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赤色米格(下)
早在研制世紀轟炸機之時,進入了實驗論證階段的盟軍飛機設計師們就與此時的蘇聯飛機設計師們一樣,發現了現有機體材料達不到實際耐熱標準這一嚴重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盟軍的飛機設計師們在經過三番五次的實驗論證之后最終決定將本是應用在太空航天領域的高級金屬——鈦合金,替換掉了原有的航空鋁合金之后最終作為基礎的機體架構材料應用在了世紀轟炸機之上完美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鈦合金那高達66攝氏度的熔點足以應對三倍音速后產生的金屬變形問題,這一點不但盟軍飛機設計們明白,對于蘇聯的飛機設計師們而言同樣心里清楚。 但是一向強調戰時產量的生產快捷不耗時,從而做到以量取勝的蘇聯飛機設計師們最終卻拋棄了航天級鈦合金這種在他們眼里非常不具戰時性價比的金屬,并選擇了一種足以讓日后的盟軍同行們在得知真相后驚掉下巴的普通金屬——不銹鋼。 當然,既然是應用在最新高精尖戰機上的材料,自然不會是我們平時吃飯時用的鍋碗瓢盆當中的304不銹鋼那種常見的不銹鋼。 經過了一番仔細的篩選與敲定之后,蘇聯的飛機設計師們最終選擇了耐熱極限在950攝氏度左右的鎳基合金鋼作為7工程戰斗機的機體架構材料。 但是如此一來與之對應的問題也隨之接踵而至,與體態輕盈的鈦合金不同,本身可以劃歸為不銹鋼一種的鎳基合金鋼自身擁有著數倍于尋常機體材料的驚人噸位。 在制成了一臺以鎳基合金鋼為材料的一比一等比例7工程機模型進行論證之后,蘇聯的飛機設計師們震驚地發現自己創造的這種新式戰機,竟有著30余噸接近40噸的驚人體重。 起初只是打算在新式的7工程機上列裝兩臺d34型渦扇發動機來動力,但是在考慮發動機自身的重量以及為戰機安裝雷達及武器系統、導彈等部件后增加的重量,預計超過50噸最大起飛重量的驚人噸位簡直就是把一臺主戰坦克給送上了天空。 顯而易見的,原計劃使用的兩臺d34型渦扇發動機已然是無法再滿足體重嚴重超標的7工程實際需要,與之對應的解決方法無非就是換裝更大功率的新式發動機亦或是增加發動機的數量這兩種。 但不光是對于整個蘇聯空軍而言,即便是放眼當時紅色警戒3背景下的整個世界,d34型渦扇發動機已經是整個星球的人類科技所能拿的出的最好的戰斗機發動機。 顯然,在這種條件下,更換一臺功率更大的新式發動機確實是相當不切實際的。 既然眼下沒有更好的發動機用,那么按照戰斗民族一向簡單暴力的美學來說,兩臺不夠我就給你再加一臺發動機的做法顯然就成了最容易同時也是最高效的解決方案。 經過了為期半個月的設計方案修改之后,在原本空空如也的機體正中央機尾處增加了又一臺d34型渦扇發動機的7工程再度進行了一次成功的試飛。 試飛雖然成功,但隨之到來的問題卻又一次接踵而至。 發動機雖然增加了一臺,但是與渦扇發動機相對應以及必須的進氣道卻直接橫穿了中間段機體,直接擠占了原本要安裝在機頭的相控陣雷達位置。 一款專為高空截擊而誕生,并裝備有r27t“套娃”重型空對空導彈為主要武器的戰機居然無法列裝蘇維埃最新科技凝結的產物——相控陣雷達。這點對于將7工程機看做了自己孩子一般寶貴的蘇聯飛機設計師團隊們而言,簡直就是一條無法讓人接受的噩耗。 “那么我們可不可以,可不可以將一臺相控陣雷達裝備在一架專用的對空搜索戰機上。這種專用的對空搜索戰機只裝備兩臺d34型發動機,取消第三臺增設的發動機并在其原計劃的位置之上安裝相控陣雷達執行專門的對空搜索任務?!?/br> “缺失的第三臺發動機推力我們可以在機身減重方面彌補,從而讓這種專職對空搜索的戰機可以跟得上戰斗部隊的航速。比如取消武器系統,不掛載導彈,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飛機攜帶的燃油量,反正兩臺發動機的耗油量也要比三臺小得多,我說的對嗎?同志們?!?/br> 常言道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原本只是想著開個頭來為大家牽扯出一條解決思路的這名設計助理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一席話竟然會成為日后改變蘇聯空軍戰斗方式的革命性變化。 按照這名設計助理所提的建議,設計師團隊在取消掉了另一架驗證機上增設的第三臺d34型發動機并做了對應的減重又取消了所有機載武器系統之后。安裝了代號“圓舞曲”的實驗性機載無源相控陣雷達的7工程二號機順利進行了成功的試飛,并達到了足以跟得上一號機的足額飛行速度。 在隨后的驗收試飛當中,看著頭頂上那撕裂了音障后以3馬赫的速度瞬間呼嘯而過的7工程一號機與二號機,臨場觀看試飛的蘇聯空軍司令亞歷山大波克雷什金斯基當即拍板驚呼而起。 “這正是我所需要的!” 對頭頂著巨大的壓力設計出7工程的蘇聯飛機設計師團隊而言,沒有什么贊賞能比一國空軍司令的當眾高聲認同來的更加實在。望著天空中那架自由翱翔于天邊混雜著銀白與赤紅的矯健身影,這些可憐的蘇聯飛機設計師團隊終于因為不用頭頂著叛國的罪名去盧比揚卡度過后半生而長舒了一口氣。 在經過了蘇聯一線空軍師的王牌飛行員們最后試飛論證并獲得了一致好評之后,改進了最后一點小毛病的7工程最終獲得了蘇聯空軍的00架第一期訂單,并被賦予了“米格二型”這一接替了前任紅色警戒2背景下誕生的米格一型的蘇聯空軍內部正式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