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嫉妒
接下來的兩天,許家那邊不知道在憋什么大招,反正沒什么動靜。 既然沒有動靜,王小蕓也就不再去管了。 鋪子里的活動還是繼續著,以防被許家的人再次反撲回來。 * 趙亮自從過了縣試之后,他娘果真再也沒有逼他定親了。 所以他現在,又在緊張地忙碌著自己下一步的府試。 縣試結束后,縣署便將通過此次考試的考生名冊,交到了本縣的儒學署,并且申送至府城。 府試的報名和填寫履歷等,跟縣試一樣,也需要“五童結?!?,且需要廩生作保。 不過這府試,跟縣試不一樣的報名程序,便是作保這廩生,需要兩名。 還有這府試出題人,也從縣試由縣令出題,變成了由本府的知府出題。 府試比縣試就要難一些了,趙亮現在也是覺得頭大。 他知道柳文升也在準備今年的鄉試,那難度比他不知道要大多少倍。 所以他也不太好意思,讓柳文升繼續輔導他的課業。 不過柳文升,在自己學業之余,還是盡量輔導了趙亮。 柳文升稱之為“溫故而知新”。 這每一次考試,出題也不外乎四書五經這些,只不過出題人變了而已。 柳文升倒是不覺得輔導趙亮會影響他自己的學業。 有些東西,在書本上是學不到的,他硬學也是無用。 舉人出身的鄭安仕,其實在教柳文升時,已經幫不上太大的忙了。 因為柳文升在解題破題這方面,甚至比他還能把握住重點和破題思路。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盡量把一些朝廷發到縣衙的邸報及時傳給柳文升。 這樣,柳文升就能及時知道一些朝廷大事了。 知道的事情多了,雖然不能提升學子們的文學素養,但是可以開闊他們的眼界。 在學子們應試的時候,一些時政方面的題,也可以有思路可循。 * 柳文升在參加鄉試之前,還是要進行每年一次的“歲試”。 “歲試”,是有秀才功名的生員,每年都要進行一次的考試,所以稱之為“歲試”或者“歲考”。 這“歲試”,是縣里所有有秀才功名的人,都必須參加并重新排名的。 有的普通生員,也就是秀才,若是在本年度的考試中名次上升了,擠進了前列,就有可能升為廩生這一等。 升為廩生后,便可以得到朝廷的補助。 若原本就是廩生的秀才,在本年度的歲試中名次下降的多,也可能就被逐出廩生行列,成為普通的生員。 那樣,原本享受的朝廷補助,自然也就不再享有。 連續幾次歲試不合格的,甚至就直接革除了秀才功名。 所以這秀才們,每年也都不敢怠慢學習的。 柳文升也必須每年都要參加歲試,不會因為鄉試在前就省略這一關。 他從縣試開考之后,不管府試院試,還是每年的歲試,年年都是第一名。 今年,柳文升依然信心滿滿的。 * 相比于柳文升的鎮定自信,還有一個人,每年這時候,都會忐忑不安。 此人便是張庭豐。 張庭豐本就家庭貧困,他是無比渴望得到廩生身份的,這樣對自己的家庭,也算減輕了負擔。 可是他每次歲試,都差那么一點,得不到這廩生身份。 今年他也和柳文升一樣,要參加八月份的鄉試。 他知道,他是中不了舉的。 他比柳文升大兩歲,可是卻比柳文升晚得到秀才功名。 每年歲試,他的成績也遠遠不如柳文升的好。 他今年參加鄉試,也是混個經驗。 在一次午休時,張庭豐還是找到了柳文升。 柳文升,趙亮,張庭豐,三人如同之前在百川書院時一樣,再次聚到了一起。 “文升,你鄉試準備的怎么樣了?” 張庭豐開口便直接問了柳文升。 柳文升只能謙虛道: “沒怎么準備。停了兩年多沒進書院,這次鄉試,心里一點把握都沒有?!?/br> 柳文升心里就算是再有把握,可是在考中之前,他也不敢說大話。 考試這種事,除了實力,也需要看運氣的。 張庭豐卻當了真。 他覺得柳文升學問再好,也確實有兩年多的時間沒有在書院待過了。 這鄉試本就是難如登天,柳文升也許真的就考不上呢。 張庭豐心里有點輕松,便象征性地安慰道: “你還小,就算考不上,也沒關系。以后機會還多的是?!?/br> 柳文升只是笑笑,點頭應是。 趙亮卻不同意張庭豐的話。 他替柳文升抱不平道: “庭豐,別聽文升瞎說。人家那是謙虛,你還當真了。 他要是考不上,這整個安陽縣城,也都不會有人能考中了?!?/br> 趙亮雖然不知道柳文升水平能達到什么級別了,但是從柳文升對考試的熟悉來看,中舉還是不難的,只是名次的問題了。 張庭豐眼神復雜地看了看兩人,沒有說話。 半晌,他又問趙亮:“你這次縣試名次不錯啊,府試應該也沒問題吧?” 說到自己身上了,趙亮就不像對柳文升那般有信心了。 他沮喪地說道:“誰知道呢,走一步看一步吧。能考上自然是好事,考不上,也在預料之中?!?/br> 過了縣試,趙亮已經是憑了運氣的。 他不知道,自己的運氣,能堅持到哪一步就中斷了。 柳文升拍拍趙亮的肩膀,給他鼓勁道: “放心好了,區區一個府試,難不倒你。 我怎么輔導的你縣試,就能怎么輔導你府試和院試?!?/br> 對柳文升來說,秀才所需要考的這些科目,實在是容易至極。 說到府試和鄉試,自然也就提到了這次的歲試。 歲試是只有秀才才能參加的考試,趙亮自然不用發愁這個。 主要是張庭豐,有些苦惱地說道: “年年都要歲試,可是年年都沒有希望升到廩生。 看來,我此生便與這廩生無緣了?!?/br> 柳文升見曾經的好友如此苦惱,想了想,便說道: “今年本省的學政,朝廷已經發了名單。 而且,今年還破格提拔了一名大儒做學政,來主持咱們省的歲試和科試?!?/br> 學政,是負責一個省的教育系統工作的官員。 每個縣的學子的歲試,全部都是由學政主持并且排名次的。 學政是三年一任,而且必須是進士出身才有資格。 大部分的學政,還是有朝廷直接從京城的翰林院派人到地方主持的。 學政到了省里,先是主持每年的歲試,然后再全權負責當年的院試。 而且鄉試,也是由學政和其他提督等省級官員負責的。 放在現代,便是相當于一個省教育局長的官職。 若是知道了出題人是誰,那么根據此人的喜好和風格,還是能猜到他喜歡什么解題的風格的。 “這次來的學政是誰?”張庭豐迫不及待地問道。 柳文升賣了個關子,“此人你也見過。猜猜看?!?/br> 張庭豐不知道自己這個同窗,竟然這么早就得到了學政的信息。 他在欣喜地同時,又再次燃起了一絲嫉妒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