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金滿河會戰(中)
書迷正在閱讀:我來到你的城市、逆女成凰:狂傲三小姐、白蛇夫君(1V1 H)、爆萌痞妃:殿下很誘人、工業造大明、帝秦霸世、當快穿女主遇上無限流男主、富豪男友與小資女友、我的金手指很好吃[快穿]、戰神聯盟晨夕夢境
雖然漢軍重騎只有敵人的一半,但卻是在對沖中不落下風,因為擔當箭頭的是漢家期門郎,是一支人馬皆披掛金屬甲胄的超重裝騎兵,與普通重騎相比,他們擁有更堅固的甲胄,更雄壯的戰馬,具有更強的沖擊力,馬上的騎士也因為選拔的嚴苛而更為驍勇。 兩軍對沖的一瞬間,北完軍重騎將騎槍戳到期門郎身上后,騎槍紛紛折斷碎裂,根本無法穿透期門郎們身上的鍛铔大鎧,期門郎們只需抓緊韁繩,身子微微后仰,咬牙承受那股澎湃的沖擊力就能安然無恙了,大多都不會落馬,被萬千戰馬踐踏為一攤血rou的。 而手持裝著一個長近二三十厘米鋼制錐形槍頭馬槊作戰的期門郎們,非常輕易的就能戳破敵人的鱗甲,將敵人戳個稀巴爛,而且期門郎手中的馬槊可不同于北完重騎手中的騎槍,因為使用硬桿,只能一次性使用,在戳中敵人后,便很有可能會折斷。 而漢軍期門郎所使用的馬槊槊桿,是用漢家獨家工藝復合槍桿,不僅像金石一樣堅硬,而且非常具有韌性,能夠承受更大的力量,刺中敵人身軀后,馬槊槊桿會大幅度的彎曲,不會像普通騎矛桿那樣立即折斷,而且槊頭處獨特的留情節設計,能夠讓馬槊刺入人體內不太深,不會一下就將人戳個對穿,只要期門郎們眼疾手快一點,完全是可以在兩馬交錯而過的一剎那間,刺中敵人,而后閃電拔出馬槊的。 李錚所部的七百余名期門郎,都繼承了他們祖輩的搏戰技巧,并且有那份沉著冷靜之心,在兩馬相錯的電光火石功夫,能夠一刺而中敵人的胸膛和脖頸,或是面門,并且立即拔出馬槊,瀟灑的錯鐙而過,做到如刺客般的一擊致命。 而像韓文鴦,龐千鋒等武藝高超,槊法了得之輩,馬槊在他們手里就不僅是一件刺擊兵器了,而是無所不能的,只見這些出生使槊高手軍官家族的子弟,將一條長過五米的馬槊,舞的猶如一條游龍一般,上下翻飛,或刺、或挑、或砸、或掄,或掃、或撩,轉瞬間,每一人起碼就格殺了十數名敵軍,要不是舞槊耗費氣力太多太大,讓這些漢軍使槊高手們無法長久作戰的話,否則這些使槊高手人人都能在今天完成。 兩軍的重騎軍團雖然沖撞的很是猛烈,但誰都沒有達到鑿穿對方陣形,分割包圍對方的目的,所以在對沖結束后,只能陷入殘酷的rou搏戰,兩軍重騎們幾乎全部是丟棄長兵器,開始取出銅锏、鐵鞭、長錘、鏈錘等破甲兵器rou搏。 兩軍重騎混戰在一起,都是用高超的騎術cao縱戰馬,回旋調動,爭取到好的身位,然后將手中的破甲重兵器狠辣而迅猛的砍砸向對方頭顱,讓對方腦袋如西瓜般破碎,噴濺出大量紅白之物,而后獰笑著,嘶吼著,眼睜睜的看著敵人的血液或是腦漿噴濺到自己臉上身上,有些口味重的變態,還伸出舌頭舔一下。 兩軍將士在生死搏戰中,都是喪失了理智,喪失了冷靜,完全變成一頭頭只會殺戮的野獸,發出的戰嚎聲中,充滿著嗜血和暴戾,兩軍的重騎集團,就如兩只困在斗獸場中,為了勝利和活命,而不擇手段不惜余力廝殺的斗劍士,無比的血腥殘酷。 漢軍中除了期門郎外,跟隨他們并肩而戰的沙陀人,也并非是炮灰,而是期門郎們重要的助力,殺戮的敵人并不比期門郎少多少,其實沙陀人的悍勇在中亞是很出名的,堪稱是悍不畏死,但勇則勇矣,在其它方面卻是缺失許多,沙陀人頭腦簡單、短視、魯莽、見辱必怒 總之缺點一大推,當初北完部之所以能驅趕走沙陀人,全據北庭之地,就是利用了沙陀人的這些缺點,沙陀人就是一群兇悍的野狼,在有英明狼王有序組織領導的情況下,他們就能夠發揮出兇悍的本質,將所面對之敵撕成碎片,但如果沒有統一領導的話,沙陀人就像那些失去蟻王的螞蟻一樣,混亂不止。 李錚不知道他算不算狼王,但在他戰前一番恩威并施后,的確是讓這些沙陀兵有序,也愿意遵從指揮起來,另外,李錚還將剛剛從輪臺城繳獲到的兩千副板甲大衣裝備給這兩千沙陀騎兵,讓這些沙陀騎兵擁有了稍遜穿戴鍛铔大鎧期門郎的防御力,讓他們能在與敵軍的rou搏戰中占據一些優勢。 雖然漢軍重騎們更精銳一些,但北完軍重騎的數量還是太多了,混戰不久后,漢軍的重騎們就漸漸被優勢兵力的敵軍給包圍起來,對于這點,李錚早就預料到來,在他大手一揮之下,原本退回到后方的那些飛騎和長水胡騎,立即縱馬撲上去,用騎弓射出一輪又一輪連綿的狼牙利箭,將包抄到期門郎和沙陀騎兵后路和兩翼的敵軍重騎射得人仰馬翻。 這里李錚其實使用的是北完軍隊的戰術,是當初突厥人縱橫歐亞大陸時所用的,突厥人列的陣形,是沒有后衛線的,一般列陣都是只有輕兵線和突擊線,因為突厥軍隊一般都是全騎兵,機動力強,即便是前兩線被擊敗了,也通常能夠逃過敵人的追擊,在后方重新建立整隊列陣,所以并不需要第三道后衛線。 突厥軍隊的陣形少了后衛線后,一般就四條陣線,即輕兵線、突進線和左右兩翼,其中輕兵線和左右兩翼一般都擺設弓騎,突擊線擺設重裝沖擊騎兵,當然也有的將領,會根據實際戰況,將中央突擊線上的重騎,分流出一部分到左右兩翼,形成第五道陣線或是第六道陣線,也就左翼突擊線和右翼突擊線。 但不管是擺多少到陣線,突厥化軍隊的戰法其實很簡單,但也厲害,首先一般就是輕兵線和左右兩翼弓騎的騎射襲擾,設法動搖敵人的陣形,或是將不勝其擾的敵人給勾引出來。 等到敵人在弓騎箭雨的sao擾下,陣形松動或是被激怒率先發起攻擊時,整個突厥軍陣就會立即后移,如遛狗一般遛著敵軍,并讓弓騎們射回身箭,殺傷追擊的敵人,等到敵人兵力被削弱,或是因為追擊馬力氣力消耗過大,露出疲態時,突厥軍隊就會立即派出重騎沖鋒。 養精蓄銳許久的突厥重騎沖擊敵軍一般能做到一觸即潰,但如果敵軍足夠堅韌,防守住了突厥重騎的沖鋒,讓突厥重騎陷入混戰后,兩翼和原本撤退到后方的輕兵線上的弓騎,就會立即利用自己強大的機動能力,包抄迂回到敵軍的左右兩翼和后方,對著正與己方重騎纏斗的敵人的后背,射出如雨的致命箭矢。 當時突厥用這種戰法,擊敗過許多民族和國家的強悍軍隊,包括當時的大漢、波斯薩珊和東羅馬這三大帝國,無數勇士還沒有展示出真正的實力,就成為突厥人和突厥化軍隊的箭下亡魂和馬蹄下的死尸了。 但今日,在這金滿河邊,李錚卻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原本是突厥汗國走狗的北完部軍隊,也是嘗到這種惡心戰法的惡心之處,大量原本包抄期門郎和沙陀騎兵的宮帳衛隊和伊塔克重騎,被漢軍飛騎和長水胡騎射出的箭矢射中后脖頸和后心,登時一命嗚呼,落馬被踐踏成rou糜。 這時代的甲胄原本在設計之初,就只注重正面的防御,為控制甲胄的整體重量,背部就稍微偷工減料一點,諸如現在北完部這些宮帳衛隊和伊塔克重騎,所披掛的克爾克鱗甲,正面鑲嵌的甲片就又后又密,而背部的甲片則就比較單薄,而且也不那么密密麻麻了,所以背部是正是這些北完部重騎的薄弱點,抵擋弓箭能力較弱。 而且漢軍的飛騎和長水胡騎們個個擁有百步穿楊的箭術,射出的每一箭都極為精準的朝著敵軍騎兵脆弱的后脖頸和后心奔去的,所以自然北完部那些沾沾自喜包抄期門郎和沙陀騎兵后路的重騎是損失慘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