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四匹葉大參
在天黑之前。 終于到達目的地。 前面有兩座山峰,呈馬鞍形。 前世,周運在左邊的山峰一個背陰的斜坡發現的百年大參。經過吉\1林長白山參茸產品檢測中心檢測,這株人參的參齡達到了126年。 周運找了一片開闊避風的空地。搭了一個松樹屋。生了一堆火。晚上會很冷。山林中的風很大。 在這里,手機沒有信號。 周運鉆進了睡袋里。 睡袋很曖和。 很快進入了睡眠。 第二天,清晨。周運從睡袋中醒來。眼睛迷糊。耳朵里聽到叢林中各種動物的叫聲。 太吵了。 開始一只鳥在叫,聲音響亮,‘汪剛哥’,汪剛哥’的鳴叫著,聲音響亮,傳遍了整片叢林。緊接,叢林蘇醒過來了。各種叫聲,野豬的叫聲,狍子的叫聲,各種鳥的叫聲,演奏了一首叢林清晨曲。 周運從睡袋中爬出來。爬出了松樹屋。披上了外套。東北這嘎達太冷了。不是刺骨的冷,而是冰冷。 呵了一口氣變成了白霧。 樹上的樹枝結了冰霜。 耳朵已經不是自己的耳朵了。沒有知覺了。 手變得僵硬了。 周運在周圍收集了一捆松針,和干的松樹枝。生起了一堆火,曖和一下身體。煮一杯牛rou湯喝,干牛rou放在鋁飯盒里煮。 周運6點鐘就開始出發。 早上7點半的時候,到達山峰背陰面的山坡。 春日曖陽驅散了寒冷,和山林中的濃霧。 周運看到空中有一條直上直下的藍紫色的紫氣。周運掐指一算,此地必有人參 周運肯定沒有掐指一算。 不過,上有紫氣,下有人參,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距今兩千年前的西漢末年的緯書,《禮緯斗威儀》云君乘木而王有人參生,下有人參,上有紫氣?!惫胖苏\不欺余。 古代人說的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這是采參人在山林中采參寶貴的經驗。 上面有紫氣,下面有人參。 這是因為,人參喜愛生長在濕度較大的地方,在山中濕度大的情況下又容易出現霧氣,而太陽光又是由七彩色組成,紫光的穿透力在其中又是最強的,因此人在霧中就可以看到紫光。 這面的山坡。背陰。陽光斜射,濕度大,霧氣重,是人參良好的生長環境。 周運開始在這面山坡尋找人參。 腳步慢。步伐窄。逐步逐寸的搜索地面。 人參是集天地靈氣所化,山神的恩賜,。 到了中午。 被周運找到一株人參。 鮮紅色的人參種籽。四匹葉片。 這個時候要注意毒蛇了。 傳說,毒蛇‘守護’著人參。 野人參附近總會有毒蛇的蹤跡。若是采人參的人稍有不注意的話就容易被咬 這其實是人參果在成熟的時候顏色是鮮紅的,顏色鮮艷容易引來鼠和鳥,蛇又很歡吃這些小動物,于是蛇會在人參附近隱蔽的躲藏等待著食物自己送上門。 周運用樹枝扒開人參復葉。 沒有發現蛇。 然后,蹲下身。 周運不迷信。 但是,心懷敬畏。心懷感恩。 敬畏山林。感恩山林。感恩人參。 雖然,周運并沒有像放山人一樣,在挖參的時候,用棒槌鎖鎖住人參,棒槌鎖的紅線纏在人參的蘆頭上,用秸桿搭成房架子,意為給人參換個新家,然后,用兩枚銅錢分別搭在插在地上的索寶棍或樹枝上,防止棒槌“跑掉?!?/br> 不過,周運仍然心懷著感恩。 感恩這片山林的恩賜。 周運扒下身。用手扒去人參周圍的亂草樹葉,然后,竹簽子仔細拔除人參周圍的泥土,順著蘆頭開始捋著挖,直到人參全部根須露出,任何細小的根須都不能挖斷。斷了就壞了品相,價格就跌得厲害。 花了周運5個小時。 才把這株人參挖出來。 這株人參,4匹葉。 一般來說,人參的復葉,栽種人參每年可以增加一片復葉,而野山參增加一片復葉卻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 所以,采參人常說的三花,巴掌,二甲子,燈臺子,四匹葉,五匹葉,六匹葉,只針對于野山參。 1~5年參齡的野山參,地上部分僅長出1枚三片復葉,小葉柄不明顯,葉片就幼苗一樣,被稱為“三花”。 參齡在5~10年的野山參會長出一枚完整的五片掌狀復葉,稱‘巴掌’。 野山參參齡在10~20年后會長有兩枚掌狀復葉,稱‘二甲子’。老放山的把頭稱之“開山鑰匙”,意味找到小捻子就是找到了拿大貨的線索,附近很可能有許多棒槌。 野山參參齡達到30年后才有可能長出三枚掌狀復葉,稱“燈臺子?!币吧絽㈤L有三枚掌狀復葉,似插有三枚蠟燭的燈臺。 此時主根已經具有鮮明的野山參的特征,開始漸入成熟期,長有圓蘆,會開花結果。把頭提示若見此野山參,則得拿大貨的路子。 野山參參齡在50年以后有四個掌狀復葉,稱“四匹葉”,進入健壯期。長四品葉的野山參往往具有50~80年的參齡。 三品葉的燈臺子才開始開花結果,每年掉落幾十顆參籽,幾十年后,周圍會有許多小捻子,所以老把頭提示四品葉附近一般會有許多她的“小兒女”。 長有五個掌狀復葉的野山參稱為“五品葉”。此種老野山參參齡約有百年,很少見。 長有六個掌狀復葉的野山參稱為“六品葉”。野山參中一般罕見“六品葉”,為參中極品。 周運挖到的這株四匹葉人參。參齡有50到80年。是大參。 周運揭了一塊椴樹皮,椴樹皮上鋪上新鮮苔蘚,然后在苔蘚上鋪放上一層泥土,然后,包裹住人參,用一根紅繩捆綁。放進背包里。這種方法保存的人參日久不腐。 采參人自覺遵守著一條重要的行規,“抬大留小?!?。 周運將成熟的人參種籽散播到土里。長出參來留給后人。 然后,在挖出參的坑用原來的土填平。以利于恢復地貌,以后還有新的小苗拱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