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節
在康熙的威脅下,再考慮到京師動搖后方糧道受阻,胤禔只好無可奈何的同意調動蒙古軍回援…… 第565章 滅清之戰(四) “蒙古sao韃子出來了?!逼疵蝰R的哨探顧不得胯下伙伴的哀鳴,急切的催動著已經筋疲力盡的戰友,直到沖進己方的營盤后才長舒了一口氣?!摆s快通報,蒙古軍六萬已奔固安而來?!痹捯粑绰?,已經無力支持的戰馬雙腿一軟,直接將哨探掀翻下來?!盎㈡?!” 但一切已經來不及挽回了,口吐白沫的戰馬用極富人性的雙眼留戀的看了騎手一眼,又伸出舌頭舔了舔騎手的臉,然后便垂下了大腦袋。 “虎妞你醒醒!”探馬五內俱焚的搖著馬尸,但此時卻根本來不及讓他繼續傷心,傳令的中軍已經通知他進帳仔細報告,探馬只好抹了抹眼角淚痕,昂首挺胸的走近了大帳?!氨奥氂悟T第一哨乙隊第一班班長陳七參見統制大人……” 命令探馬退下后的陶月轉身向身邊的參謀探問道:“你們覺得現在該怎么辦?” 一個軍司馬從事當即回答道:“大人,蒙古軍已經被調動,我軍的使命也已經完成,而今之計,不可與其在野外浪戰,應該立刻退過無定河,退入固安堅守?!?/br> “固安城小,不足以容納一師之眾?!绷硪幻娝抉R從事卻建議道?!皯撘愿髀脼閱挝?,分散至雄州、霸州、永清各縣,師直屬留守固安?!?/br> 先前的那名參謀反駁道:“蒙古軍已經在百里之內,以其部馬速,如何能讓我軍安然分散入各城。更何況一旦分兵,必然力弱,反而會弄巧成拙,實不如固守一地為佳?!?/br> “固然不能撤入霸州、雄州,但永清就在左近,如何不能搶在蒙軍抵達之前進入?!碧嶙h分兵的參謀接受了同僚關于部隊來不及撤入雄、霸兩城的說法,但卻繼續堅持自己分兵的主張?!捌遄V有云,獨目不活,我師分兵兩城恰可以互為犄角?!?/br> 陶月聽了會參謀們的爭論,目光很快落到丙辰期出身的攝軍司馬谷杰的頭上:“玉甫,你是怎么看的,是獨守固安還是分守固安、永清?!?/br> 谷杰剛剛也在考慮兩個方案的利弊,因此一聽陶月發問,便很快回答道:“永清雖近,但一來我軍輜重甚多未必能趕在其前鋒抵達前安然進入永清,這二來嘛,永清雖然和固安毗鄰,但兩城之間也隔著數十里,如何能為犄角。我之意,分兵還是要分的,但不要走遠,就在固安城外立一砦,也好互相照應?!?/br> 陶月點了點頭:“本官也是這么想的,就在八分炮的射界之外立砦,屆時也好彼此照應?!?/br> 谷杰想了想否定道:“依下官看來,外砦的位置還是再往外挪一點為好,如此一旦蒙古馬隊突入城砦之間,或可以受到兩面炮火共同打擊?!?/br> 陶月一驚:“如此,外砦的壓力就大了,蒙古人肯定會以外砦為第一攻擊目標的?!?/br> “正是要讓蒙古人生出或可取勝之心來,才好拖住他們?!惫冉艿挂膊皇且晃冻褟??!按笕苏埛判?,蒙古兵的攻城本事一向很差,而且六萬大軍也不可能一股腦的全壓在外砦方面?!?/br> 陶月當然知道谷杰的話有些道理,事實上不要說六萬騎兵了,就是六萬步兵布置在戰場上,那占用的面積也是驚人的,自是不可能撮堆聚在一座小砦的外圍。但不要說圍上六萬人,就是圍上六千也不少了,畢竟宣武軍第六師一路征戰下來,損失也有上千,再扣除中壘、輜重等輔助部隊,真正能上一線的戰兵不足八千,還要分兩處把手,實在有些令人不放心。 或許發現了自己長官的猶豫,谷杰陰陰的一笑:“其實我們還可以用上駟對下駟的辦法,把主力放在外砦,而固安城里只放上少量部隊?!?/br> 陶月一愣,隨即大笑起來:“好主意,就這么辦了……” 既然戰策已定,陶月便一面派人向后方報警,另一面便安排本師上下行動起來。于是,該修建、修繕城砦的修建、修繕城砦,該進固安城布防的進固安城布防,在急迫的敵情面前,宣武軍第六師上下如同上了發條一般開始埋頭苦干起來。 “上當了,這城外小砦可是一夜就能建好的?” 看著面前死寂的固安城和飄揚著華夏國旗、軍旗的城外新砦,作為蒙古軍指揮官之一的多羅安郡王馬爾渾便已經醒悟了,但醒悟了又能如何,華夏方面辛辛苦苦設計把他們調出來,難不成還會輕而易舉的讓他們回到東昌府嗎?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么擺在蒙古軍諸指揮官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是各自返回草原以免受到不必要的損失,另外一條則是北上京城充當清廷最后的守備力量。 不經一仗就讓蒙古兵返回草原,漫說康熙不答應,就是在場的八旗宗貴也不會答應的。 至于讓蒙古兵北上京師,那也有問題,誰聽說過蒙古兵善守城了?而且蒙古王公們也不會答應讓自己的草原精騎下馬上到城墻上作戰,更不要說清廷還擔心見到花花世界的蒙古人會不會化身強盜洗劫了北京城。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打了。不是有那么一句話嘛,就算明知道前面有陷阱圈套等著自己,也要有踏破陷阱沖出圈套的勇氣和決心。由是,八旗親貴們心照不宣的得出了結論,這一仗必須打,不但要打,還要打贏、快贏,才能直面不久將來的驚濤駭浪。 不過話雖如此,但八旗宗貴們也不可能馬上驅使著蒙古人叩擊固安城砦,畢竟蒙古人也是人,再堅韌再耐苦勞也不能如此折騰,更何況兵法上說過趨百里而撅上將軍,讓疾馳了幾百里的蒙古人攻擊以逸待勞的夏軍城防工事,只有神經錯亂之輩才會這么行事,而且同行的蒙古王公貴族們也絕不會答應。 只是也有人看出了虛實,鑲黃旗蒙古副都統納奇禮就十分懷疑的向一眾滿蒙貴胄進言道:“卑職觀海逆所修城外小砦,仿佛系巨石壘砌,然彼等才克固安不久,如何能運來巨石,無非是水泥之術。水泥之術雖有化水為泥之神妙,但所化山石需時日才能堅固。而我軍攻勢頗速,恐夏軍并無足夠之時間待山石固化……” 納奇禮這話點醒了夢中人,華夏這些年為了治理黃泛,河工不斷,其中大量使用水泥,自然不能瞞過清廷間諜的耳目,雖說沒有人能成功的將水泥帶回北地供御前工匠分析山寨,但水泥的特性已經不再是秘密了。 正黃旗蒙古副都統羅察當即建議道:“速攻城外小砦,不使其久持……” 蒙古王公們卻對納奇禮的話將信將疑,不肯輕易折損了本錢,只有襲爵不久的喀爾喀鎮國公顏朱卜多爾濟、和碩額駙多爾濟色楞、阿達哈哈番覺羅長泰的女婿塞卜騰巴爾珠爾三人肯出馬一試。這三人中顏朱卜多爾濟雖是鎮國公但卻是喀爾喀各部中不起眼的小臺吉,手中攏總只有一百騎馬隊,這點連塞夏軍的牙縫都不夠;多爾濟色楞倒是有二千多部眾,實力要大大強過顏朱卜多爾濟,但他是胤禔的女婿,誰敢讓他第一個出戰;塞卜騰巴爾珠爾盡管越級享受鎮國公女婿待遇的一等侍衛,卻偏偏是噶爾丹之子,手中也不過是三十五號家丁而已;因此到最后,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看著機會要從手指間里溜走,八旗宗貴們便有了些怨言,但隨蒙古軍行動的一佐領外火器營的炮隊早就被拉得不知影蹤了,手中沒有兵說話屁都不響,更何況一眾滿族宗親們又沒有勇氣效仿祖先三五成群便敢沖擊敵方陣營,所以嘟囔了一陣之后,也只能偃旗息鼓,看著蒙古人扎下營盤,就地休整起來。 只是蒙古軍想養精蓄銳擇日再戰,夏軍卻不給蒙軍這個機會。當天晚上,夜色朦朧,夏軍悄悄打開固安城門,拖曳著兩門八分輕炮抵近了蒙軍的營盤。 蒙古軍雖然也安排了人手警戒,但固安一線七月末八月初的天氣對草原上的蒙古人來說還是太熱了,因此覺得自家兵力雄厚,夏軍不敢輕易觸犯虎威的警戒兵在堅持了大半夜之后,大多疲倦不堪的睡死過去了,結果就讓夏軍暢通無阻的靠近了蒙軍的營盤。 子時未過,有些提心吊膽的夏軍沖著蒙古軍的營地連放四炮,頓時讓蒙古軍營大亂起來。只是心慌意亂的夏軍根本沒時間看自己的炮擊成果,唯一記得的便是將炮掛上拖曳駑馬后轉身就跑,總算搶在出營尋找襲擊者的蒙古軍之前安全返回了固安城。 喧鬧了半天,蒙軍終于查清了己方的損失——只有一枚炮彈擊中一處馬廄,導致幾十匹戰馬四處亂竄,而其他的盡數打在了空地上——但蒙古軍卻不能因此放松了警惕,生怕夏軍如法炮制的他們只能強化了營地外圍的警戒圈,不過這么一鬧,時間飛快的流逝,當天晚上蒙古軍顯然是別想再好好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折騰了大半夜沒好好休息的蒙古騎兵憤怒的出現在固安城砦面前,他們要用夏軍將士的鮮血來宣泄自己的情緒,于是,大戰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第566章 滅清之戰(五) 展現在蒙古軍面前的固安城是一座方六十丈的小城,這里的“丈”不是華夏新制里等于一百華夏“尺”的華夏“丈”而是等于十工部尺的明“丈”,因此面積甚至不如南方一些較大的市鎮。不過小歸小,好歹是座縣城,擁有差不多三明“丈”高的城墻,甚至城墻外圍還包了磚。只是華北近百年沒有打仗了,外層墻磚出現脫落不說,城墻頂部馬道上還長出了小樹,僅僅是因為夏軍之前的臨時整治下才看起來像樣子一些。 然而以蒙古人的攻城水平和裝備情況,在外火器營的炮隊趕到之前,恐怕填進去一兩萬人都未必能攻下固安,因此一眾滿蒙高層的目光更多的投向了固安城南門外的新建小砦。 說是小砦,面積自然不大,只有固安城的一半約二十華夏畝。而且因為搶工的原因,外墻只有二丈不到,而且馬面、敵樓什么的一概皆無,甚至連女墻也看不見。 更讓滿蒙貴胄們心花怒放的是,小砦離固安城足有一二里之遙,雖然固安內的夏軍為了方便出援甚至填埋了護城河的一段,但在清軍方面看來只要派出足夠的騎兵實施阻斷,固安城里的夏軍大隊恐怕很難及時救援小砦守軍。 唯一讓滿蒙貴胄們有些擔心的是小砦的守備火力似乎不差,透過手中的千里鏡,這些王爺、貝勒們可是在四面砦墻上發現了不下二、三十位火炮。 沒什么好說的了,小砦火力再強也要打的,而且要打好打狠打得固安城里的夏軍不敢在雙方決戰是從背后冒出來威脅蒙古軍側翼。于是,隨著一聲令下,一隊隊的蒙古騎兵拔營而去,若非還有更多的蒙古兵遠處監視,不知情的人還會以為蒙古軍這是要撤兵呢。 等了一會,一度遠去的蒙古騎兵們回來了,只是他們的身后多了一個鼓鼓囊囊的大袋子,原來他們是取土去了,這是蒙古人攻城的老法子,堆土成山。只要把土一直堆到了小砦外墻的高度,更多的蒙古騎手將順著土山直撲砦頭。 由于蒙古軍足有六萬,兵力上大有富裕,因此行動是從東、南、西三面共同展開的,也就是說,除了直面固安城門方向以外,蒙古人幾乎同時采取了行動。 數千只馬蹄跑起來,隆隆的仿佛地震一般。似乎明白了蒙古軍沖鋒的含義,小砦守軍在短短幾息內相繼開火,試圖用密集的炮火來阻擋攻城土山的形成。 震耳欲聾的炮聲使得遠處觀戰的蒙古軍的戰馬出現了輕微的sao動,但生在馬背上長在馬背上的蒙古人都是最好馭手,分分鐘鐘就控制了坐下的馬匹,就連沖鋒的馬隊也沒有多耽擱時間,繼續如離弦之箭一般直沖小砦而去。 當然,沖鋒的蒙古馬隊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傷亡。這不,一顆炮彈飛速掠過,地上便留下一具身子被打成半截的尸體,只覺得負載一輕的戰馬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繼續馱著主人的殘軀向既定的目標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