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節
“把奏章呈上?!编嵖岁耙差櫜坏脩椭蝺鹤?,索要來奏章便翻看起來,看罷,他微微思索了一會?!俺㈦m有在擴軍編練,但這些兵都是旱鴨子,運到日本怕也不能立時參戰,這樣吧,再從淞崇鎮守府、大衢山鎮守府、平潭鎮守府各調一團兵馬馳援日本,再讓兵部和樞密院議一議,看看能不能從東寧兵……” 侍衛很快跑出去傳旨,心情大好的鄭克臧這才讓鄭洋和柳氏爬起來:“起來吧,不讓你的媳婦跟著你受罪?!?/br> 看著兩個人從地上爬起來,鄭克臧考慮了一會:“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也是無心之過,不過只此一次,若是下回再犯,休怪阿爹兩罪并罰,到時候你阿母求情也未必能救得了你?!?/br> 鄭克臧說得隱晦,但鄭洋卻明白鄭克臧的意思,畢竟位子只有一張,若是他表現不好,鄭克臧也不一定堅持嫡長子繼位,所以盡管他此刻未必認識到那張位子的寶貴,但為了不讓陳纖巧失望,他還是恭恭敬敬的謝恩認錯。 鄭克臧站起來拍了拍兒子的肩膀:“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不過該罰的還是要罰,孟卿擬詔,長沙郡公側室柳氏溫婉嫻淑又兼夢熊之兆,特賞金花兩朵、白璧一對、錢五萬、奴婢一雙,準入大內安胎,柳父成洮賜七品禮部太平府左典儀,柳母顧氏賜七品孺人?!?/br> “柳氏明日送往武昌,至于寶官你嘛?!狈赓p為雞犬升天的柳氏,鄭克臧嘆了口氣?!敖裉祠[得這么大,你也不好再留在太平了,這樣,到贛南去當一名副巡檢吧,接下來千萬不要再出紕漏了……” 第482章 甲府 作為小納戶頭取的小山兵衛很快就把德川綱條處得到的夏日議和文本送到了甲府,并把從戴叔庸口中聽到的威脅源源本本的講訴給了將軍綱吉和一眾陪同流亡的老中、若年寄。 “小山大人幸苦了,且先下去休息吧?!笨粗繜o表情的將軍,柳澤吉平喝退了小山,等到這位側近主管退下了,柳澤這才代將軍主持會議道?!跋目艿囊笠呀洈[在臺面上了,諸位大人認為是否該予以答應呢?” “將軍大人已經下令征召天下兵馬,又如何能不戰而答應夏寇的城下之盟?!蔽鋽嗯衫^續主張與夏軍再度決戰?!叭羰遣粦鸲蠛?,恐怕天下大名都會認為幕府軟弱無能,神君以來歷代將軍才確立的幕府權威就有可能動搖?!?/br> 對此主和派卻反詰道:“但夏寇的威脅也是現實,姑且不說各地大名能不能按時集結,就算是集結了,沿海各道的防務可就愈發空虛了,夏人大可以避實就虛,到時候火頭就不光光是江戶一地了,百年太平可就徹底毀譽一旦了?!?/br> 主和派的擔心還不止這些:“另外各藩的糧餉雖說是各藩自籌,可是一旦戰事綿延,各藩儲蓄用盡,歸根到底還是要幕府來承擔開銷的,這筆錢從哪里來?” “沒錢打仗,那就有錢賠償夏寇嘍?”無黨派反唇相譏道?!皫孜淮笕诉€真是畏敵如虎?!?/br> “江戶之戰難道沒有告訴幾位大人夏寇是不好惹的嗎?”主和派當然是不會承認是自己的軟弱?!艾F在江戶城已經丟了,要是夏寇死守江戶城,即便其沒有援軍,單憑那些大筒,幾位大人能多久打下江戶?半年?一年?還是十年、八年?” “夠了,”看到殿內的爭執有升級的可能,再看到將軍綱吉鐵青的臉,柳澤吉平當機立斷行使了主持人的權力?!按髷钞斍?,諸位大人還要內訌不成?!?/br> 由于將軍就在眼前,在場人雖然心有不甘,還是罷嘴不言了,就聽柳澤點名問道:“榊原大人,你認為這仗還能打下去嗎?” 作為武斷派最大頭子之一的榊原伯耆守寒著臉出列回應:“將軍大人,柳澤老中大人,諸位老中、若年寄大人,在下以為夏寇實力其實并不足以動搖幕府,所謂聯絡朝廷和外樣大名歸根到底還是為了迫使幕府答應其條件的恫嚇罷了?!?/br> 榊原這么說是有依據的,元祿年間,日本皇室和公卿攏總擁有十四萬一千一百五十一石的領地,而外樣大名也不過擁有九百八十三萬四千七百九十九石的知行,與之相對的將軍天領有四百二十一萬三千一百七十一石,幕府旗本領有二百六十萬六千五百四十五石,至于譜代大名和親藩大名則擁有九百三十二萬五千三百石的領地。 從以上數據來看,就經濟實力和掌握的兵力而言,幕府的力量要遠遠壓倒了潛在的背叛者。更不要說幕府、親藩、譜代這三者還控制著全國主要的商業城市以及關鍵的軍事要地,而且外樣中也不是所有的大名都有勇氣跟幕府對抗。所以即便天皇朝廷和少數外樣在華夏的引誘下站出來反對幕府,其實也難以動搖幕府的根本。 對于榊原伯耆守的說法,柳澤表示認可:“這些在下也有考慮過,只是夏寇威脅海路襲擾,這可能難以破解的局面,總不至于讓各藩放棄沿海的領地吧,而且各藩的財政也都不寬裕,一旦大戰起來,明后年,甚至以后幾年恐怕日子就難過了?!?/br> “雖說夏寇此來不是像元寇一樣企圖侵占神州,但是夏寇的野心更是難測,所以各藩若是效忠幕府的話,也該竭力奉公才是?!睒Y原伯耆守咬牙切齒的說到?!爸辽僭谙乱詾檫€要跟夏寇再戰過一場,才好坐下來談判?!?/br> 柳澤并非是針對榊原,只是他要把正方兩面都擺在將軍綱吉的面前,才好幫助這位獨裁者下定決心:“還要大戰一場?只怕勝了無法賞功,敗了幕府更加危急,昔年北條氏的前車之鑒難道榊原大人不能引以為戒嗎?!?/br> 柳澤口中的北條氏并非由伊勢九郎冒名、子孫稱霸戰國關東的后北條氏,而是指掌握當年鐮倉幕府實權的前北條氏家族。前北條氏正是因為無法支付抵御元軍入寇后的御家人的恩賞,結果引起了社會動蕩,最終被宮方和反叛的關東武者集團聯手覆滅的。 柳澤的話引起了將軍綱吉的一絲神色變化,沒錯,他之所以和三代將軍家光、四代將軍家綱一樣再三改易大名,正是為了削弱地方力量強化中央財政,可若要是因為跟夏軍作戰導致最終需要分封幾十萬石乃至上百萬石的知行出去,不但之前的努力會毀于一旦,更重要的是中央財政也會因此徹底破產。 “可是如今夏人的要價太高?!弊⒁獾綄④姷纳裆粚?,榊原心中大驚,于是急忙反駁道?!伴_口通商倒也無所謂,只是八百萬貫的金銀,幕府就能拿出來嗎?還有斷絕與荷蘭紅夷的外貿,那不是今后夏寇說賣什么價,日本就要接受什么價了嗎?” 榊原的話還沒有說完,將軍綱吉一下子站起來身,一眾老中、若年寄不知所以,急忙俯身拜倒,只見綱吉轉身就走,只留下老中、若年寄們面面相覷。 “榊原大人,將軍也是兩難呢?!绷鴿杉娇嘈Φ??!斑@樣吧,征召令已經下達了,那就繼續等待諸侯大軍的到來,至于夏寇那邊,該討價還價的還是要討價還價?!绷鴿深D了頓?!安恢罉Y原大人對此意下如何?” 榊原也不是一味強硬的人物,對于柳澤的稀泥,他也只好點頭認同:“也只好如此了?!?/br> 由于綱吉的行為更像負氣而走,所以榊原也沒耐心等待將軍回轉,可當他準備離開之際,柳澤吉平卻適時叫住了他:“請榊原大人不要著急離開,對夏寇的和談底線還是你我一起確認為好,省得到最后又要爭論不休?!?/br> 榊原想想也是,于是和一眾親信重新坐了下來,就聽柳澤說道:“剛剛聽榊原大人言道,對于十一口通商并無異議,那如此的話,這個條款是不是可以確定下來,直接答復夏人?” 榊原點點頭,于是柳澤又道:“既然同意了十一口通商,那對夏人所謂允其在通商口岸設立商館商棧并置業居留的要求,是不是也一并答應呢?” 榊原和幾名親信商量了幾句,然后回應道:“既然允其開口通商,那么允其建立商館商棧也是應有之事,但是所運來貨物只能在港町就地發賣,至于內陸分銷,還應交與日本的商人承擔才是,所以在答應這一點的同時須要求夏人同意不得進入內地?!?/br> “這是自然?!绷鴿杀硎就??!澳侵脴I是否一并允許呢?” “夏人不是要求和議條款中納入保護夏人的人生和財產安全的內容嗎?若是跟日本人混居一處這又如何能保證的得了?!睒Y原對此予以明確否決?!盎蚩梢园才畔娜俗≡谏虠I甜^之內,一如長崎故事即可?!?/br> “若是以長崎故事的話,那就要劃地讓夏人居住。長崎是離島好辦,可其他各處口岸又哪里來的離島?!绷鴿娠@然有些猶豫?!霸僬f了,如今夏人勢大,顯然是不會同意昔日有長崎奉行所看管的舊例的,若是夏人順勢提出在商館區自行護衛的話,幕府又該如何答復呢?” “夏人不是要求夏人違法,幕府和諸侯不得懲治嗎?”榊原提議道?!拔铱磩澋乜梢砸徊⒔鉀Q兩個難題,至于夏人要求自行護衛,也不是不可以答應,只是得要求其護衛武者的人數不能超過一定的限額,譬如五十人、一百騎?!?/br> “五十人,一百騎?!绷鴿上肓讼??!澳蔷桶催@個底線讓水戶大人跟夏人協商吧?!边@一條就這么決定下來了?!澳窃试S夏人雇傭日本人,并準其自由出入日本是不是可以答應?!?/br> “柳澤大人的意思呢?”榊原反問道?!傲鴿纱笕耸莾A向于接受嗎?” “既然夏人在各口岸建立商棧商館,肯定會有船只源源不斷而來,夏人需要力夫這是肯定的,因此不可能不答應夏人雇工的要求。只是讓日本人自由出入日本嘛?!绷鴿沙烈饕幌??!皳缽╅L老的消息,夏人準備雇傭浪士到南蠻作戰,或許可以解決幕府的一些隱患?!?/br> “允許日本人出國,我認為沒有問題,但是歸國的話?!睒Y原搖了搖頭?!叭羰窍娜艘欢ㄒ桓饝?,為了保證幕府的根基,我們也必須要求夏人答應,不讓那些信奉夷教的歸國?!?/br> “那就先去談談吧,還有,斷絕與荷蘭的貿易?!?/br> “這絕無可能?!睒Y原斷然拒絕?!叭毡九c荷蘭之間的事情哪容許夏人過問?!?/br> “那關于割讓蝦夷地、佐渡、對馬、壹歧、隱岐、五島列島和大隅諸島的要求呢?” “蝦夷地可以給夏人,對馬可以給朝鮮人,大隅諸島可以給琉球人,但是其余各國各島乃是神州故土,絕不許異國侵凌?!?/br> “那對馬宗家、松前藩和島津家怎么安撫?” “對馬藩直接改易,最多對朝鮮貿易還是交給他家來做,松前藩隨便給二千石降為旗本,至于島津家,不是一直吵著要重新核定石高嘛,就答應他們!” “還有就是錢的問題……” 第483章 常天遠 離開太平后鄭克臧的船隊一路西返,但在經過湖口后卻轉入鄱陽湖。此時的鄱陽湖是中國的第二大湖,雖然不及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渺,但是整個湖區面積也幾近七百里方圓。如此廣闊的湖面,再加上湖州星羅棋布的千數小島、沙洲,造就了湖區復雜多變的環境,歷朝歷代都有抗稅的漁民以湖盜的身份活躍期間,讓官府剿不勝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