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給農戶的山居生活 第23節
“朝朗,你怎么來這么早,我還想著我家離得近我是第一個到的呢?!?/br> 顧朝朗上前接過他背上的竹筐,才低聲道:“不算早了,向景哥,我們是直接開干還是得先準備黃土和茅草?” 顧向景搖搖頭道:“不用,前幾日我爹來瞧的時候就讓我開始準備,趙大伯他們不愿意麻煩村里人,我爹勸了幾日他們才同意,這幾日我抽空來也備齊了?!?/br> 顧朝朗點點頭不再說什么,兩人站在院外繼續等,直到顧向晨他們幾人陸續來了,一行人才叫門。 來開門的是趙安嘉的爹,趙大伯一開門,就看見門口這一群大小伙子,他挨個瞧了,半晌才喃喃道:“都長大了啊,個個都是大人了?!?/br> 又扯開嘴角笑了笑,“勞煩你們了,快進來?!闭f完往側邊退了一步,招呼顧朝朗他們進去。 屋里趙嬸子已經做好早飯等著他們,顧朝朗他們卻齊齊搖頭拒絕了,只道想早點干完,幾人各自拿上工具開始準備。 趙家是一間瓦房并兩間茅草屋,瓦房是當年蓋好備著趙安嘉成親時住的,最后也沒住上,趙家老兩口只想留著這間空屋做個念想,只住在之前蓋的老屋里。 趙大伯當年上山找趙安嘉的時候摔了腿,拖了好幾天才去治,后來雖然治好了但也有些跛腳,干農活還好,上房頂卻難,所以屋子這幾年都沒有修過,屋頂的茅草有些地方已經沒了,雨雪天就會漏雨,冬日刮風更是寒冷無比。 顧朝朗他們幾人各自分工,篩選和清洗黃土的,編制茅草的,一行人干得熱火朝天。 一直忙活到正午,顧朝朗他們本來都是想回家吃飯,但趙家老兩口死活不肯讓他們回去,硬是拉著讓留在他家吃,他們實在拒絕不過就都留下了。 * 時樂想著顧朝朗正午回家應該會比較晚,就特地等了一會兒才做飯,沒想到將近未時還沒回來,時樂就自己先吃了。 今日天氣很好,外頭太陽曬著十分暖和,時樂就拿上竹筐去了后院收蘿卜準備腌酸蘿卜。 家里的陶罐不算很大,時樂只拔了十來根蘿卜,收到院里仔細洗了,又回灶房拿了案板菜刀出來,就在院里開始切蘿卜。 蘿卜按照大小各自切成三四段,再切成長條,一一裝到罐子里,最后倒入放涼的開水,蓋上蓋子,罐邊加水密封,把罐子放到灶房角落里,腌上月余就可以吃了。 腌蘿卜方法很多,有整個腌的,像時樂一樣切條的,還有切絲的,不過只是腌制時間長短有區別,另外還有往里頭放辣椒的,不過顧朝朗吃不了太辣,時樂就沒有放,到時候蘸辣椒面也是一樣的。 腌完蘿卜時候還早,時樂打掃完院子就坐在檐下繡帕子,將近黃昏,顧朝朗才回來,手上還端著一個大海碗。 時樂隔得遠看不清,揚聲問道:“怎么還端著碗回來了?” 顧朝朗幾步走到時樂面前,把碗遞過去,沉聲道:“我們補好屋頂不肯再留下吃飯,趙嬸子就端了炒好的核桃板栗出來,硬是要給我們,不拿就不讓走,只能帶回來?!?/br> 時樂伸手接過碗放在一旁,想著趙大伯家的情況,也有些不好意思收,想了想才道:“那我做些糕點,你今晚去還碗的時候帶著去?!?/br> 顧朝朗聽了也覺得好,笑著點點頭,“那得麻煩你了?!?/br> 時樂擺擺手,輕聲道:“胡說什么,這有什么麻煩的?!?/br> 做糕點有些麻煩,時樂也不耽擱,收拾了針線就起身,端著碗往灶房去。 這幾日沒去鎮上,家里東西不多,時樂往灶房四處看了許久才決定今日做一個紅薯桂花松糕。 之前做糍粑還剩下一點糯米,時樂去院子里找出石磨洗干凈擦干,讓顧朝朗磨糯米粉,又拿了兩碗大米出去,讓顧朝朗磨粘米粉。 顧朝朗在外頭忙活著,時樂等他快磨好的時候才回灶房里燒火煮紅薯,家里的紅薯不算很大,時樂煮了七八個,留兩個直接吃,剩下的再留著做糕點。 煮好的紅薯,用搟面杖搗成泥狀備著,磨好的粘米粉和糯米粉放到盆里,加一點磨成粉的糖,少許水,桂花蜜,再加入紅薯泥攪拌成粉狀 。 特意挑了個底寬的大陶碗,把粉倒進去鋪滿底部,上頭鋪一層紅薯泥,最后再鋪一層粉,蓋上蓋子,等鍋里水燒開下鍋蒸兩刻鐘。 糕點上鍋蒸著時樂才拿著紅薯出去,和顧朝朗兩人坐在院里吃。 等鍋里的糕點蒸熟,時樂把顧朝朗剛才帶回來的碗洗干凈,將蒸好的糕點切成塊放進去,等碗裝滿還剩下好些,時樂又拿出一個碗裝滿,想著等會兒送去大伯母家,最后剩下的則留著自家吃。 已是黃昏,時樂和顧朝朗各端著一個碗出門,往趙家和顧大伯家去。 第31章 若非今日做的糕點得趁熱吃才好,時樂是不喜歡這個點兒上門的,這會兒正是吃飯的時候,一去就得被拉著進去吃飯,拒絕都要好些時候。 時樂和顧朝朗一塊兒往村里去,在顧大伯家外的路口處才分開,顧朝朗繼續往趙家去,時樂則來到顧大伯家門口。 顧大伯家的院門半掩著,時樂微微推開一些,往里探頭,“清哥兒,你在家嗎?” “時樂哥哥,你怎么來了?快進來?!?/br> 顧清正在灶房里做飯,聽到動靜就跑出來迎他。 時樂把手里的碗遞過去,笑道:“我做了些點心,送一些給你們,就不進去了?!?/br> 顧清眼睛里閃著亮光,“時樂哥哥你真好,看著就很好吃,進來坐會兒嘛?!?/br> 說話的功夫,李秋芳也從后院出來,方才她在后頭喂雞就聽到院里有人說話,只一時騰不出手來,等匆匆干完手里的活計才出來。 “清哥兒,是誰來了?怎么不進屋里坐?” 顧清扭頭對著他娘大聲道:“娘,是時樂哥哥來了?!?/br> 時樂也側過頭,笑著喊了一聲伯母。 李秋芳本就是一個熱情大方的人,更別說時樂還是自家孩子,這會兒更是親熱地快步向前,“樂哥兒,怎么不進來,站在門口做什么,正好進屋吃飯?!?/br> 時樂連忙擺擺手,好說歹說才拒絕了,剛要走又被李秋芳拉住了。 李秋芳拍拍時樂的手,笑道:“差點兒忘了一件事兒,冬至快到了 ,到時候就來家里,我們一起去山上祭祖,晚上就在家吃飯?!?/br> 時樂點頭應了,河谷村也是這個習俗,一年除了清明上山祭祖,冬至也要去,中元節則是在家祭祀和禱告。 等說完正事,李秋芳又仔細問了時樂和顧朝朗最近可好,若是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和她們說,再是一些零碎的小事,問了近一刻鐘才算完。 時樂一一應了,又再三保證,李秋芳才放心讓時樂回去。 時樂到家時顧朝朗已經在做飯了,他自己是一個話不多的人,趙家老兩口也不是健談的,他只說了幾句話就回來了。 時樂湊過去瞧了瞧,顧朝朗只煮了米飯,現在正在給土豆去皮。 “我來吧,今天也做個土豆泥吧,上次吃著還成,再炒一點臘rou進去?!?/br> 顧朝朗點頭應了,把土豆放進鍋里煮著,才轉身對時樂道:“伯母說什么了?怎么耽擱了這么久?!?/br> 時樂疑惑地看著他,“你怎么知道?”沒等顧朝朗回話,他就接著道:“也沒什么,就是讓我們冬至的時候和她們一起去祭祖?!?/br> 顧朝朗低聲道:“這幾年都是一起去的,不過你要是想單獨去也行?!?/br> 時樂搖搖頭,笑著道:“一起去挺好的,祭祖流程那么多,我一個人可搞不定?!?/br> 說話間,時樂用濕帕子擦了手,從碗里拿起剩下的點心遞了一塊給顧朝朗,一塊自己吃著。 他吃了兩口微微皺了皺眉,“今日的點心桂花蜜放多了,有些過于甜了?!?/br> 顧朝朗茫然抬頭,“挺好吃的啊,不是很甜?!?/br> 糖的價錢不便宜,拮據些的人家一年才能吃上一兩回,因此喜歡吃糖的人很多,而且是越甜越好。 不僅如此,其實做菜的調料也不便宜,比如花椒、醬油和醋,富裕的人家才常吃,像村里的許多人家做飯都只放些鹽,甚至直接吃水煮的,嘴里常年都是淡的,所以面對糖果點心一類甜口的,或是咸香一類的鹵味都十分喜歡。 時樂也沒有反駁顧朝朗,輕聲道:“那下回做點心也按這個來?!?/br> 說完默默起身倒了兩杯水,給顧朝朗的是桂花蜜水,自己的是茶水,這個點心就著茶吃倒是剛好,別有一番滋味。 兩人吃完點心又說了會話,鍋里的土豆已經熟了,時樂洗了手開始做菜。 土豆泥前幾日才做過,方法十分簡單,時樂今日拿了一小塊臘rou切丁,先炒香才放土豆進去,味道更好。 吃過飯,顧朝朗起身收拾碗筷,時樂也沒有上前幫忙,轉身回側屋拿了顧朝朗的舊棉衣出來,坐在火塘邊開始拆棉衣。 這棉衣瞧著有些年頭,內襯倒是還好,只是里頭的棉花都硬了,外頭也打過好幾個補丁。 今日得閑,正好把衣裳改一改,先把里頭的棉花拆出來,放在院子里曬上幾日,若是夏天太陽好的時候曬一日就行,曬過的棉花再用木棍反復敲打,這樣就會變得比較蓬松,雖說比不上新買的,也會變得更暖和一些。 顧朝朗洗好碗筷也過來坐著烤火,見時樂在忙活著,低聲道:“過幾日去鎮上再買些新棉花,你也該給自己做一身衣裳?!?/br> 時樂正在拆線,頭也不抬,“我的棉衣去年才做的呢,還能穿好幾年,把你這件舊棉衣翻新了你還能換著穿?!?/br> 顧朝朗幾乎沒有停頓,馬上接話道:“那你也該有一件換洗的衣裳才是?!?/br> 時樂想了想,輕聲道:“暫時不用,等過年的時候再做新衣裳,咱們一人一件?!?/br> 見時樂已經決定了,顧朝朗也沒再說什么,起身又給時樂倒了杯水,坐在一旁繼續烤火。 時樂手上忙活著,漸漸沒了時間概念,等顧朝朗再次喊他才意識到已經很晚了,他揉了揉后頸,接過顧朝朗端來的水開始洗漱。 棉花已經拆的差不多了,時樂也沒有收拾,就留在灶房里,只把布和針線帶回側屋。 顧朝朗在后頭洗漱完,拿上熱水罐才回屋。 翌日,顧朝朗早早就下地了,將近冬月中旬,地里的小麥得去瞧瞧需不需要澆水,若是有雜草也得處理了。 時樂則在家里忙里忙外,后院的菜地剛收了不少菜,得種上新的,上次去集市買了不少種子,除了蘿卜白菜,還買了韭菜,茼蒿,薺菜種子。 菜地顧朝朗前幾日已經翻過了,只需再挖一挖結塊的地方,往上頭撒上菜種,施肥,再用耙子耙地,把種子埋進地里。 時樂只分了三塊地方,從外往里依次是白菜、蘿卜,與之前相反,最里面的一小塊地分成三部分,種其他菜。 之前種的辣椒茄子都長得很好,時樂瞧著很是開心,還偷偷在心里夸了自己兩句。 接下來的幾日,顧朝朗忙完地里的活計就繼續上山砍柴,直到冬至將近。 已是冬月下旬,陸續有人去鎮上賣柴火,顧朝朗和時樂也在準備。 這天夜里,時樂和顧朝朗坐在火塘邊烤火,時樂手上還拿著火鉗正在翻里頭的烤土豆,顧朝朗坐在旁邊,正低頭和他說話。 “明日去賣柴火我自己去就成,你別去了,這幾日越發冷,早上起來外頭全是霜?!?/br> 時樂停下手上的動作,搖頭道:“不好,明日是去鎮上,光是租攤子都要花三文錢,而且若是一車柴火賣完還早得再回來裝一車,到時候攤子沒人看著哪能行?!?/br> 說完見顧朝朗還是沒松口,又接著道:“無妨的,明日多穿些再去,把你那件舊棉衣也帶上,剛翻新過也暖和?!?/br> 顧朝朗想了許久找不出合適的理由反駁他,只得無奈同意。 院里的柴火本來是直接堆起來的,這些日子時樂抽空就收拾,這會兒已經是一捆一捆的堆著,明日直接抱上車就行。 次日一早,顧朝朗和時樂早早地就推著車往鎮上去,家里的推車還算大,裝了八捆柴,院里還剩十幾捆。 前兩日顧朝朗上山的時候遇到他堂哥,說話時談起他們剛去賣了柴火,顧朝朗順便問了價錢,聽他堂哥說一捆柴最少也能賣七文錢,多的能到十文,算是一個很不錯的價格。 來到鎮上,兩人租好攤子,卸了四捆柴放在地上,剩下的留在車里,便坐在攤子后頭守著。 這條巷子里擺攤的多是附近的村里人,賣的也就是自家種的菜和果子一類,還有些時令特色,比如冬日的柴火,夏日的菌子。 今年比去年要冷一些,賣柴火的很多,估摸著有十多個攤子,顧朝朗他們因為村子離鎮上近,算是來得比較早的,租到了一個距離巷子口近的攤,從外頭路上經過時一打眼就能看見。 兩人剛到不久,攤子前就有人來了,一個中年男子,瞧著穿著是個富裕的。 那人一進巷子就皺了皺眉,瞧見時樂他們的攤子最近就過來了,張口都沒問價,就要了全部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