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節
沙廉的歐洲商人們的算盤雖好,但他們忽視了一個王朝走到末世時的百般弊病,習慣了過一道手的東吁廷臣們將原本應該低價提供給國王的物資收入私囊,然后以比原價更高三成的價格賣給國家,一進一出,廷臣們賺到了大筆的收益,但達寧格內王的財政狀況卻更加窘迫了。不得已,沒有借到外債的緬甸只好實行對平民百姓加稅,從而進入了一個極端可怕的惡性循環之中。然而更加可怕的是,好不容易籌集來的軍餉,也被各級官吏層層貪污了,于是征召來的士兵只能吃著最惡質的食物,戰爭還未開始,士氣已經十不存一了。唯一讓東吁王朝存在下去的理由就是雨季,按部就班執行作戰準備的兩國并沒有在雨季跋涉作戰的意圖,這才讓東吁王朝度過了最后幾個月的和平時光…… 第694章 緬甸(二) 對于保家衛國的緬甸人來說,有錢沒錢都得打仗。因此當就近征發的十幾萬緬甸軍出現在毛淡棉近郊后,緬南漢人海盜土司的五六千兵馬也就只能帶著搶劫來的大宗戰利品,灰溜溜的撤離上丹那沙林,逃回土瓦江南的老巢。 吳敦勝是緬甸的宿將,對此番衛國之戰的勝負關鍵有著自己的認識,因此他并沒有對緬南土司聯軍投入過多的追擊部隊,只是安排了兩萬人推進到耶城—邗苷地區封堵緬南諸土司從陸路卷土重來的通道,三萬人留守吉坎眉—毛淡棉—榜鎮一線,主力十萬人旋即東進炯多、高加力等他念他翁山西麓要點,希圖在此擋住翻山越嶺而來的暹羅大軍。 然而吳敦勝與同時代的東亞軍人一樣,都忽略了海上的敵人,這不,發現緬甸大軍并未有繼續追殺過來,緩過氣的緬南土司便使出了海盜的老本行,越過數百里的海路突入繁華且空虛的下緬甸,攪得勃生以東、大光以西的伊洛瓦底江入??诘貐^狼煙四起。 緬南漢人海盜土司在下緬甸的劫掠不但引來了緬甸王庭的斥責,更威脅了吳敦勝軍團的后方糧食供應,在內因外因的共同作用下,留守毛淡棉城的副將吳克白便被迫改變主帥吳敦勝的最初方案,要求耶城—邗苷地區的緬甸軍轉守為攻,徹底消滅緬南土司。 武成二十一年六月初七,暹羅王太子抵達武昌,正當鄭克臧和華夏朝廷隆重的接待這位未來的屬國之主時,緬南會戰正式爆發。 面對兵力上占據絕對優勢的緬甸軍,緬南土司聯軍不得不先后放棄了納基辛、甘包、折迪、納布萊、芒馬苷等土瓦江以西要點,只是憑著舟船的力量封鎖下游,以保障土瓦城與后方徳耶羌、羌瓦賓、敏達間的糧道。 南征的緬甸軍則試圖在土瓦城上游地區越過土瓦江,進而攻擊江東南的土瓦城,于是引發了雙方間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場戰斗。 六月二十一日,緬甸軍在三處渡江點先后投入八千余人的兵力和超過三十頭的大象,而緬南土司聯軍僅有三千人,具體到各個渡江點各只有千人,力量遠不如對手。只是緬甸軍中只有少量軍官是職業武士,其余的都是新近征召的農兵,人數雖眾但戰力卻不如海上廝殺慣了的緬南土司聯軍,再加上渡江的緬甸軍只有少量小口徑的銅炮和極少數的火槍,而緬南軍卻基本已經火器化,因此激戰竟日,緬甸軍傷亡超過半數,卻始終無法突破對手的阻擊,被迫放棄渡江的打算。至于緬南土司聯軍方面也因為有十分之一的傷亡、彈藥消耗頗大、對手預備隊雄厚等原因沒有實施渡江反擊,一時間,雙方似乎就此在土瓦江兩岸僵持起來。 只是緬甸軍的虛弱已經被西洋三十六家看在眼里,這些刀頭舔血的前海盜們于是冒險敞開土瓦江防線,調集舟船徇海路奔襲緬軍后方,在緬軍猝不及防中一舉奪取了耶城—邗苷地區,截斷了南下緬軍與毛淡棉地區的聯系。 盡管南下的緬甸軍依然可以利用土瓦江西浪弄平原的多個大型種植園維持基本的糧食供應,但后路被斷還是造成了緬甸軍的極大混亂。不得已,南線緬甸軍指揮官只好帶兵回救耶城—邗苷兩地,等打通了與毛淡棉地區的聯絡后再掉頭回來繼續攻打土瓦。 姑且不說一來一回的折騰將使得軍中士氣受到何等的摧殘,就是緬南軍這邊也不可能放任緬甸軍安全的回撤,因此一發現緬甸軍有北返的跡象,留守土瓦的千余緬南軍便毫不猶豫的越過土瓦江,對緬甸軍實施跟蹤追擊。 看上去漫長而艱難的回撤道路,如螞蝗一般緊盯不放的敵軍追兵,再加上前方還有未知的命運,種種煎熬,讓緬甸軍的士氣逐步瓦解了。于是在一次遇襲之后,還有萬余人馬的緬甸軍突然在不足十分之一的追兵面前崩潰了…… 緬南方向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可以威脅到緬甸軍主力后路的漏洞,這下吳克白坐蠟了。 怎么辦?向國王要求新的援軍嗎?這是不可能的,須知道緬甸好不容易拼湊出三十余萬的軍隊,一南一北已經全部派出了,唯一可以期待的就是用于鎮守阿瓦的數千王家禁衛軍和前期用于征討孟族、撣族的數萬人馬。但王家禁衛軍不可能輕易調動,征討孟族、撣族的兵馬也至少要得勝后才能派來增援,因此實際上,吳克白是沒有援軍的。 那么讓吳敦勝的主力調回來一部分?這也是不可能的,吳敦勝以十萬人要擋住暹羅一國,負擔已經十分沉重了,作為副將又怎么能讓對方在這個時候雪上加霜呢? 思來想去,吳克白做出了一個致命的決定,即抽調榜鎮、毛淡棉兩地的兵力加強到最南端的吉坎眉一線以阻遏緬南軍的進一步行動。不過吳克白也知道這樣做有風險,也無法阻擋緬南軍在下緬甸再次實施侵擾,因此他上書阿瓦王庭要求授予下緬甸的領主組織自衛武裝的權力并給予自己抽調這些自衛武裝守備城市權力。 吳克白的請求在阿瓦宮廷引起了極大的震動,按道理說這是再開強化中央集權政策的倒車,然而亡國在即,達寧格內王已經顧不得限制地方領主貴族的權利了,只能予以答應。 可惜的是,吳克白等到了自己想要的答復,卻無法具體落實。原因很簡單,阿拉干王終于在華夏方面的唆使下出兵了。已經無兵可派的阿瓦宮廷只好命令遭到入侵的地區自組貴族聯軍,同時命令附近的貴族領主也出兵助戰,因此沒有一兵一卒留給吳克白。 烽火遍地,這樣的結果讓吳克白這樣的將領也覺得大廈將傾,但危局來的要比吳克白想象的還要快。武成二十一年七月二十日,華夏使者由云南進入緬甸。使者帶來的詔書上歷數緬甸侵略鄰國、舍棄宗主的罪過,要求緬甸反省過往并割讓領土與暹羅、阿拉干兩國且放棄緬南諸土司的宗主權等等。這份詔書成功的激怒了緬甸方面,對于華夏欲蓋彌彰的作為,緬甸以進一步增加八莫一線的兵馬作為回應。于是華夏云南行臺再度遣人責問,以“緬甸挑起邊釁”為由,拿到了出兵緬甸的大義名分。 在戰爭已經進入倒計時的階段,英法荷三國東印度公司正式向緬甸方面提出戰時中立、武裝自衛的要求,結果遭到了緬甸方面的拒絕,在這種情況下,三國東印度公司宣布中斷與緬甸政府的聯系,派遣武裝控制沙廉商埠區,實施針對緬甸方面的自衛行動。 對于三國東印度公司的背后一刀,緬甸人在深惡痛絕的同時也不寒而栗,這時便有所謂有識之士提出“敦睦四鄰”的建議,試圖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或割讓或放棄部分意義不大的領土來換取整個東吁王朝的存續。 達寧格內王經過慎重的考慮,決議向昆明派出求和使者,同時繼續聯絡英法荷三國東印度公司,以割讓沙廉及其周邊地區為代價邀請三國東印度公司放棄中立轉而支持緬甸。 八月二十六日,緬甸使者抵達昆明,旋即向華夏提出斡旋請求。在這份請求中,緬甸答應從夏緬邊境、緬暹邊境撤軍并向華夏割讓緬北克欽地區、向暹羅割讓撣邦東南部地區,向阿拉干割讓欽邦南部地區、允許緬南土司獨立、允許撣邦西北部土司獨立。 表面上看起來緬甸方面已經放棄了相當多的利益,然而對于緬甸來說,上述地區都是貧瘠的羈絆之地,并非不可割舍,反過來若能依此渡過眼前的危局,讓搖搖欲墜的東吁王朝騰出手來整頓內政的話,日后緬甸未必不能收復上述地區。 不過達寧格內王的算盤雖好,可秉承上意的云南鴻臚使卻堅持之前華夏方面提出的將上丹那沙林交給暹羅、下丹那沙林地區的緬南土司獨立以及伊洛瓦底江西岸地區割讓給阿拉干的要求并堅持緬甸派王子重臣穿囚服前往云南追掉前明永歷皇帝了結因果的主張,這是緬甸方面不可能接受的,兩國使者因此不歡而散。 此時,英法荷三國東印度公司也向緬甸方面表示,自己并無圖謀緬甸領土的想法,只是不愿意在即將到來的戰爭中與強大的華夏為敵,因此只能實施武裝自衛來保證中立,一待緬甸與華夏之間的戰爭結束,他們將恢復正常貿易。 英法荷三國東印度公司的答復與華夏方面強硬的表態,讓阿瓦王庭徹底打消了最后一點幻想,只能積極的投入戰爭的準備中去,只是北上的使者帶回來一個奇怪的信息,云南境內并無戰爭動員的跡象,難不成夏軍并不準備入侵緬甸,一切只是為暹羅和阿拉干入侵釋放的煙霧,亦或是使者看到的并不是真相,在他的視線之外,夏軍已經萬事俱備了。 迷惑充滿了整個東吁王朝,由于不能排除夏軍自北而南進攻的可能,十余萬緬軍只能留滯在緬甸北方,在浪費寶貴的糧秣的同時,眼睜睜的看著時間進入十月。 武成二十一年十月初三,準備多時的暹羅軍,越過他念他翁山脈進入緬甸境內,南線大戰由此正式開打。 第695章 緬甸(三) 華夏武成二十一年前后的暹羅軍是一支仿效夏軍陸師步軍設立的半火器常備軍——這支部隊以軍府為基本戰術單位,每個軍府額定兵員一千人,具體編為二個火槍百人隊、一個火炮百人隊、四個冷兵器百人隊、兩個夫役百人隊和軍府直屬的傳令兵、旗號手以及僧侶、醫匠、工匠、象夫等輔助單位——從編制上來看,暹羅的一個軍府大致擁有二百五十支左右的火槍和三門口徑不一的野戰炮,火器裝備率接近三成,因此就表面上的戰斗力而言,在整個中南地區都是非常強大的。 而根據吳敦勝目前獲得的情報來看,為了能一次性擊垮緬甸軍的阻擊,這一次暹羅方面出動了全部四十七個軍府中的三十五個。 相比暹羅人強大的實力,吳敦勝手中的緬甸軍就有些不足看了——除了人數上有優勢,火炮總數大致相等外,其他方面遠不如訓練有素的暹羅人——好在吳敦勝也算是有能力的宿將,接手這十萬大軍才幾個月,就在修建大量邊境堡塞的同時,粗粗把一干原先怯懦的農夫訓練成了初步能上戰場的士兵。只是單憑這一點,并不足以抵擋兇神惡煞的敵人,因此,吳敦勝便擬定了以防御戰為主的拖延策略。 應該說吳敦勝的策略是高明的,暹羅人越崇山峻嶺而來,糧食運輸的壓力是十分巨大的,因此速戰速決才是他們最好的選擇,否則,一旦困頓于緬甸人的重重堡寨,不但銳氣會逐漸消耗,而且龐大的物資消耗也會拖垮暹羅人的經濟。 暹羅人也是如此認知的,所以在一開始就對緬甸軍的堡塞進行了強攻。只是攻城一方向來要比守備一方要付出更多的代價,而在兩軍擁有的火炮數目及炮火威力大致相等的情況下,兵力更多的緬甸軍顯然要占盡了優勢。 “陛下,這樣下去只怕還沒有打到毛淡棉,暹羅人的血就流光了?!奔鹗嗳?,以三千多傷亡奪取了緬甸方二十余處營堡,可謂戰果輝煌,然而整個暹羅軍依舊止步在高加力地區并無寸進,這就讓暹羅方面產生了焦躁?!安荒茉倮^續下去了?!?/br> 大城王朝第二十九代君主泰薩王端坐在那半天不說話,直到下面的將軍們又一次鼓噪起來后,這位因多次割讓東南領土而被國內貴族稱為暗弱之主的國王才緩緩開口道:“不打就能繞過緬人的營堡進入毛淡棉了?” “這場戰爭華夏也有份參加,總不見得我國在此拼命,漢人坐享其成吧?!币晃徽雅缡钦f道?!拔覀兛梢耘扇舜叽偃A夏方面盡快出兵,以迫使當面之敵退去?!?/br> “你們怎么知道華夏沒有出兵?”泰薩王搖了搖頭?!霸僬f了,這是暹羅發起的反擊,光想著依靠華夏打贏戰爭,日后暹羅還有什么資格從華夏手中獲得利益?!碧┧_王站了起來,走到御帳門口指著遠處的敵營說道?!叭绻荒苡H自擊敗當面的敵人,華夏是絕不可能把上丹那沙林地區交給暹羅,那么暹羅將再度失去獲得??诘南M??!?/br> 暹羅執行的帕拉瑪特萊洛卡那塔(paramatrailokanatha)制度的核心是等級身份與土地掛鉤,因此對于普通貴族來說,盡可能獲得軍功、獲得封、賞獲得土地才是唯一,但對于在御座上的王者而言,才會曉得一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貿易港的重要性,泰薩王也是拱手讓出阿瑜陀耶港之后才明白過來的。 一眾暹羅將軍們面面相覷,不知道說什么才好,但很明顯,國王說的不錯,不勞而獲只能讓華夏輕視暹羅,從而把暹羅應獲得的利益交給他人。 另一名有著鑾封號的貴族思前想后提出一個建議:“那么我們想緬甸人約戰吧……” “暹羅人按捺不住了嗎?”吳敦勝捏著戰書沉思起來,之前的戰斗中,緬甸人損失了約六千多人,目前就已知兵力而言,緬甸軍差不多是暹羅人的三倍,是有力量進行一次野戰了?!按饝麄儐??”當然,關鍵不是在于兵力上占了絕對的優勢,而是毛淡棉的情況不容樂觀,要知道根據吳克白的報告,夏軍水師巨艦已經出沒在毛淡棉外海,一旦夏軍投入戰斗,毛淡棉失手,吳敦勝這邊就不單單是糧道斷絕的問題了?!捌粗鴵p失,把暹羅人趕回他念他翁山東,然后回師確保毛淡棉安全嗎?”吳敦勝猶豫著?!叭f一失敗了呢?” 患得患失的吳敦勝一時間無法做出決定,由此,暹緬戰事陷入了一種古怪的停滯的狀態。 就在吳敦勝再三權衡的時候,之前一直冷眼旁觀的夏軍終于露出了猙獰的面目。 武成二十一年十一月初六,龍驤軍第九師在七個團的神策軍的協助下于比魯君島以北的薩爾溫江以西地區登陸,隨后一舉奪取了直通、因年、榜鎮地區并兵進毛淡棉對岸的馬達班城,從而將包括吳敦勝、吳克白兩部十余萬緬軍官兵封堵在了薩爾溫(怒)江東岸。 由于薩爾溫江東岸只有少量的沖擊平原,產出的糧食完全不夠十余萬大軍食用,再加上緬南軍又推進到毗鄰吉坎眉、泥僰道的加羅比地區,對毛淡棉周邊形成南北夾擊的勢態,無法在暹羅人眼皮子底下安全撤出的吳敦勝只能別無選擇的同意了與暹羅軍的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