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殿前獻計
乾龍殿中,吳廣靜靜聽著眾臣商議著四國攻吳之事,對于各國來犯兵力倒是有了一定了解。 秦楚聯盟出兵最巨,由秦國上將王翦為統帥,足有50部隊,近日在楚國郢都集結,由吳國北邊進攻齊國亦是派遣孟嘗君田文為統帥,領兵30由吳國西部進犯。越國則是已派遣文種領兵20有余在吳郡邊境安營,似是在等待三國攻入吳國境內便伺機而動。 面對四國百萬軍隊來犯,繞是強大一時的吳國亦不敢輕易視之,況且吳國此時國中可以調配的兵力只有60,其中還包括20守備軍,四國來犯軍隊俱為各國正規軍。故而此次戰事使得吳國上下一片嘩然。 吳廣見一眾朝臣所商議事宜不過是以何人為各路統領,各路又應派遣多少兵力抗擊各國軍隊,而太宰伯夷乃是一副閉目不語模樣,好似這一切與其無關一般。然見上將軍孫武亦是佇立在殿前,任由百官爭議不作一語的模樣,吳廣心下明白怕是這些時日,眾臣爭議不過方才所言之事,心下不由一陣默然,自己還在姑蘇之時,但凡有所戰事皆是由老師伍子胥在內出謀劃策,在外皆由上將軍孫武主戰。不想此次歸來殿中議事竟不見老師身影,朝中之人亦多是無能之輩。 念及至此,吳廣不禁抬頭看向吳堅,卻見父王亦是一副老神在在模樣,放佛四國來犯,吳國出兵之下便可土崩瓦解。 孫武見眾臣連番爭議未果,頗為不耐道“都給本帥閉嘴,前方戰事自有本帥主持,各位只需保證糧草補給充實即可”說完本欲向吳王請辭,然掃過眾臣之時,似是記起尚公吳廣此刻正在殿中,這才轉而向吳廣言道“尚公,想來此刻汝亦對四國來犯之事有所了解,不知汝可有良策” 吳廣聞言遂向吳王與孫武拱手一禮之后,便面對眾臣道“本公方才聽諸位爭議之間,對四國來犯兵力已有所了解,然本公聽諸位方才所議之事甚為不妥” 吳廣正欲繼續出言,卻不想眾臣聽得吳廣之言對眾人頗有不滿之意,大夫來德隨即出言道“尚公之言,可是責怪我等所議之事不甚要緊” 可不就是如此,吳廣見大夫來德生的一副喜慶模樣,卻是一個中年胖子,此時氣急模樣倒是讓人生不出厭惡之感,吳廣聞言亦不答言,而是轉身向吳堅投去疑惑目光,似是在詢問吳堅方才自己所言可有不當之處。 吳堅見吳廣望向自己,見吳廣方才之意心中似是已有謀劃,當下沉言道“來德汝且退下,聽尚公道來再議” 眾臣見吳王已是發話,自不敢再質問吳廣所言之意,皆是立于原地靜待吳廣說來。 吳廣見狀,心中暗道,父王威勢倒確是讓眾臣不敢有議。這似乎亦是與自己離去之時唯一未變之事。 定了定心神,吳廣道“諸位所議不可謂不要緊,只是諸位如何爭論我吳國兵力不過60之數,一味爭論此事又有何意” 眾臣見吳廣所言頗有道理,然其所言未免太過狂妄,然吳王已是言明讓吳廣說完,眾人亦不出聲反駁。 “上將軍曾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本公敢問諸位何人知曉四國攻我之故”吳廣見眾臣皆是一副敢怒不敢言模樣,自知自身資歷尚潛,對于自己所言眾臣皆不以為意,故而提及孫武之言。 果然孫武聽聞吳廣之言,原本冷峻的面容多了幾分笑意道“尚公所言,頗有本帥兵法之謀,這四國返我之故,汝等可有知之祥者”說著,孫武目露詢問之意掃過眾臣。 卻見一名穿著鎧甲的武將出列道“回稟將軍,對于齊國攻我之由,末將曾派斥候探知一二” 孫武見得這名武將出言后,遂向吳廣言道“此人名喚孫奇乃是前將軍孫前副將,近年來與齊國戰事多由前將軍領兵抗擊”說完,即可對這名副將道“汝既然對此頗有所了解,為何不及時向我王稟告”。 這孫奇聽得孫武之言后,頗為無奈的抬頭望向吳王處。 吳堅見副將投來目光,隨即輕咳幾聲道“此事暫且不論,汝且向尚公道來” 吳廣聞言哪還不知,副將定是將此事稟告于父王知曉,然父王倨傲并未理會罷了。不過能在此刻若知曉齊國攻吳之故,當是意外之喜。 遂聽那副將孫奇道“想來公子亦知,此時的齊王乃是齊國世族田氏篡位而來,人心本就未定,而齊國除了田氏之外更有管氏,司馬氏兩大世族掌握著極大的權勢,二族雖已臣服于田氏,然暗地里亦是對田氏之令,陽奉陰違。故而齊國朝局不穩,急許尋一外敵而轉移國人注意,團結人心” “原是如此,這田氏齊王倒也頗有些謀略,怪不得能取齊而代之,然本公聽聞齊國攻吳乃與孔圣之徒子貢有關”聽完副將之言,吳廣心中頗為釋然,不住追問道。 副將孫奇聞言望向吳廣道“尚公明察,確是與那子貢有關,這齊王原意攻伐魯國之地,想必個中原因尚公亦是知曉,卻不想子貢勸說于齊王言道,魯國國弱,若是攻伐魯國必可一戰而勝,則與國無益,倒不如攻伐魯國之側吳國,吳國勢大,常與楚越交戰,若攻伐吳國,即能使國內齊心一致,吳國亦無力攻伐齊國之力。齊王聞言后竟是采納了子貢之言。而齊國近年來派遣攻吳之軍隊皆被前將軍所拒,想來此次齊國犯吳乃是為了一雪連年來戰敗之恥” “確乃大才,如此即可保故國不失,又可使齊王另眼相待”吳廣聽罷,不禁感嘆子貢之才,頓聲道 “尚公真是胸懷天下啊,竟對獻攻吳之謀之人這般推崇”一直閉目不語的太宰伯夷此時竟出聲道。 吳廣聞言亦不理會,而是對著吳堅拱手一禮道“父王,如是聽來,這齊國當無滅吳之心,若此次伐吳當真只為雪恥之故,父王大可遣使臣前往齊地求和,這齊國必會退兵歸去” 一眾朝臣聽聞吳廣之言皆是深以為然,看向吳廣之色亦再無輕視之意,連太宰伯夷此時亦出奇的未出言反駁。 卻不想吳堅聞言之后,臉上閃過一絲怒容沉言道“不知尚公以為秦楚聯盟又該如何破解” 暗嘆一聲,吳廣哪還不知父王此刻已是對自己頗為不滿,千算萬算卻是漏算了父王的霸者之心,怕是這求和之事,父王心中是萬難同意。唯有將此事暫且放在一旁。 吳廣隧言道“回稟父王,這秦楚聯盟固然是因為秦楚姻親之故,更是因為晉國三分之后,秦國聯楚再無屏障。若是我等設法聯絡趙,韓,魏三族攻秦,則犯吳之秦軍必然返回秦國,而楚國近年在我吳國攻伐之下,想來憑其一國之力則斷無伐吳之能” 吳堅聽得吳廣此言,這才收起怒容面露喜色道“此謀甚好” “尚公所謀無疑與癡人說夢,且不說那趙,韓,魏三族如何會攻秦就吳,我姑蘇之地離那晉國之地更是有百萬之里,若是前往齊國之地或許只需數日之功,若是前往晉國之地,怕是人未至,而秦楚聯兵已至”太宰伯夷在吳王話音剛落后,便出聲道。 吳堅見伯夷今日數次出言擾亂,正待出言喝斥之際,聞得伯夷之言頗有道理,亦不由暗自思索了起來。待伯夷言閉,見眾臣皆以伯夷之言為然,心中暗嘆吳廣雖是想法不錯,終是稚嫩些。 一眾朝臣此刻盡皆陷入苦惱之中,尚公之法確是可行只是太宰之言更是在理。這種看到希望馬上又被澆滅的感受,眾臣皆是苦惱之極。 正在此時,乾龍殿的大門卻是又被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