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隱藏在平靜外表下的波浪、慕少你又出局了、重生之不再負你、大梟雄、在修真學院考倒數第一的日子
“那那那我就要松子糖跟五香瓜子好了!”周舟不甘卻又妥協道。 “沒錢?!敝苠\又道。 周舟氣不過,跑進屋拿出自己的私房,怒道:“喏!現在有了吧!” 周錦拋了拋小錢袋,而后瞇眼笑道:“嗯,夠了夠了?!?/br> 周舟一見她那笑得跟個狐貍似的立馬醒悟了,抓狂道:“你還惦記著我的錢呢!” 很久很久之前,周舟背著周錦一枚枚的點著小錢錢,周錦總是偷偷走近,然后真誠的說道:“周舟啊,娘給你藏起來吧,萬一你放著被偷了怎么辦?” 那時候,周舟才四歲,想了想,覺得很可怕,就把錢塞給了她,只是……當他后來想要著去買糖葫蘆的時候,這個無良娘親卻很無辜的說道: “???什么錢?你給我的?什么時候?” 吃一塹長一智,后來不管周錦怎么誘導,他都死死的藏著錢不拿出來,可沒想到…… 哎! 周舟看著那個被塞進懷里的小錢包,眼圈兒都要紅了。 …… 第二天一早,周錦就在周舟幽怨的眼神中背著個竹簍上大康鎮了。 周錦不帶他們一起去,其實是有別的原因的,今天她還得去那看看有沒有空的鋪子,大康鎮不比平安鎮,大的很,她轉一圈要花的時間不少,帶了這一大一小倆傻子還不定多麻煩,倒不如孤身一人方便利索。 徒步走了一個半時辰,周錦到了大康鎮。跟夏天時比,此時的大康鎮又變了些樣,多了幾家新店鋪,邊上的屋舍也蓋了好幾個新的。許是新年,置辦年貨的多,街上熙熙攘攘盡是人流,馬車驢車也絡繹不絕??粗且黄テソ●R壯驢,周錦有些心熱,原來棺材鋪里也有頭驢的,只可惜前年時候老死了,所以后來拉東西都是靠人力的,很是累人。周錦早就想再買頭驢了,可一頭驢少說也要二兩銀子,而二兩銀子,都夠他們娘倆省吃儉用三個月的了。 周錦摸了摸懷中的錢袋,又開始心疼。 其實她還是有些錢的,老周頭死時留了二十兩銀子,這些年她上山采藥賣出也掙了好幾兩,棺材賣出了兩口還掙了八兩,減去這幾年花掉的,還余了二十來兩,這些錢都足夠他們過好幾年了,可是周錦始終覺得不夠。 就他們這賣棺材的諱名,一些人家是不愿把自己的女兒嫁過來的,可周舟那么好的一個娃,怎么可以隨便娶個呢,到時候還得拿出豐厚的家底給他添資本,到時候太好的姑娘娶不到,窮苦人家的周正姑娘還是沒問題的。 周錦想得遠,就算周舟老說她摳門,她也得把錢省下來留著以后。所以這驢……先還是算了吧。 累了歇歇,餓了啃點從自己家中帶出來的餅,一路轉到日頭開始偏西,周錦將大康鎮幾家空置的鋪子都看了個遍,心里對于現在的行情有了些底,見時候不早了,又趕忙回到街中去買這樣那樣的物什。 那些吃的說不買,其實還是要買點的,一年到頭吃不到什么,就這點念想也總不能剝奪了去。衣裳也是要買的,只是雖然布料要比成衣便宜,但奈何周錦不會做女工,就只能咬牙買了兩身小孩穿的,等轉到成人那塊時,目光又落在了一身青黑色的男衣上…… 等把東西都買完,竹簍里早放滿了東西,周錦背起覺得有些沉——里面除了那些吃的穿的,她又買了一些用的跟幾十斤米面,不為別的,只為比在平安鎮買的便宜的多,只是這么一來,那簍里都有五六十斤的分量了。 只希望回去時候能搭個便車吧。 周錦抱著期望,只可惜走了一個時辰了都沒搭到,倒也有順路的車的,但上面都裝滿了東西坐滿了人,再挪不出一絲空地。而等到了前往平安鎮的那條支路,就再沒看到車影了。 走走停停,一開始還輕松,可漸漸的,這步子就開始重了起來,肩上也跟壓了座山似的。 周錦開始后悔買這么多東西了。 累得不行,周錦又停下休息了。明明是寒冬,她硬是走出了一身汗,坐在大石上眺望鳳凰山,更覺前路漫漫。而在這時,她聽到不遠處傳來一陣車鈴聲。轉頭一看,卻見后方一輛馬車正趕來。 窮鄉僻壤能有馬車的人家多少是有些家底的,周錦想著便又搬著竹簍往后方避了避算是讓道,同時臉也偏著低下。本來是準備著這馬車駛過就算的,卻沒想,馬車越來越近最后卻在跟前停下了。 周錦正詫異間,卻又聽得一個低沉又熟悉的男聲在頭頂響起——“我帶你一程吧?!?/br> 抬頭看得馬車上那個一身墨青色衣袍干凈又斯文的男子,周錦這心驀地停滯了。 倒是,有好些時候沒看到了。 第16章 黃連蜂蜜一鍋燉 周錦這輩子,除了啞巴張那一個,還是有過別的一樁桃花的,那樁桃花倒也不算亂,只是終究沒什么好結果。 那時她還是十三四歲的年紀,卻也出落成個大姑娘的模樣了,長腿細腰鵝蛋臉,很是標致,坐著不動一派嫻靜斯文,說起話動起身卻又透著些鬼靈精。彼時老周頭還在,對她不算嬌寵,但也沒舍得讓她干什么重活累活,平常出門時又常給她帶回來好的衣料跟頭飾,所以那時候的周錦,雖然身在鄉野,卻不如別家姑娘粗陋,反而帶著淳樸的矜貴氣,看著人很是舒服。 而大康鎮上君福酒樓的獨子顧允抒便就對這樣的周錦一見傾心。 那天,顧允抒是接下酒樓管事的活計來平安鎮老王rou鋪收腌rou的——收的還就是周舟幫工的那家,只是因為初來乍到,對這一塊極為不熟,便想著詢問一番,而他來時走的是小道,小道過來的第一家就是周記棺材鋪,偏偏的,那天老周頭又去給別人家送棺材去了,所以顧允抒一問,就問到了周錦手中。 顧允抒永遠記得,那天周錦穿著件暗紅色的繡花棉襖,底下一條黑布裙,綁著兩條又黑又亮的辮子,就坐在門口的竹椅里,陽光照在她的臉上,格外的明艷動人??墒强瓷先ナ俏奈撵o靜的,兩只眼睛卻轉來轉去格外靈動活潑。顧允抒本就是個溫和內向的人,對上那明眸皓齒便有了些羞意,胡亂問了兩句后就告辭了。只是等到了老王rou鋪時,又有意無意的問起了那個姑娘的事。 老王摳門卻長舌,便將周錦的來龍去脈就說了個清楚,而關于鎮上人對她的嫌惡更是說了個透徹。按他的意思,是提醒顧允抒不要再去棺材鋪了,只是顧允抒聽著,心里卻有了別樣的心情。 他家中雖然做生意,自己卻是個讀書人,四書五經到了腹中化成了善,所以對于周錦的境遇非但沒有嫌棄,反而生出了同情。再想著那姑娘溫婉動人的樣子,這同情又轉換成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不停接過了前來收rou的任務,只為見這姑娘一面。 而一來二去的,兩人漸漸熟了,周錦也對這大鎮上的少爺上了心。 本就是該說親的年紀了,對于那點子事也多少有些憧憬,外加上這顧少爺年紀稍長性子溫和容貌也不錯,又時不時的還送些小東西或者說些暖人心的話,周錦這心自然就動起來了。只是在她的心底,還是有些憂慮的。 顧允抒相較于他,實在是個天一樣的人物,她高攀不上??! 誰知顧允抒在知道她的心思后,卻紅著臉鼓著氣說——“錦娘,等過了年,你十五歲了,我就讓我爹來提親!” 就這么一句話,讓周錦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心里都跟喝了蜜一樣甜。 可是很快,所有的美好皆被打破。 顧允抒比她年長兩歲,那時都已經是個十七歲的青年了,早就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了,而在他忙著尋找理由跑來平安鎮跟周錦見面時,他的父親顧掌柜早在暗地里給他定了門親事。 女方家境普通面相普通,但有一門親戚在京中做著小官,顧掌柜始終期盼著自己的兒子有朝一日讀書能讀出個明堂再當個一官半職,所以未雨綢繆,趕早的要給他鋪好路。按他想的,兒子一向聽話,雖然娶了這么個妻子多少有些委屈他了,但從長遠看,還是值得的,那么,他必定也不會反對的。 顧掌柜打得一手如意算盤,奈何,從來不會失算的他這一次卻是想空了。 顧允抒性子好,從不忤逆,但聽說自己被定了親后,卻掀了底的犟了——這輩子,非錦娘不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