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節
“睡不著,小廚房熬上姜湯,太醫開的傷寒湯藥也熬上一些,沒人都去喝上一碗?!笔捛哐抛潞?,吩咐道。 避免持續的大雪堵死了屋門,必須趁著夜色將積雪清理干凈了,積雪不光要掃干凈還需得運出去。 蕭沁雅驚訝與京城的大雪,遂問起了青桔她們。 “京城往年也有如此大的雪嗎?” 青桔搖搖頭:“奴婢至七歲入宮,從前是在南邊長的大,入了宮也沒見過,不過聽宮里的老嬤嬤們說,幾十年前京城曾經發生過很嚴重的雪災?!?/br> 蕭沁雅點點頭,不在說話,手指敲擊著桌面,臉上一幅思考模樣。 …… 許是上天憐惜百姓之苦,這場大雪沒有持續一整夜,終于在子時左右時停了下來。 皇后這一夜也沒睡,慶幸自己沒有賭氣,而是按照皇上的口諭命人提前清理了一波積雪,若不然這大雪真的壓塌了宮殿,又是一番錯處。 這年頭講究君權神授,天災嚴重了帝王一般需要下罪己詔,陳述是自己之錯,才致上天降下天災,警告世人。同樣的,若是后宮出了什么大事兒,皇后作為后宮之主,同樣要到先祖面前陳述自身過錯。 “派人到宮中各處檢查一番,讓各宮無事待在寢殿不許外出,宮中所有奴才無事者皆出門掃雪?!被屎笳f道。 “可……外頭的雪太大了,傳話的奴才們出不去啊?!庇駥幮⌒牡恼f道。 “那就從鳳梧宮開始清理!”皇后狠狠的拍了一把桌面,恨聲道。 “諾!” …… 因為雪災鬧得人心惶惶,此刻倒是鬧事的好時機,可正如蕭沁雅所說,只有在天災面前,人方知自己有多渺小。 不管外面如何,在商祐祁走后,蕭沁雅直接讓人關閉了昭純宮的大門,清掃的積雪直接堆在墻邊,等明日天亮再說。 還下了命令,無論何人敲門都不許開門。 蕭沁雅看著外面的白雪皚皚,心中不禁嘆氣。 “主子這一會兒就嘆了兩聲氣了,可是擔憂這雪災?!鼻嘀窨伤闶沁^了來,正陪著蕭沁雅呢。 蕭沁雅隨意的點點頭,也沒否認。她嘆氣是因為這么好的機會,卻什么都不能做??上У洛〉拿鞔鈱m在東六宮,離得太遠了,若不然……蕭沁雅瞇了瞇眼睛,眸中閃過一絲狠色,她可還記得中秋家宴那天,德妃算計她的事情嗎。 可惜了這白茫茫的大雪,多好的動手時機啊。 …… 大雪至子時停下后,便沒有在下。 天色大亮后,昨夜雪災壓塌的房屋數量也統計了出來。 除了最早被壓塌的北街巷等平民區房屋損失嚴重,內城中也有幾處府宅受了損,但幸好白日里顧鴻等皇城司禁軍的動員,并沒有多少人被埋,百姓安??杀?nbsp;,只要妥善安置好失去家園的百姓便是。 除了京都可就不是這么好了,京畿之外幾個州縣,安陽、金泉、澄縣幾地,受雪災影響極大,縣內房屋受損十之□□,百姓傷亡更是慘重。 大雪壓塌房屋,除了最初被壓死的,大多數百姓更是因為天氣寒冷,活生生被凍僵死亡的。 商祐祁接到各處奏報,憤怒地方官員行動遲緩,未在大雪之前做出準備??梢仓垃F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幸好之前清查內務府,狠狠的坑了一把世家的銀子,手中有糧心不慌,商祐祁火速下旨安排官員開展救災。 …… 蕭沁雅得知此事以后,沉默了一會兒,便讓青竹傳話給蕭付。讓他將京中幾處糧店免費施粥。 “娘娘心善!” 正在為蕭沁雅布菜的青橙當即便跪下,狠狠的給蕭沁雅磕了三個響頭。 “你這是做什么?”蕭沁雅抬眸看了她一眼。 青橙平日里沉默安靜的很,突然出聲,倒是讓蕭沁雅有些好奇。 “是想起自身了吧?!鼻嘀窨戳搜垩垌瑴I的青橙,說道。 青橙擦了擦眼淚:“奴婢只是……” 青竹沒有猜錯,這宮里的奴才幾乎都是貧苦人家的孩子,只有少數是懷揣野心,有心想飛上枝頭的,大多數都是家中過不下去,被內務府買進宮中的,還有一些是罪臣家眷,不過這樣的人是沒資格在主子身邊伺候的,只能在暴室做著最苦最累最臟的活兒。 “起來吧,本宮也只能做這些了,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br> 蕭沁雅不在意的揮揮手。 即便不讀史書也知道,古代有多少王朝亡與百姓起義。她如今在宮里,便是為了自己的安穩日子,也期盼百姓生活安穩。畢竟一旦亂世……她可不想再死一次。 …… 倒是蕭沁雅想的有些多了,雪災雖然在京畿之地,但受災面積并不大。再加上商祐祁剛剛搜刮了一圈世家,如今正是銀錢富余之時,有人有錢,雖有小人阻撓,但不過幾日便穩妥的安置好了受災百姓。 別說起義了,就是小規?!酢醵紱]有出現過。 第89章 蕭家事 皇上憑借著“搜刮”京中世家得來的銀兩, 成功安置妥當了受災的百姓。 一時間民心所向,便是牙牙學語的孩童,也會露著剛剛冒頭的小米牙, 成一句明君在世。 商祐祁聞言后, 大喜,直接揮筆寫下“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 在逆民心”十六個大字, 并讓內務府將其制成牌匾,懸掛在乾清宮承翎閣之上,每每讀書召見大臣時, 方能時時觀看。 這句話源于春秋管相所著《管子》一書中。其意為, 政權之所以興盛, 在于順應民心, 政權之所以廢弛,在于違逆民心。講的是統治者應如何“牧民”。 蕭沁雅在每月給蕭冀的家書中, 提到了這句話。蕭元漓雖非她一母同胞的親哥哥, 但在這個家族高于天, 一人犯錯全族受牽連的時代, 是無法分離的。而且蕭沁雅也需要能提供助力的母家。 …… 博陵蕭府。 “老爺,京中大小姐來家書了!” 管家懷中捧著信盒,進到書房笑著說道。 “快快給我呈上來?!?/br> 蕭冀連忙剛下手中算到一般的賬冊,說道。 管家滿臉笑意, 將盒子呈了上去。 明面上的家書三個月一發,走的是明面上的官驛,而私底下蕭沁雅每個月都會給蕭冀寫一封家書,訴平安。走的是蕭氏的商路。 蕭冀拿起家書,先舉起隔著陽光正反面瞧了兩眼,看到信封左上角那個熟悉圖案的陰影,方才放心的打開了信箋。 信并不長,前面都是報平安的話,只有最后一句加了管子的那句話。后面跟著的也是對皇上的敬仰歌頌。 蕭沁雅一貫謹慎,這樣一封家書每月寫是為了讓蕭冀放心,便是讓人截獲了,鬧出去也沒什么大礙。最多是小女兒離家不舍家中父母罷了,即便不合規矩但卻合乎情理啊。 仔仔細細看了兩遍長女的家書,蕭冀掏出手帕擦了擦眼角。 管家眼皮跳跳,低頭站在一旁當做什么都沒看到。 頭一次大小姐的家書到時,老爺落淚可是把他嚇得不輕,可每月一次……已經見慣不慣了。 又細細的看了一遍,蕭冀強忍著不舍,將一封家書燒的干干凈凈。 “去看看大公子在做什么,無事讓他過來一趟,云清若在也一同叫來吧?!?/br> 蕭冀整理好情緒,恢復面上的沉著冷靜,吩咐道。 “這個時辰,大公子和姑爺應該是靜園讀書?!?/br> 蕭氏是博陵望族,家中族學自是名師教授。蕭氏幾代家主十分重視讀書人,除了本家子弟需得認真讀書并下場科舉外,旁支庶出子弟、博陵一些出身貧寒,但卻破有文采的寒門子弟,通過自薦或是賞花宴奪得彩頭等方式,亦能得到蕭家的資助,表現優秀者還可進入蕭家族學讀書。 一個大家族只有潑天的富貴,卻無保護自己的能力,落在外人眼中只能是一塊可口誘人的肥rou。在朝中無人的情況下,蕭氏幾代家主就是憑借著樂善好施,方以保全并逐漸做大了家族。 蕭元漓和暮云卿今年秋闈都考中了舉人,明年準備進京下場春闈,倆人程度差不多,蕭元漓的讀書天賦要隱隱高暮云卿一頭,但也無礙兩人一起讀書。 尤其是今年十一月,暮云卿迎娶蕭沁媃后,郎舅關系,在崇尚宗親血脈的當下,二人天生便站到了一條船上。 得之父親要見自己,蕭元漓忙起身和上課的老師告了罪。 蕭元漓的老師是個老舉人,胡子都白了的年歲,此人姓林,當年也曾經是博陵有名有姓的天才少年。十二歲中秀才,十七歲中舉,之后便屢試屢敗,屢試屢敗一直蹉跎到現在。此人雖沒考中,但頗有教書育人的天賦。 再說蕭元漓現在,缺的已經不是四書五經上知識的指點,而是自己的悟性。 林舉人顫顫巍巍的點點頭:“去——吧——” 兩個字說的慢悠悠的,蕭元漓和暮云卿對視一眼,無奈的告退。 …… “泰山大人喚我有何事?” 暮云卿捅了捅身旁自小一起長大的兄弟,如今成也了自己“大舅哥”的蕭元漓。 “許是你與二妹前幾日吵架的事情吧……” 蕭元漓不確定的說道。 暮云卿瞬間皺起了眉頭,他與蕭沁媃剛剛成婚不到數月,就吵了幾次架了。都是些生活瑣碎,可每次蕭沁媃都要故意提起宮中的淑妃娘娘,暮云卿苦惱不已。 在被退回那封書信的時候,暮云卿就明白了兩人之間是不可能的。后又娶了蕭沁媃,雖非他所愿,但也是父母之言媒妁之命正兒八經取回來的妻子,暮云卿自然得好生對待,至于少年的那點心事,塵封在心底,若干年后想起來只會釋然一笑,說句年少輕狂罷了。 可惜,蕭沁媃自小與蕭沁雅年歲相差無幾,在王氏的不甘心下,蕭冀對蕭沁雅好一分,她便加倍在蕭沁媃身上寵回來。雖不至于徹底養偏了蕭沁媃的性子,但也養的女兒嬌憨天真不知世事了幾分。 暮云卿是個好姻緣,可暮家卻非什么好去處。妯娌之間的明爭暗算,讓婚后的蕭沁媃吃了不少虧。每次吃虧后,蕭沁媃自然要找最親近的暮云卿訴說委屈,可惜暮云卿……用現代化說他是個直男,鋼鐵直男。并不懂這些嘰歪之事,甚至有些厭煩,次數多了面上不禁帶了出來。 蕭沁媃不是不懂規矩,只是生氣,一時口不擇言提了宮中的蕭沁雅。話出口后便后悔了,她在不懂事也知道這種事傳出去是要掉腦袋的,全家一起掉的。 蕭元漓看出了暮云卿面上的無奈哭鬧之色,畢竟是自己的親meimei,蕭元漓只能好生安慰著暮云卿,在提提以往的情分,最后以meimei年幼無知,你多包容結束,成功勸好了暮云卿。 蕭元漓這才松了一口氣,一面是自己的好兄弟,一面是一母同胞的親meimei,他也無奈啊。 說話間到了書房,誰知并非蕭元漓所想,蕭冀認真的考問了一番二人的功課,又提起了今年京都的雪災。 “京都雪災,然當今仁愛,妥善安置百姓,真乃我大越之幸!” 蕭元漓滿臉笑意和尊敬的感嘆道,一旁的暮云卿同樣如此,感嘆當今仁愛乃一代明主,即是百姓之幸,同樣也是他們這些讀書人之幸。 蕭冀聽著兩人的話,不置可否。 最后只點評點評二人的功課,并拿出了一本《管子》道:“當今乃明主,你們多讀讀此書,回去寫一份感悟交于我,認真寫?!?/br> 蕭元漓和暮云卿不懂蕭冀的意思,但仍認真接過,回去細讀。 二人走后,蕭冀嘆了一口氣。 蕭家子弟并非不為官,不過是才華有限沒那個頭腦罷了,若不然認真讀書所為何???畢竟踏入官場,需要的可不只是能熟讀四書五經、會寫文章便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