刻,本待解釋。 孫延齡卻揮手制止他說:“是誰讓漢人祖宗蒙羞了?不正是平西伯吳三桂么?又是誰認賊作父與賊攀親?不也正是平西伯吳三桂么?” 汪士榮笑著說:“其中原委,將軍只怕尚未弄清?!?/br> 孫延齡大笑道:“如果此事都叫沒弄清,不知在先生眼中,還有何事是清楚的?末將所述事實,都是天下漢人有目共睹的,怎能還說沒弄清楚呢?” 汪士榮嘆口氣說:“其實,自己之痛苦,他人又豈能知道?平西王是有難言之隱的?!?/br> 孫延齡不顧汪士榮的辯解,繼續說:“先生竟然連這事還沒弄清楚,便從云南跑到廣西來教訓我了!請問,先生是來策反我孫延齡的么?” 汪士榮見孫延齡直言不諱,心里暗驚,但想到對于孫延齡這個豪爽之人,只能以豪爽對付豪爽,便釋然道:“是的!” 孫延齡冷然地說:“告訴先生,我孫延齡不需要誰來策反!我若反清,也不會投入吳三桂麾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