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后我靠種田位極人臣 第52節
朝堂也因這話,頓時炸開了鍋。 “還請圣上三思??!” “圣上!便是赦免韓徹之罪身,可韓徹之才,實是在百姓,不在朝堂??!” “在不在朝堂,總要讓人試一試方可知曉。我倒覺得,韓徹只用了這幾年便將安南治理得這般好,可見他確有大才!” 第62章 回京 不多久,調遣韓徹回京的文書便抵達。至于接任的縣令人選,因著唐刺史的舉薦,朝廷便沒有從其他地方調任,而是提升錢縣丞接任。 韓徹剛知曉時有些意外,不過細想,又覺得也在情理之中。 安南這幾年別看經濟發展的迅猛,但它仍然不過是剛升為中下縣。最靠南的地理位置,便也意味著它最遠離以政治和經濟為中心的北地。 更別說,安南一直以來都是作為北地官員犯錯流放發配的首選地之一。 有門路的官吏不會愿意奔赴幾千里,跑到安南來任職小縣令。而唐刺史見著韓徹都能被調離回京,他也想趕緊升遷回京,自然便也不愿打破安南現有的局面。 錢縣丞這幾年在安南,跟韓徹配合治理得一直都很和諧。哪怕錢縣丞接任后做不到開擴,唐刺史覺得守成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在經過這么一番思來想去后,唐刺史可不就覺得只有錢縣丞是最好的人選了么! 臨到要走的時候,韓徹心中也難免滋生了些許不舍。他雖有原主的記憶,但當初一穿來便是在安南。 再說回來,這次別看被調離回京是喜事,但京中的政治敵對也絕不可能就此罷手,由著韓徹出頭。 可不走也是不可能的,除非韓徹愿意一輩子都只留在安南,否則此時離開,便是他唯一能選的出路。 為了自己也好,為了柳氏三娘四娘還有京中掛念著的大娘和齊五郎這些家人也好,韓徹踏進了這官場里,便由不得他退縮。 跟韓徹不同的是,柳氏和三娘四娘,以及韓老三在知曉終于能回京城時,簡直是高興到要瘋了一樣。 雖說來到安南后,只原身病了的那幾個月吃了少許的苦頭,后面這幾年日子過得其實是很舒心的。但再如何舒心,他們都深深思念著北地京城,那是他們從小生活的家鄉,那里還有他們掛念的親人朋友。 在臨走前,柳氏還帶著三娘四娘沒少購置安南的特產。安南是朝廷管轄的最南處,京城又是北地,兩地氣候相差很大,便造成兩地的特產也格外不同。 尤其是安南本地一些東西,售賣得特別便宜,但是在北地京城那邊,不僅作價非常昂貴,甚至要是沒門路,還不一定能買得到。 柳氏便還把韓老三也帶去用了,她最近天天一早便出門,等到再回來時都是大包小包的。 家中現在有兩頭牛,一頭是韓徹剛穿來時,韓老三請巫醫來購置的。一頭便是那年在劉家村,從巫醫手中救下的。 兩輛牛車到最后都被柳氏所購置的東西裝滿,韓徹只得又花錢去購置了一頭?;貋?。 三輛牛車,正好韓徹和韓老三趕分別趕著裝運貨物的,三娘趕著她和柳氏還有四娘乘坐的。 如騎馬射箭類,雖不是科舉選拔考核的內容。但在北地,尤其是京城的貴族子弟,仍然是必學的科目。 受京城大環境的影響,女子也會練習一些。 如韓徹所穿越的這具身體,是會騎馬的。便是三娘之前在京城的時候,也練習了些許騎馬術。 比起牛車來,馬車的腳程肯定會快很多。作為冷兵器時代的重要軍事裝備,馬的售價自然也比牛昂貴的多了。 韓徹也并非購買不起,而是沒必要。 他是被流放發配到安南來的,從性質上來說,他們一家是在安南“戴罪”?;鼐r若一家坐著幾輛高頭大馬拖運的車回去,未免也太過扎眼。 特殊時候,能低調些還是低調些的好。 待到要走的這天,除了縣衙任職的,還有安南縣的農戶,以及一些土著們都來給韓徹一家送行了。 對于韓徹的離去,大家都是非常不舍的。只是他們也都知曉,韓徹回京是升遷,對他是有好處的。 “多謝諸位相送,還請回去吧?!北凰椭恋绞瘶蜻厱r,韓徹跳下牛車,朝著身后的眾人躬身作揖道。 此一別,極大可能這輩子,韓徹都不會再來安南了。 一些人便忍不住哭了起來,就是韓徹也覺得眼眶有些泛酸。 韓徹再坐回到牛車上后,一直是面對著安南縣這邊,注視著那群仍舊站在石橋邊目送他的人…… 從石橋通行,交通是最為便利的。上午走,下午韓徹一家便順利抵達裕州府城內。 晚上唐刺史做東,招待他們一家,也是給他們一家送行。 第二日一早,在食用完朝食后,韓徹他們跟提前就聯系好的一商隊在府城內順利集合,一起踏上往北之路。 韓徹一家五人,只他和韓老三是男性。若就這么單獨趕幾千里的路,就時下這種交通來說,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這時候跟一大商隊同行,借助對方的龐大隊伍,安全上能得到很大的保障。而韓徹官身的身份,也能在隨行中,替商隊解決一些路途不必要的麻煩。 雙方對此便都感到很滿意。 隊伍很快便出了裕州管轄的地界,越是往北行走,官道便越寬敞。 前幾年,雖然安南的官道修建出了一等二級的標準,可裕州其他地方的道路修建卻還沒條件跟上。因此眼前的這些官道雖比裕州其他地方寬敞,但比起安南的官道來說,還是要差了不少。 這次約伴同行的大商隊,也是往來過安南做生意好幾次的,商隊的領頭者姓吳,外人常喚吳大郎,跟韓徹也打過幾回交道。 像安南最早種植甘蔗時,韓徹還給吳大郎和安南農戶做的契約書上簽字擔保過。 “像你們這種做生意,也著實辛苦?!边B著坐牛車趕了一個來月的路,韓徹覺得骨頭都快要被顛簸散架了,便這般與吳大郎說道。 “辛苦倒還不怕,最怕就是路上會碰到盜寇賊匪?!眳谴罄蓢@氣道。 “也是?!表n徹也嘆了口氣。 “大老爺其實勿要擔憂的?!眳谴罄墒苡绊懸擦晳T了這般稱呼韓徹:“那些個盜寇賊匪雖厲害,但他們一般情況下,不敢打劫官家的車輛或是書生?!?/br> 時下交通不便,不僅常有官員外放,也有各地考生需要進京趕考。 官身就不說了,一旦惹上是會遭受朝廷通緝。而書生別小瞧他們暫時是沒有官職,但架不住他們以后很可能會有??!各地盜寇劫匪便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凡外放官吏或書生,皆不會輕易打劫。 便是一不小心打劫到書生,大部分的盜寇劫匪也會自認倒霉,把人放了,錢財也退還給對方。 牛車趕路的速度沒法快起來,約莫又走了二十來日后,吳大郎所帶領的商隊已經抵達目的地。但韓徹一家,還得繼續往北趕路。 此時他們已經行走在歸屬于北地的范疇,跟裕州整體對比,給韓徹最大的感覺便是沿路所能見到的高山密林在減少,耕地在增多。 土地是時下社會最為重要的生產資料,耕地的多少便顯示當下區域的開發程度。 當然也并非所有的南方地區在經濟和政治都遠不如北地,如江南地區便一直都有富庶水鄉,繁榮發達著稱。 就這般又行走一個月,韓徹一家終于抵達京城。 作為時下的經濟和政治最中心區域,京城的繁華熱鬧可想而知。韓徹一家在排隊進城門時,隨處可見牛馬驢等家畜拖運著滿滿的貨物。 “這位郎君,你們可是從南地來的商戶?牛車上的這些貨品是要拿到哪去售賣的?作價幾何?” 韓徹剛接受完檢查,進了城門,馬上便有人湊到他面前來,十分感興趣的詢問起來。 不用說,是剛才守衛在做檢查時把柳氏購置的那批安南特產給顯露出來了。里面許多都是最為靠南那邊區域才能生產的一些特產,另外還有茶油,白糖,茶枯餅等最近京中都極為暢銷好賣的商品。 韓徹一家面生,穿著也樸素,行內人一瞧便知曉大概率不會是京中那些大商家的貨運商隊。 “說來,我家便是在這京中做生意的。不若我倆談談……”對方也根本沒給韓徹說話的機會,又這般言道。 “抱歉,這些是我被調回京城,給家人捎帶的特產?!表n徹只得等對方說完后,才笑瞇瞇的回答。 “調回?”對方一怔。 很快他便反應過來,對著韓徹作揖賠罪,便匆匆離去。 他本來是見著茶油實在是動心,才這般糾纏起來的。要知曉茶油本就受達官貴人們的喜愛,作價昂貴。結果那位安南韓縣令持筆寫了個故事,越發引得貴人們爭相追捧。 畢竟自古以來,只要是跟養生長壽,美容潤發能牽扯上關系的,那些有錢有權的人便尤為的喜愛。 油茶樹從栽種到結果,起碼得要兩三年的時間,這產量短期內是沒法跟上,茶油可不就越來越火熱暢銷。 唉,他剛也是沒想到,如這般拖運著三大牛車東西的一群人,竟會是剛調回京城的官吏。 韓徹也沒把這小插曲當回事,繼續讓韓老三在前面帶路。 在穿過好幾條街道后,一家也終于抵達韓家老宅家門前。 原身當初被流放發配去的安南,家中只老宅還在,其他能處理的,當時便都處理掉了。此次韓徹能被調離回京,大娘和齊五郎便提前幫他們把宅子做了簡單收拾。 一家分離幾年,才得以團聚,自然是歡喜又激動。 只是,對于三娘四娘的長高,大娘和齊五郎都是顯得非常歡喜的。 可輪到韓徹,齊五郎滿是感慨的看著。 大娘則直接放聲哭嚎起來:“長這么高,變這么壯!二郎你這些年定是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吧!” 韓徹:怎還帶雙標的! 第63章 面見 說來也奇怪,韓徹明明是穿越過來的,卻只一個照面便對大娘生出了親近之情。晚上躺在韓家老宅的床上,韓徹心中更是有種久違的熟悉感和踏實感。 幾乎一挨著床,韓徹便沉沉睡著。 翌日,韓徹還是在一陣敲門聲和呼喚聲醒來的。 “舅父,舅父……”門外,是大娘家今年四歲的大郎一邊用小手拍著門,一邊趴在門縫上,沖著屋內不停的喚著。 昨日,因韓徹帶回來的藕粉和白糖,還有荔枝干桂圓干等吃食投喂了些,小家伙一下子就跟韓徹親近了起來。 食用餔食時,小家伙更是緊挨著韓徹一起坐著的。 被吵醒的韓徹聽著外面的聲響便笑了笑,正要起床應下,又聽得外面一陣聲音傳來:“才一會沒看見你,你就來吵你舅父了……” “你舅父趕了幾個月的路,好不容易回家,得讓你舅父多休息……”大娘邊念叨邊抱起兒子,便要離開。 “大姐,沒事!我已經醒了,把阿愈給我吧?!表n徹快速的拿過衣服和鞋子穿好,開門出來。 迎接韓徹的,便是齊愈的雙手抱大腿和響亮的呼喚:“舅父!” “誒!”韓徹也樂呵呵的彎腰,把齊愈抱到了懷里來。 大娘忙問:“二郎,餓不餓?你先去洗漱,我去給你把吃食備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