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7
甩出去,省了不少事。謝懷謙發現媳婦老是往外借衣服,一問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你這辦法不錯,衣服可以借,可別給自己攬一堆活累到了?!?/br> “知道了,我又不傻,哪能沒事給自己找事干?!?/br> 這年冬天,國家頒布改革開放的政策。消息一傳出,很多人不相信這是真的。 解放后,先是打土豪分土地,后來又搞出大鍋飯,割資本主義尾巴,沒幾年又成立人民公社,分了自留地,農村記工分分錢分糧。這一次次的,把群眾搞怕了。 謝懷謙知道改革開放的消息后,抽空就給村里打電話。 “大爺爺,是我,您知道國家的新政策嗎,國家改革開放,估計農村也會有新政策頒布?!?/br> 這不,周存福到鎮上開完會沒多久,就接到謝懷謙的電話。 周存福趕緊問:“小謝,前幾天我到鎮上開會,聽說要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說是要分地,也不知道能不能搞起來?你在首都是不是聽到什么消息?” “這事應該是真的,大爺爺,你用不著擔心,分地不是好事嗎?”謝懷謙下過鄉,自然知道農村有些懶人,在生產隊干活能偷懶就偷懶。 若是分了地,打的糧食都是自家的,估計沒幾個人敢偷懶了。等分了地再偷懶,一家人喝西北風嗎。當然是豁出一身力氣干活,能多收點糧食就多收點。 周存福發愁:“分地倒是好事,可是咱村里那些雞鴨牛羊怎么分,還有果園和魚塘,這可都是賺錢的地兒,怎么分???” 要是分這些地兒,村民還不得瘋搶啊。 謝懷謙想起后世的政策,說:“大爺爺,這些先不分也可以,可以繼續照原來那樣搞,跟原來一樣到年底分錢?!?/br> 周存福擔心地問:“就是不知道上面能不能同意?”然后他嘆了口氣,“小謝,要是你在村里就好了,可以多給出出主意?!?/br> 在周存福心里,原來小謝是有文化的知青,就很有本事,能為村里謀不少利,誰見了不夸他幾句?,F在小謝考上大學,成了一名大學生,見識應該比原來更多,能力應該更加不凡。要是小謝一直呆在村里,他都想讓小謝接班,當下一任村長呢。 周存福六十多歲,年齡不小了,他還沒有放棄村長這個位置,不是想當官,而是還沒有找到合適接任村長的人。當村長得有威望,公正,為村民著想…… 村里的人跟小謝相比,不是不太會說話,就是沒有小謝的能力,周存福思來想去,沒有一個比得上謝懷謙的,他發愁讓誰接班呢。 謝懷謙呵呵笑了笑說:“大爺爺,有事咱們可以通電話,寫信,發電報。我這不一有新消息,就給你打電話了嗎?” “小謝,電話費很貴,我不跟你說廢話了,你在首都,也能得到最新消息,你看咱村里該怎么弄,給我寫個章程,回頭我照你說的做?!?/br> “行,大爺爺,我回去就寫,保證不讓咱村以前的心血付諸東流?!敝x懷謙一口答應下來。他也不想費勁心思讓村里致富,一改革就毀了原來付出的一切,村里的事還是得規劃好。 當初謝懷謙想法幫村里致富,就是看村民日子不好過,才那么做?,F在,他希望周家村成為改革開放后先富裕起來的村子,最好還能帶動附近的村子發家致富,能把日子越過越好,早日實現“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生活。 “行,那就看你的了?!敝艽娓o比信任謝懷謙。要是沒有小謝,村里哪里有現在的好日子? 謝懷謙跟村長通完電話,回去就根據村里的實際情況,開始寫村子的發展計劃。 他在計劃書中寫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執行后,村里把地分到戶家,自己種自己的。 雞舍鴨場可以擴大,跟原來一樣,村里統一負責喂養、出售,最后統一分錢。然后他又提了怎么分錢。 新政策不再限制做買賣,村里可以增加家禽和牲畜的養殖,把村里的好東西賣到縣城或市里去。 還有,村里可以把雞鴨加工成熟食往外賣,雞蛋鴨蛋也是如此,可以做成鹵蛋、咸鴨蛋賣。 ………… 周嬌看丈夫晚上一直在寫東西,問:“懷謙,你在寫什么呢,今天作業很多嗎?”她可是知道,一般丈夫都是在學校寫完作業再回來,實在寫不完才拿回來。 只是,今天是不是用的時間長了點? “不是我給大爺爺打了個電話,說了說改革開放的政策嗎。大爺爺讓我給他弄個計劃書,看看村里以后該怎么發展?” 周嬌恍然大悟,“原來是這事。我覺得你原來幫村里想的那些致富法子挺好,能讓村民多分錢,他們都很感激你呢?!?/br> 可不是,謝懷謙走了之后,村里跟少了個主心骨一樣。村民一直按照他留下的方法做,再沒有創新致富法子。大家都念叨他,想著要是小謝在就好了。 周嬌上輩子不會種地,后來去了市里做裁縫,接觸最多的是做衣服,她不懂怎么幫村民發家致富。她只是知道,丈夫借集體的名譽讓村民養雞養鴨又養魚,還種植果園,確實做了實事,能給村民增加收入。 如果沒有丈夫,周嬌是沒有法子做到這些的。她眼界窄,只顧及自己的小家,卻沒有眼光和能力幫助大家?;蛟S她能做到,但是她沒有那樣的雄心壯志。 “還是農民日子苦,能幫就幫?!敝x懷謙繼續寫他的計劃書。 雖然周嬌自己沒法幫鄉親們致富,但是丈夫能幫忙,她也很高興。這種事是好事,她是支持的。 周嬌也參與進來,偶爾會幫丈夫出點子。 然后,謝懷謙和周嬌除了把大多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再就是異地指揮,繼續幫助老家的村民發家致富。 沒過多久,聽說政策變了,可以做買賣了。有些知青返城后,一直安排不了工作,可是也不能在家吃閑飯,就出去找活干。 活不好找,有些機靈膽大的人聽說可以做買賣后,為了混口飯吃,擰著頭皮嘗試著去賣東西。比如,有人去附近郊區的農村收些雞蛋鴨蛋賣,有手藝的人也根據自己的手藝找活計賺錢,還有的人去火車站幫人送行李,騎人力車賺個辛苦錢。 謝懷謙:“我看最近做買賣的漸漸變多了?!?/br> 周嬌說:“要是周家村離京城近點就好了,可以幫村里賣賣那些雞鴨和水果啥的,也不知道村里的人敢不敢去縣城賣東西?” “聽大爺爺說,做買賣的事還是等等再說,村里的出產還是照常賣給收購站?!?/br> 畢竟是合作過幾年的,周家村出產的東西不好,但是有收購站在,價錢是低了點,東西確實不愁賣的。 周家村還在觀望中,即使謝懷謙已經來信說過,沒有人敢出頭去縣城做買賣。槍打出頭鳥,周存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