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節
所謂旁觀者清,面對這種末世的景象,冷元化不能不為自己的將來考慮。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因此他一早命令潛入四川聯系華夏方面。只是因為清軍還控制著劍閣一線,因此他派出的信使只能從藏區穿過,這一來一回,一年多就過去了。好在,華夏方面的答復終于送到了他的手中,讓他可以定下心來做權衡。 冷元化默默的看完了華夏朝廷以成都知府陶遠志名義的回信之后,將其順手遞給了自己的兄弟、徽州知州冷元德,冷元德看完之后又傳給了堂弟、禮縣知縣冷元平,冷元平看完之后給了冷元化的表弟文縣知縣郝綱,郝綱看完后又把信遞給冷元化的妹夫、兩當知縣霍治德,等一圈兜完了,信件回到冷元化手中,冷元化掏出火折將其焚化成灰。 “信你們都看完了,說說吧,咱們該怎么選擇?”回應冷元化的卻是一片寂靜,冷元化搖了搖頭?!岸际亲约胰?,有什么不能說的,這樣,老二,你先說?!?/br> 冷元德苦笑一聲:“大哥,以我看,華夏顯然并不重視我們,否則怎么會就給一個縣侯、兩個縣伯的爵位就打發了咱們呢。既然如此,咱們還不如關起門來過小日子好了?!?/br> “伯華,我覺得你這話欠思量?!焙戮V顯然不同意冷元德的意見?!澳阒恢?,上個月為了慶陽府的歸屬,寧夏道和平涼道打了起來?!?/br> 事實上,郝綱的消息已經滯后了,為了爭奪慶陽府,不但寧夏、平涼兩鎮總兵卷了進去,就連陜北的延安道副將也派兵參戰了。 冷元德不以為然的應道:“二表哥,你多慮了吧,北面哪一天不在打仗,寧夏道還在跟蘭州道爭奪平川廳和婧虜衛,這些家伙打生打死跟咱們有什么關系,只要丹岱還擋在咱們前面,誰又能礙著咱們過日子了?!?/br> “你是真糊涂還是假糊涂?!焙戮V表情嚴肅的指出?!皩幭牡赖牧α坑卸啻?,他能即跟平涼道交手又跟蘭州道動武嗎?不,這不可能,可寧夏那位為什么偏偏放棄跟蘭州糾纏了呢?不外乎有外力介入了。環顧四周,誰有能力介入?丹岱嗎?不可能,他這老小子只想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罷了,絕不會輕易為蘭州遮風擋雨的?!?/br> “芝甫的意思是說是西寧和涼州出手了?”霍治德瞇起眼想了想?!安粚Π?,按著遠交近攻的套路,西寧、涼州兩藩絕不可能替蘭州架梁子的?!?/br> “西寧背靠扎什巴圖汗,當然不會為蘭州架梁子,可是涼州就不一樣了,他背后還有甘州那位盯著,自然是不愿意見到蘭州被人滅了?!崩湓椒治龅??!皩幭牡昧颂m州還有可能跟西寧齷齪,但西寧得了蘭州,未必會先攻寧夏,說不定就和甘州前后夾擊涼州了?!?/br> “正是如此?!焙戮V點頭道?!八悦C州才會勸說寧夏先和平涼一較長短,好讓蘭州避開兩面樹敵的境地,先跟西寧死掐,如此涼州才有可能先解決了甘州的威脅?!?/br> “聽聽倒有些道理?!痹掚m如此,但新的疑問又從冷元德口中冒了出來?!安皇钦f甘州和涼州都投靠了阿拉善厄魯特蒙古人嘛?蒙古主子會讓他們自相殘殺,最后便宜了準格爾支持的肅州那位?這不大可能吧?!?/br> “蒙古人的想法跟我們不一樣,我們的思路是合則兩利,蒙古人講的是贏者通吃,或許阿拉善人以為兩鎮合一才是真正擋住肅州的辦法?!崩湓S口解釋了一遍,但隨即向郝綱問道?!爸ジ@話扯得有些遠了吧,還是不要繞圈子了,明白直說吧?!?/br> “是,”郝綱應了一聲,這才揭底道?!皠e家或許還能互相牽制,但平涼和寧夏一旦覺出勝負了,那就是甘肅最強一鎮了?!边@話倒也不錯,地理上的關系注定了兩鎮一旦合一,對各方都是巨大的威脅?!澳勤A家會怎么辦?是快速統一甘肅還是抱缺守殘就此止步?” 霍治德接口道:“那肯定是快速統一甘肅嘍,又怎么可能就此止步不前呢?!?/br> “統一甘肅就要面對三部蒙古人的壓力,而朝廷又不能為其擋風遮雨,在這種情況下,你說他們會怎么辦?”郝綱如此推斷道?!暗め返牧α科鋵嵑鼙∪?,只不過有大清朝廷的虎皮在而已,若是先奪了鞏昌府,然后向朝廷求取甘肅巡撫兼提督的名義,你說康熙會不會答應?!辈淮卮?,郝綱自我斷言道?!爸灰煌犊咳A夏,康熙一定會答應的?!?/br> “那咱們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崩湓c了點頭,又搖了搖頭?!案麈傆秩绾螘o贏家機會,丹岱說不定也會出手干預的,你的說辭不一定成立啊?!?/br> “大哥以為就我們一家在聯絡華夏嘛?”郝綱反問道?!拔铱词遣豢赡艿?,逼急了,人家打出華夏的旗號,你說華夏朝廷會不會放棄這枚關鍵的棋子呢?” “這不可能,即便華夏想要救援,他也飛不過劍閣,除非……” “大哥說的不錯,除非翻過大山路經階州?!焙戮V說到這,摸了摸胡子?!按蟾?,咱們是奇貨可居啊,華夏朝廷是不會輕易拒絕咱們的,一個縣侯、二個縣伯只是最初的開價吧了,不是還有在海外分茅的備選方案嗎?” 看到冷元化有所意動,冷元德急忙勸阻道:“什么?到煙瘴之地的南洋當所謂的內藩。不,不,大哥,咱們千萬不能選這個,還是實實在在跟華夏朝廷多要些爵位才好?!?/br> 郝綱毫不留情的駁斥道:“二哥,你糊涂了,爵位再好,那不過是把人當豬在養,想想如今生殺cao之我手的滋味,咱們還能回去再過以前那種日子嗎?” 冷元德振振有詞的反駁道:“芝甫,你的想法雖好,可是我總覺得,要爵位是最穩當的選擇,所謂內藩卻不太靠譜,別現在用得著的時候答應咱們,等把夏軍引進來了,華夏朝廷來個過河拆橋了,那咱們就抓瞎了?!?/br> “我看二哥這話極有道理?!被糁蔚赂胶偷??!斑@事還需落實了為好,最好能事先得了武成皇帝的詔書,否則,不踏實啊?!?/br> 郝綱沉吟片刻:“可以派人再去跟華夏方面談,但北面的情況瞬息萬變,咱們必須快了?!?/br> “那就這么定了?!崩湓陌宓??!笆虏灰诉t,讓冷東再跑一趟成都,一定要得個確實可信的承諾來?!崩湓肓讼胙a充道?!澳厦嬲伟O之地我是不想去的,既然是新朝嗎,咱們就夾著尾巴做人好了,反正咱們也都撈足了……” 第519章 《真、暹邊境劃界條約》 坐在起起伏伏的大象背上俯瞰面前的阿瑜陀耶城(注:華人俗稱大城府),司馬伯華的臉上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嘲諷笑容,然而在陪伴他的傣人官吏眼里,卻是這位衣冠華麗的華夏使節在無聲的稱贊著城市的繁榮。于是,這名傣人官吏愈發的挺直了胸膛,沒曾想落在司馬伯華的眼里卻是一副僵硬之極的樣子。 司馬伯華如今官居從五品的華夏朝禮部副主事,此番從武昌南下是作為華夏觀禮使前來參加哲塔四世王重新登基為真臘王的,只是才辦完金奔的差事,帕碧羅阇王薨逝、帕昭·素王繼任暹羅王的消息便傳了過來。 按道理說,暹羅屬于外藩,與其邦交是屬于總督衙門的職權范圍,只是金蘭大都護府改制成了金蘭行省之后,統一負責中南半島外交的執行機構消失了——根據華夏朝的制度,一省鴻臚使只能管理本省內藩及入口通商事務、其駐省館伴使只能處理對應國家的外交事務,因此駐金蘭行省的館伴使一如瓊州館伴使只能處理與占城有關的外交事務、廣州館伴使只能處理與越南有關的外交事務、潮州館伴使只能處理與安南有關的外交事務、福州館伴使只能處理與琉球有關的外交事務、寧波館伴使只能處理與朝鮮有關的外交事務一樣,只能負責協調與真臘有關的外交——至于暹羅、緬甸兩國的外交又成了總督衙門直接過問的事務。 但消息從金奔傳回武昌,武昌再派使者前往阿瑜陀耶城,期間耗時甚多,所以在選海里掙扎了十年之久的司馬伯華懷著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心理當機立斷冒險西行,這才會出現在這座(傣人眼中)不可戰勝的城市之中。 沿著筆直的城中大道前行了一會,暹羅人的王宮便到了——在阿瑜陀耶城中一共有三座王宮,分別是由阿瑜陀耶王朝開國君主烏通王名字命名的“鐵菩提宮”、中興之主納黎萱大帝建立的葡萄牙式宮殿“西洋宮”以及那萊王在三十年前建造的“紅宮”——這一次,帕昭·素王是在“鐵菩提宮”接見司馬伯華。 鐵菩提宮說穿了就是一處規模稍微龐大一點的傣式高腳屋而已,事實上從納黎萱大帝開始由于跟泰西各國的交往逐漸密切,因此大多數的暹羅王不是住在西洋宮就是住在有法蘭西建筑風格的紅宮之中,就連推翻了那萊王,篡奪其王位的前國王帕碧羅阇王也是一樣。 不過帕昭·素王在鐵菩提宮接見司馬伯華卻不是為了羞辱華夏的使者,反而是有另一種深意的——須知道,從帕碧羅阇王開始,暹羅便開始驅逐了泰西各國的商人,目前也就和華夏以及琉球、越南等國與之還有貿易上往來,然而貿易的萎縮雖然能排除歐洲世界對暹羅社會的影響,但也帶來了稅收減少和武備下降的問題,在這個時候,作為新興大國的華夏使臣的出現對于暹羅王庭來說可謂是雪中送炭——因此覺得恢復祖先榮光有望的帕昭·素王才會在鐵菩提宮接見司馬伯華。 然而暹羅人的目的是為了達成貿易協定,但想搏一把的司馬伯華卻指望著壓迫暹羅人同意稱臣納貢并且與真臘簽訂互不侵犯的和約,因此一開始雙方就同床異夢。 雖說同床異夢,但雙方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緬甸的東吁王朝。華夏跟東吁王朝結仇是因為當年東吁王向吳三桂獻了永歷帝并侵占了明屬云南的相當一部分土地,而暹羅人則因為東吁王朝幾度入侵,甚至差一點因其滅國。 既然有一定的共同點,雙方便有了繼續接觸下去的理由。華夏武成五年九月十三日,司馬伯華正式向帕昭·素王提出三點要求:第一,真臘與暹羅永世修好,兩國以當佩亞山、??才砩?、南薩科河一線為界,以東屬真臘,以西屬暹羅;第二,暹羅向華夏稱臣,嗣后暹羅向廣南行省廉州府派遣朝覲使,華夏向阿瑜陀耶港(曼谷港)派駐國信使;第三,華夏愿出資四百萬貫購買暹羅在莫山口以南馬來半島上的領地及宗主權。 稱臣納貢只是表面文章,華夏也不過是要一個名義,對此帕昭·素王并不在意,至于華夏要求購買南方領地他更當做一個笑話,然而等他明白四百萬貫的價值之后,一切又不一樣了。雖然這所謂的四百萬貫主要是以大宗軍火、軍械來作價的,但饒是如此,剩下的百萬貫現銀也是暹羅人意想不到的巨大財富。如此巨大的財富只是為了贖買南方那塊雞肋,帕昭·素王和他的臣子們當然動心。 動心了就要繼續談下去,暹羅人自認奇貨可居,自然還要漫天要價,但司馬伯華本身是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自說自話,又怎么可能繼續加價呢?雙方自是各自咬定底線,談判陷入了僵局。即便陷入了僵局,但售賣馬來半島至少還有幾分希望能夠達成,可真臘問題甚至連談也沒談便被暹羅人擋了回來。是的,沒錯,身處暹羅中南部地區的大城王朝或可能出售南方馬來半島的領地,但絕不會放棄東部近半的國土。 “只要和議達成,我朝可以派兵協助貴國擊敗緬人,甚至奪其國土?!彼抉R伯華如此誘惑道?!安粌H僅我朝可以出兵,甚至真臘、占城、安南、越南都可以一并出兵助戰?!?/br> 諸國聯軍?在場的暹羅談判大臣陷入了深思。司馬伯華這話是什么意思,是真心相助?還是變相的威脅?如果是真心相助的話,那么暹羅的國土西移并非不可以接受,但若是后者,在東西夾擊下,大城王朝又能生存下來嗎? 于是暹羅方面就東面國土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第一,暹羅可以與真臘保持永久和平;第二,兩國國土當以扁擔山脈及南薩科河為界。 司馬伯華來暹羅之前是了解過兩國地理的,因此對于這些山川分布走勢還是知道一些皮毛的,就是這些皮毛告訴他,暹羅人的應價只是他最初的要求的二十分之一,這又如何能使他滿意呢?當然,若是暹羅人能答應將馬來半島以低價出售給華夏,他并不在意是否能為真臘爭取利益,只可恨暹羅人只有一根筋,與真臘的談判是一回事,與華夏的談判又是另一回事,絲毫沒有聯系在一起的思路。 不得已,他只能暗示明示一起來,但暹羅人就是不接茬,氣得他只能代表真臘跟對方據理力爭,于是外交史上奇怪的一幕出現了,一個即沒有本國政府授權又沒有得到談判涉及國授權的家伙居然義正言辭的代表起被談判國跟另一談判國在談判桌上唇槍舌劍。 華夏武成五年十一月初三,真正的華夏祝賀使姍姍抵達金蘭港,然而迎接他的卻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真、暹邊境劃界條約》以及《夏、暹通商條約》。 《真、暹邊境劃界條約》規定蒙河以北、巴塞河以東歸屬真臘;錫河以北、湄公河以西包括上寮沙耶武里省、呵叻高原在內的領土歸屬暹羅;錫河和蒙河之間的領地歸屬暹羅,但暹羅要支付真臘三十年的賦稅作為贖買。 《夏、暹通商條約》規定,暹羅向華夏稱臣,并允許華夏國信使進駐阿瑜陀耶城,華夏駐泊鴻臚使進駐阿瑜陀耶港;暹羅以九百六十七萬貫的價格出售莫山口以南的馬來半島予華夏;一旦暹羅遭到緬甸入侵或對緬甸用兵,華夏應親自出兵增援或組織中南各國派兵助戰,暹羅愿為此支付必要的報酬。 盡管總督衙門的使者為此暴跳如雷,但他事后在私下里表示,這兩個條約,對華夏而言是攫取了最大利益,超過了他事先所能想象的最好成果,為此他要親自拜表彈劾司馬伯華,一定要讓這個禮部的混蛋知道越權行事的后果…… 不過對于重新登基的哲塔四世而言,《真、暹邊境劃界條約》卻是一份結結實實的大禮,使得他能打消真臘國內對他投向華夏、割讓湄公河以東國土的不滿,穩固自己的統治。隨后,哲塔四世在華夏駐金奔國信使的建議下,改革真臘的王位繼承制度,取消部分小王族繼承王位的權利,使得真臘王位只能在三大王族中依次輪流承襲。此舉雖然讓部分真臘小王族十分不滿,但得到了其他兩大王族的首肯,動蕩的真臘終于開始平靜下來…… 華夏武成五年十二月十七日,華夏朝廷根據《夏、暹通商條約》規定宣布設立暹南都護府,首治定在呔泥附近的宋卡港,于是繼掌控了中南半島各國之后,華夏的影響力開始滲入馬來半島,進而擴展到荷蘭人的心腹之地馬六甲海峽之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