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節
這一天,昌欽宮東南角上的南書房里,執掌內廷支度處的內大臣姬伯春恭恭敬敬的將一札厚厚的文本呈到鄭克臧的面前:“圣上,這是年節內廷賞賜的明細,請圣上御覽?!?/br> 內大臣是指可以過問或掌握內廷職司的大臣,與副相之尊的內閣大臣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地位卻天差地別。這是因為內大臣一職可以是遙領、可以是兼差、也可以是專任,或者干脆是爵臣、勛臣、大臣以及致使元老的加銜,所以內大臣一職本身沒有所謂的品級,內大臣之間的地位區分關鍵還看他們的本官品階。 之所以要如此安排,則主要是為了壓制可能出現的閹寺和宮廷女官擅權局面,而且內大臣人數眾多,自然也不可能串通起來沆瀣一氣蒙蔽君皇,即便有誰弄權尾大不掉,鄭克臧和嗣皇帝也可以輕易借用其他內大臣之手將其架空。 當然,除了內大臣一職以外,華夏肇建之后的內廷設置也跟鄭藩時代略有一點不同,即在原來內廷經理處、內侍處、女侍處、內造局、內庫房的基礎上又增設了負責預算和審計的支度處來制衡權力過大的經理處。另外原本只負責隨扈的侍衛處也擴大為頭道門侍衛、二道門侍衛、隨扈侍衛、皇子(女)侍衛、皇親侍衛等五個單位。 看到鄭克臧拿起了翻閱,姬伯春輕聲解說道:“賞賜名單包括在京流外四等以上官吏及分省勛臣、爵臣、弼德院大臣和致仕元老。另外百官女眷的賞賜名單已經呈給皇后娘娘了?!?/br> “京城居,大不易?!编嵖岁耙贿呎f一邊點頭?!懊磕赀@個時候卿等都費心思了?!?/br> 費心思,那是當然的了,這賞賜名單好做,賞賜的東西卻十分繁瑣,要根據品級不同來給予不同的待遇,絕非一刀切就可以的。 譬如說五品及五品以下官吏,因為平時俸祿較低的原因,年節的賞賜就要以生rou、棉布、燃煤、油鹽糖米等日常生活用品為主;四品及四品以上因為俸祿較高,所以年節賞賜就可以給予御窯瓷器、御供絲綢等高價值的使用品;宗室、外派爵臣、勛臣、弼德院大臣、致仕老臣則是賜服、賜字等有紀念意義的物品。 至于陳纖巧這邊賞賜女眷的則又是另外一套。 好在,這些東西大多數是經理處自行經營或生產的,算是鄭克臧自己摸口袋給百官的體己,否則算到朝廷預算中,恐怕內閣和度支衙門連哭的心思都沒了。這也就是鄭克臧為什么要大肆圈占皇莊、皇產的原因,否則他也拿不出這筆錢來,只是鄭克臧不像前明和北面的清廷那樣善財難舍,他知道怎么賺錢,更知道怎么花錢才能安撫百官。 “做得不錯,”鄭克臧翻看完整個明細夸贊了一句,隨即有些疑惑的問道?!半抻浀米屩Ф忍幾鲆粋€預算,給武昌太學的生員也賜棉衣一套、棉鞋一雙的,怎么,沒有做上單子?” 姬伯春回應道:“回圣上的話,臣以為若是給武昌太學生員賜衣鞋,那各省太學是不是要一體賞賜呢?若是單賜武昌一地,而不遍及天下,臣恐有厚此薄彼之說,有負圣上圣明??扇羰侵T省太學遍賜的話,那各地府學、縣學要不要賜呢?支度處感到此事重大,不敢擅專,所以就沒有列入具體賞賜的細目中?!?/br> 鄭克臧一愣,隨即輕笑起來:“原來如此,卿這是在勸諫朕吧。不過或有些道理,是朕太過隨意了。沒錯,三學生員都是預備的官吏,自是不能厚此薄彼。也罷,反正伊等尚未正式入仕,姑且就排除在賞賜名錄之外吧?!?/br> 姬伯春顧不得抹去頭上的冷汗,俯身頌道:“圣上圣明……” 鄭克臧正要擺手讓他起身,一名內侍在書房外開口道:“啟稟皇爺,皇后娘娘那邊派人傳話,說是時候不早了,請皇爺過去用膳?!?/br> 與后妃一起用晚餐是鄭克臧自己定下的規矩,常年戎馬在外的他很喜歡這種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飯的感覺,所以這次也不例外,一聽陳纖巧那邊派人來催請,當即便從御案后站了起來:“姬卿,無事便跪安吧?!?/br> 姬伯春自是識趣的,當即叩拜退下,由內侍引領退出宮城。隨后鄭克臧也離開南書房,安步當車,轉過幾個回廊,穿過幾道角門,便來到了掛著“清樂閣”的膳殿。一見到鄭克臧進來,恭候多時的陳纖巧便帶諸女跪伏迎駕,鄭克臧命眾人起身,這才依次坐下。 按照規矩,鄭克臧自然是和皇后陳纖巧并坐,在他的左手邊坐著的是貴妃李氏。 華夏的內廷嬪妃位有點大雜燴的感覺,在皇后之下依次是皇貴妃和兩位貴妃,接下來是等而下之的文、姝、惠、賢、宸、麗、淑、德、昭、容、明、儀十二妃,妃下設九嬪,九嬪之下又有授予新入宮的美人、貴人若干。 按道理來說,李氏作為朝鮮王女,鄭克臧領前明雙國公爵的時候的潮國公夫人,是跟漳國公夫人陳纖巧分庭抗禮的存在,在陳纖巧成為皇后之后,她至少應該是次一等的皇貴妃才是,絕不應該是第三等貴妃,然而恰恰是因為她朝鮮公主的身份,鄭克臧才硬把她壓在貴妃位上,以徹底杜絕她及她背后的朝鮮方面染指華夏中宮的野心。 李貴妃的對面是惠妃謝紫菱,當然謝紫菱坐這個位置是因為她最年長,而非在十二妃中最受寵。李貴妃的下首依次是昭妃童春娘和宸妃方玉娘,謝紫菱的下首是麗妃馮蓮娘和明妃耿糖兒,由于十二妃的地位相同,實際上這樣的座次并沒有講究。再接下來就是九嬪一級的了,不過華夏內廷如今只有兩位嬪,都是來自安南,分別是溫嬪阮氏、柔嬪胡氏。再有就是這幾年新近入宮的美人劉氏、晁氏、白氏,貴人晉氏四人。 除了這些后妃以后,那些年幼的皇子、皇女也各自跟著母親一起落座,只不過年長如鄭洋、鄭滌這樣年長的皇子已經到地方熟悉政務、德安公主鄭歆佳等年長的皇女已經嫁人,至于年紀再一次一點的笙官、寧官、周官等皇子也已經入幼武學學習,剩下的也只有還不到六歲的敏官、湯官幾個年齡相近的姊妹會陪著用餐。 不過今天鄭克臧卻意外的發現了已經出嫁的二女兒德陽公主鄭歆柔和一歲半的外孫高貝兒也在現場,于是鄭克臧笑道:“柔娘回來了?也該多回來看看你阿母,省得她這邊寂寞?!?/br> 鄭歆柔的生母宸妃方玉娘聞言幽怨的看了鄭克臧一眼。 沒辦法鄭克臧不是出征在外就是經常巡視各地,就是留在宮中,他的時間也要分潤給眾多后妃,更何況方玉娘已經容顏衰減青春不再,鄭克臧能每月到她宮里留宿一晚便已經是很掛念夫妻情分了,她又如何敢奢求其他。 鄭歆柔現在也為人母,自然知道母親的隱痛,只聽鄭克臧許諾,便大大咧咧的回應道:“父皇的旨意,女兒當然是要聽的,今后就多回來看看阿母?!?/br> 鄭克臧從小就寵幾個女兒,因此對鄭歆柔的不敬渾不在意,只是吩咐道:“佳娘她們一樣,你回去后告訴她們,就說阿爹我說的,今后要多帶孩子來看看阿母們?!?/br> 說完這一句,鄭克臧轉問到:“你夫婿待你還好吧?!?/br> 鄭歆柔的夫婿高永毅也是她自己選的,鄂縣縣學生員出身,畫的一筆的好丹青,據說就是這一點吸引了鄭歆柔,以至于許配的圣旨送到家徒四壁的高家時,又驚又喜的高父差一點上演了一場現實版的范進中舉。如今高永毅在秘書監下的國史館供職,參與編撰《明史》,雖然沒有一朝顯貴,但也有清貴的身份,只是鄭克臧關愛女兒,生怕她受了半點委屈。 “他敢待我不好?!编嶌岚櫫税櫛亲?,小兒女氣十足的回答道?!拔揖退浩扑哪樒??!?/br> 鄭克臧哈哈大笑:“柔娘莫要太過強悍了,畢竟夫妻一場,總要相互體諒才是?!?/br> “哪有啊?!编嶌崤つ蟮恼f道?!芭畠翰挪粚W河東獅吼和打金枝里的升平公主呢?!?/br> 這回不單單鄭克臧在笑,陳纖巧和鄭歆柔的生母方玉娘也笑了起來,陳纖巧甚至說道:“這樣才對嘛,禮敬公婆、夫唱婦隨,等到百年之際回首往事,這一輩子就值了?!?/br> 這話說得鄭克臧一寒,于是急忙下令道:“好了,人都起了,那就開始吧?!?/br> 當即便有內侍通傳道:“傳膳……” 第493章 破事 開國伯、青田縣子陳克峻俯身向鄭克臧奏報道:“圣上,前福建副總兵蔡元書上書陛見?!?/br> 事實上就算是一省總兵的陛見也不應該讓身為通政院正卿的陳克峻親自出馬,但是由于蔡元書是將近外放的分茅內藩,再加上其原本舉義降將的敏感身份,因此陳克峻不能不親自試探鄭克臧到底有沒有在夏軍中清洗的想法。 照道理說其實陳克峻跟軍中系統素無瓜葛,這種試探的心思其實甚無必要,但是做官做到這種程度,自然是要對官場的晴雨變化及其征兆了然于胸的,否則站錯了隊或連累同儕站錯了隊,那就是莫名其妙的損失了。 “哦?蔡元書已經到了武昌?”鄭克臧掐指一算倒也有些驚異,沒錯,華夏與西班牙達成購買公主港和巴拉望流放地的協議是十一月二日,從澎湖把協議結果送到武昌再由鄭克臧下令分封三總管已經是十一月中旬的事了,消息再傳回身為福建副總兵的蔡元書耳中恐怕最快也是十二月月初,可如今才二十號,蔡元書已經從福州趕到武昌,可見其一接到消息便從福州出發了?!岸说氖且笄邪?!” 陳克峻心中一驚,鄭克臧說的是殷切,這可不是什么好詞???蔡元書那是殷切嗎?不,絕對不會的,就陳克峻自己來說,他絕不肯放棄如今的高官厚爵到一個連名字都沒有聽說過的荒島上當山大王的。以己度人,陳克峻相信,蔡元書也是沒有辦法才被迫接受的。不過既然是被迫接受,那又為什么這么快就從福州趕來武昌呢?難道這是迫不及待嗎?還是為了最后一次向鄭克臧表達忠誠,以免進一步遭到清洗迫害呢? 陳克峻的判斷傾向于后者,但在鄭克臧面前他卻不敢表露出絲毫的異狀,就聽鄭克臧言道:“既然來了,就安排見一見吧,也省得他疑神疑鬼的,反而誤了朕的大事?!?/br> 陳克峻微微松了一口氣,還好,鄭克臧還沒有利令智昏到現在就開始清洗功臣。 然而他的心才放下,鄭克臧又道:“林賢這一個多月來還在家里養???” 陳克峻只能據實回答道:“林兵部已經三度拜表請求辭去一應本兼各職,同時奉還朝廷賜予的爵位和賞賜,請求圣上準他回鄉修養?!?/br> “胡鬧,他以為朕是要鳥盡弓藏嗎?”鄭克臧的話里有些怒氣?!八臼墙等?,朕用他本就是破格了,誰給他資格跟朕討價還價的?!编嵖岁邦D了頓,隨即吩咐陳克峻道?!瓣惽?,你回去告訴林賢,不做兵部尚書可以,以年老為由不去南洋也可以,但是保留開國侯的顯爵和就任弼德院大臣,這兩件事朕是不會容他再推托的。至于南洋那邊,讓他長子去就藩,朕已經讓人在倭國替他募兵了,難不成,朕有這個大決心,他連為君分憂的大毅力都沒有嗎?” 陳克峻哭笑不得的聽著鄭克臧的訓斥,半天之后,才小心翼翼的接口道:“臣領旨,只是圣上,昨日通政院接到新豐縣伯的奏書?!?/br> 所謂新豐縣伯就是時任浙江副總兵的王新化,此人因早年叛清投鄭并為鄭氏在南中國立足立有不少戰功而在前明時就得封新豐伯,華夏開國,追溯其歷來功績,在分授功臣爵位時沒有降等,得以繼續受領新豐縣伯并獲封四百二十甲又七畝的世襲邑田。 “新豐縣伯稱愿放棄現下勛、爵、邑田及一應職分,請旨到南洋為圣上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