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節
八月十三日一早,五千多護軍、驍騎、前鋒、步軍等營的滿洲兵及二千多各府包衣鬧哄哄的殺出北京城。在這之前,清軍已經打探到夏軍的駐地,不遠,實際就在右安門外,北京外城城墻上的清軍可以目視的地方。 七千人的清軍雖然遠較夏軍為多,但卻是以老弱為主,只有些包衣看上去五大三粗的還算精壯,只是橫七豎八的不成隊列。這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真正精銳的都已經編入內外火器和八旗新軍南下作戰,只有那些有門路的紈绔之輩還留在舊營里混日子,愿意出城做戰的更是少之又少,其中大半要么是看在豐厚的賞賜份上勉強出戰的老兵,要么是不知戰爭險惡只想馬上求功名的十幾歲少年。 清軍不但看上去戰力不怎么樣,就是裝備也烏七八糟的。有人擎刀、有人舉槍,有人抱來了鳥銃,有人卻攜帶弓箭,有人無甲,有人卻穿著祖輩留下來的棉甲——只是當年的八旗軍將是穿雙重棉甲,如今他們的兒孫穿單層還得卸去內中多半的鋼片…… 清軍中馬匹也很缺,常常驍騎營的沒有馬,步軍營的倒是騎了兩匹,反而是各府的包衣們騎來很多主家的好馬,但大多數人只能用以代步,真正讓他們沖擊夏軍陣列的話,說不定在半道上就自己摔了出去。 清軍也不是沒有炮,只是內外火器營的好炮都帶到南面去了,留下的都是難以搬動的幾千斤重的城防炮,只能擱著城頭放幾聲響給出戰的清軍助威,戰場上實際是指望不上的。 面對種種不利的情況,主持作戰的多羅順承郡王錫保也沒有了章法,但出戰是康熙的命令,他也只能理解的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 出了城門,問題來了,總不能一股腦的向夏軍殺去吧,那么就需要編隊。 年輕的錫保在另一個時空中曾經當過雍正帝的大將軍,不過在這個時空里他卻從來沒有領過兵——當然,這幾年,曾經有過領兵經驗的滿洲王公已經大部分去世了,剩下的就算沒死也奄奄一息了,所以只能矮個里拔長子讓只是讀了幾本兵書的錫保來承擔挽救清廷的重任——既然沒有實際的經驗,錫保只好根據《孫武子直解》中“偏裨卒伍之分,十百千萬之數,各有統制”的論述讓各營分頭列隊。 可惜這也有問題,八旗各營都是按旗屬來分的,一個營有八個指揮官,這誰指揮誰啊。不得已,錫保只好收回成命,以旗來分配兵力,結果又出現一個旗里面有幾個不同的營頭,彼此素來沒有配合作戰過,如今合在一起居然連步調都不一致。 沒辦法,錫保只好再度改變組織方案,以武器為分配標準,那鳥銃的站在一起,那弓箭的歸在一堆,騎馬的屬于馬隊,其余的都算步隊。 等錫保好不容易調度完了,并任命了臨時指揮官,這日頭已經不早了,被折騰了一大清早的旗人大爺們肚子餓了,不吃午飯不睡個午覺是不能出戰了。 怎么辦?涼拌!這個時候錫保只求清軍能跟夏軍交手,什么城下之盟都能答應。 結果拖到了未時都快結束了,一群烏合之眾才慢慢騰騰的逼近了夏軍的營地。 夏軍早就發現清軍出城邀擊了,原本還看著對方人多準備打一場艱苦的防御戰,結果看到清軍這德行,頓時就放下了心。當然該小心的還是得小心了,萬一這是清軍驕敵的詭計怎么辦?因此夏軍分兵兩路,以十二個步哨、兩個炮哨、三個白兵哨列在營盤之前,其余六個步哨、兩個輜重哨、三個中壘哨守在營盤之內利用營墻支援、接應前軍,至于兩個游騎哨也遠遠的撒開,以警戒清軍從別處攻來打夏軍一個措手不及。 申初,北京城墻上的大炮開始轟鳴起來,在炮聲的助威下,一眾清軍隨即加速,其中以包衣為主的清軍馬隊跑得最前面。然而在剛剛經歷過固安之戰的宣武軍第六師官兵看來,清軍馬隊的速度實在夠慢,因此根本不為所動,倒是一部包衣看到自己脫離了大隊,頓時慌了手腳,倒過來自行減緩馬速。有人打馬,有人勒韁,馬隊就出現混亂,此時突得最強的幾人發現夏軍正用看死人的眼光看著自己,這些血勇之輩便怒氣沖沖的舉起自己手中的弓。 橫七豎八的弓箭遠遠射過來,根本沒有射中夏軍,只是在地上栽了一大堆怪異的羽樹。 見到弓箭落空,突前的清軍便再度伸手掏箭,這時夏軍終于動了。 只見夏軍炮手舉火朝八分炮的火門上一燎,頓時一股硝煙冒出,接著內中的彈丸帶著巨大的動能向清軍陣中砸去??吹较能婇_炮,清軍的隊形更加混亂,不少人試圖躲避,只是炮彈還沒砸下來,炮聲已經驚得那些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的寶馬一個個四蹄亂跺,把好些個包衣直接摔了下來。結果炮彈沒有打中目標,墜馬卻導致了數十人的傷亡。 觀察到試射的結果,夏軍各炮相繼修正了彈道,接下來清軍開始倒霉了,在四十華夏步的距離上,夏軍彈無虛發,直打得清軍哇哇大叫。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夏軍的火炮數量有限,形成跳彈的也很少,這才讓旗兵們逃過一劫。 可還沒等那些躲過夏軍并不密集的炮火的清軍們暗自慶幸,夏軍炮隊便換上了射程較近但威力巨大的霰彈。這種一打一扇面的大殺器祭出來,清軍的傷亡頓時暴增,更為重要的是,在夏軍的刻意打擊下,清軍前隊與后隊之間出現了嚴重的脫節。 能面對暴烈的敵人做果敢堅決沖鋒的不是清軍中最驍勇的武士就是那些熱血沸騰的年輕養育兵,一意前沖的他們根本沒有注意到那些油滑的老兵已經半途退走了,也沒有注意到更多的同伴已經直接倒在了沖刺的中途。 然而就在勝利看起來觸手可及的時候,夏軍密集的排銃齊射讓他們的希望化作了泡影——就算有個別的清軍騎士萬分幸運的突破了夏軍步銃彈的封鎖,面對的也是夏軍密集的銃刺林或是更加恐怖的白兵隊。 當這些最勇力最熱血的戰士倒下后,這場戰斗已經毫無懸念的結束了,驚慌失措的老兵和昏頭昏腦的包衣們拉著還想再沖一次的養育兵們往后逃去,錫保更是直接逃回了王府,隨后第一時間加入了奪路而逃的出城大軍。 得到再次戰敗消息的康熙只能黯然嘆息,于是清廷的撤退行動繼續展開,失去了更多守備力量的北京城離徹底陷落也愈近了一步…… 第571章 滅清之戰(十) 不是所有的滿蒙貴胄都只顧著向北京城和草原逃跑的,也有人為了避開夏軍的追擊和阻攔,選擇了南下。因此,搶在南線夏軍主力獲知固安大捷之前,堅守在東昌大營的胤禔已經知道了蒙古軍覆滅的消息。 倚為臂助的蒙古騎隊一朝傾覆,這樣的大危機,胤禔若是看不出來,那他這些年就是白活了,所以來不及細想,胤禔便下達了立刻出擊的命令。所謂出擊,當然是出逃,笨重的武成永固大將軍炮被遺棄不顧,只有稍微輕便的神威將軍炮才被允許攜帶。 此時,看見多名身滿血污的蒙古軍狼狽不堪的遁入營中,東昌大營上下已經開始瘋傳固安慘敗的消息,軍心已然不穩。好在,各級軍將顯然知道如今稍有遲緩就是自取覆亡的局面,所以不用胤禔下令便一個個神色緊張的督促部屬加快動作,兵甲火藥什么能少帶就少帶,至于糧食和被服則盡可能的多拿。 東昌大營的sao動,自然被夏軍探哨遠遠的觀察到,然而夏軍探馬們并不知道真實的情況,只能把觀察到的一切上報。夏軍前線指揮部雖然也有猜測,但苦于沒有具體情報的支持,不敢胡亂的進攻,只好一面準備部隊列陣,一面嚴令游騎查明清軍的動向。 稍晚一些,加大了搜偵半徑的夏軍探馬終于截獲了幾名因迷失方向而拉在后面的蒙古潰兵,等探哨們好不容易弄清了情況向總部回報的時候,古晉派來的前后幾批報捷使者也已經抵達了行樞密院的所在地。 只是這么一耽擱,清軍已經率先出營逃遁了。不光自己在逃,胤禔還派人通知了胤祉等人。當然這不是作為皇太子的胤禔好心希望能為清廷保留更多的元氣,而是他明白只有各路相繼逃跑才能更有效的牽制夏軍的追兵——胤禔希望,夏軍先找軟柿子下手,而不是先吃自己尚有十幾萬人馬的硬核桃——如此他才能亂中脫逃。 十幾萬大軍撤退當然不能學鳥獸散,因此胤禔所部的行軍速度根本快不起來,而夏軍的追擊部隊也同樣不能一窩蜂的進行追殺,所以兩部非常默契的保持著幾十里的安全距離,誰也不會冒著體能耗盡的危險拉大或縮小彼此的間隔。 由于南線夏軍除開已經派出去的五個主力騎軍師外,還擁有鐵騎軍第四師和飛騎軍四個師的騎馬步兵,因此清軍一路上始終擺脫不了夏軍跗骨之蛆般的反復襲擾。幸虧有京杭運河的限制,否則清軍更難防御夏軍來自四面八方的襲擊。 好不容易逃到臨清,胤禔停下了部隊,他覺得不能繼續再沿著運河行動了。要知道,沿著運河一路走下去是德州、是滄州、是天津。其中德州、天津暫時還沒聽說淪陷,沒有問題,但滄州已經落在了夏軍之手,萬一夏軍一部在滄州防堵的話,自己豈不是前進無門后退無路了嘛?于是胤禔決定,全軍在臨清過運河,然后一路北上,經冀州、深州而保定,到了保定之后再視情況決定是不是去北京還是直接走宣化出長城。 當然,胤禔其實已經決定選擇后者,但是所部中大多數官兵的家眷都在北京城,讓他們舍家棄業跟著他往關外逃,不是不可能,只是要耍些手腕才是,更不要說現在夏軍還緊緊盯著自己,能不能堅持到保定還是問題。 胤禔渡河,果然使得夏軍古晉部在滄州以南的阻擊落空了。但是這種金蟬脫殼的手法,并不足以改變整體的被動。就在東昌清軍于臨清試圖跨越運河的當日,濟南的清軍在胤祉的帶領下倉惶逃往德州;而大名的胤禛、胤禵兩兄弟更是丟下了清廷耗費巨資打造的炮隊及幾支斷尾的綠營之后,連夜向廣宗一線逃跑;只有彰德的胤禩、胤祥因為距離較遠尚不知道清軍總崩潰的事實,猶自跟夏軍攻城部隊在相持著。 傍晚時分,湯保意趕至臨清前線,不待洗去風塵便徑直問道:“清軍過河了多少了?” 指揮前軍的樞密院同僉何叔治報告到:“據渡過河的探馬報告,大約已經有三萬人了,若是連夜渡河的話,預計一晚上就能全部渡過?!?/br> 湯保意再問:“何大人,你可確認清軍此番渡河不會是聲東擊西?” 何叔治猶豫道:“下官不能保證,但若是我軍不過河的話,就怕會被對方甩掉?!?/br> 湯保意對此表示同意:“清軍已經事先搜羅了沿途所有的船只用以架設浮橋,若是我軍現在不想辦法就渡河的話,那的確是有可能追丟了對手。但是濟南方面的清軍正在往德州逃跑,不排除胤禔部有可能與之會師?!?/br> 童子營乙卯期出身的樞密院一等贊畫丁培芳于是建議道:“那就分兵渡河吧?!?/br> 湯保意反問道:“若是清軍趁我軍立足未穩實施攻擊怎么辦?” 丁培芳立刻回應道:“清軍可以對我實施攻擊,我軍也可以連夜攻打東岸之敵?!?/br> “夜襲?”湯保意當即否定道?!安怀?!我軍占有絕對優勢,豈能冒險夜戰?!?/br> “湯大人說得對?!焙问逯钨澩??!扒遘娨膊皇菦]有防備,夜襲只能使我軍優勢兵力無法得到展開?!焙问逯坞S后提出一個修正的建議?!拔铱椿蚩梢愿囊挂u為夜擾,另外如果確認清軍主力完全撤過運河了,或可截斷其后衛?!?/br> 湯保意點點頭:“這倒是可以的,但還是無法解決我軍無法及時追上清軍大隊的問題?!?/br> “清軍過河之后無非有兩條路可選,一是西去廣宗、二是北上冀州?!绷硪晃灰颐诔錾淼囊坏荣澲佃鲊_口道?!暗艺J為西去廣宗可能性不大,胤禔部當前的主要目標是逃亡順天府或直接逃出關去,西去廣宗只能是繞路而已,因此他必然選擇直接北上。如此,行樞密院或可以聯絡古晉古大人所部騎兵,對其實施攔擊,而我部則調動飛騎軍等部在后面銜尾追擊?!笨佃鲊D了頓,補充道?!帮w騎軍是騎馬步兵,速度較快,就算稍晚一些渡河,也能追上清軍。至于剩下的主力則先去德州消滅胤祉所部……” 盡管不知道大名一線的清軍也已經開始逃跑了,但總覺得哪里不妥的行樞密院二等贊畫劉科雄還是不顧眾多長官已經點頭了,站出來反對道:“濟南之敵不過二萬,用我軍十余萬主力去對付他們豈不是牛刀殺雞,反倒是胤禔所部尚有十二、三萬,只是讓騎軍對付是不是過于托大了,畢竟騎軍在北面損失也應該不小?!?/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