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地球土壤與火星土壤的對比
一切設置好之后,湯天就回到了螢火著陸艙內。 每天他的工作其實是非常的規律的,所以做什么倒也不用一直的提醒就能夠進行。 回到著陸艙,湯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采集回來的禾木科新發芽的草籽以及其根系進行了實驗分析。 判斷的數據進行了對比,確認了植物的生長的正常。 接下來的時間,湯天所需要做的就是進行對種植基地內部的觀察,確認整個種植基地內部環境的變化。 第二日,湯天盯著新基地制造的監測影相進行觀察的時候,卻是想起了十天前自己確認的新的收割計劃。 “第二批種植的土豆也已經是達到了收獲的時間,只是部分植株看起來還是非常的小,可能是土壤中的內部環境中少了很多的有機物的原因,不過現在主要的還是進行收獲,然后確認它的收成?!?/br> “先收獲了這些土豆,確認一下種植基地的情況之后,然后劃出一個區域,進行土豆種植,之后則是各種農作物的試種?!?/br> 種植基地不是很大,但是卻也滿足當下的實驗要求,所以在進行這樣的實驗之后,得到的實驗數據將會非常的關鍵。 “這個就是全部用火星基巖作為土壤種植的土豆,莖干葉蔓將會進行采集然后分析數據,同時我將會先挖掘這一個燒杯內的土豆?!?/br> “在火星土壤中能否收獲土豆,這個就是關鍵。也為后續的實驗方向指明一個標準?!?/br> 相對于有地球土壤參與的實驗,這個全部是火星基巖土壤參與的實驗將會是此次研究的標準。 湯天小心的把燒杯內的土壤給一點點的挖出來。 因為生長壽命的限制,土豆植株已經是出現了苦死的現象,只不過它的莖干還在繼續的生長中。 當根系的徹底死亡,則證明了新的生命將會出現。 “火星基巖土壤經過一百多天的各種水和有機物的增減變化,原本的土壤成分雖然說沒有多大的變化,但是可以看出來的是,這個土壤真的是和我們經常見到的土壤沒有任何的區別,唯一區別的可能就是不是我們國家獨特的黃土地和黑土地了?!?/br> 因為土壤之中含有的主要成分的不同,這些土地的顏色也會有一些變化。 而眼前的幾眼土地就是有一點發白的跡象,但是卻如土壤那般的具有黏合性,雖然不是黏土但是卻有一點的吸附性。 土壤之間相互的吸附,然后相互的聚攏,讓植物的生長不會出現如沙子那樣的流動性。 湯天小心的把這些火星土壤收集到一起,然后慢慢的進行。 “有一顆土豆!” “這是完全靠火星土壤自己生長然后結出來的土豆,當初在選擇的時候,我按照了在地球時候的實驗做法,把那些開花的土豆花給全部摘除,人工摘花雖然比不上用藥劑,但是事實說明了在火星上這個做法還是一樣的有效果?!?/br> 湯天很滿意,然后繼續的挖掘。 可能是燒杯的大小限制了這些土豆的生長,所以數量不是很多,卻也和第一株土豆的收獲差不多。 湯天把大小五個土豆放在了自己的面前,然后把最小的兩個取走。 取走的這些將會進行數據分析,然后繼續的說道:“這是來自于火星土壤種植出來的土豆,雖然個頭不是很大,但是卻生長的很勻稱,等我分析出具體的數據之后,再進行檢測,看看它能否成為下一代的土豆種子?!?/br> 每一代的植物性狀都會發生一些改變,所以在種植的時候需要選擇種植,否則的話,一些隱性性狀爆發出來之后,可能會導致實驗的不能夠進行。 所以湯天對種子的選擇會非常的注重,他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土豆進行試驗檢測,然后確認下一代的種植。 對良性形狀的選擇是作物種植的關鍵,高產抗各種自然災害,這個是必須要的。 “接下來是參與了火星表面土壤的實驗品,雖然這些土豆植株都參與了生長的過程,但是結果會是什么樣子的,我也不敢打包票,不過能夠猜想的就是它們的健康狀況肯定是很差的。畢竟外觀看,植株的個體較小,葉片的密集度大笑都是有很大的差異?!?/br> 人類的觀察往往也會成為一種判斷的依據,根據經驗,湯天覺得會有所收獲的,但是可能會收獲不是很多。 “地球土壤參雜火星表面土壤的燒杯內有大小三顆土豆,但是全部的個頭都非常的小,最大的直徑沒有超過五公分,最小的只有小拇指指甲蓋那么大一點,已經算不得是土豆了?!?/br> “至于火星基巖和火星表面土壤混合的實驗燒杯內也只有四顆小土豆,大小很均勻,都差不多直徑在一公分左右,看來應該是需要更長的生長周期它們才能夠生長大吧!” 湯天連續的把其他的實驗燒杯打開,然后看到了里面的土豆之后,一邊做著記錄一邊說道。 同樣是來自于火星上的物質,但是基巖物質卻比表面土壤更加的適宜植物的生長。 可能是某些重要的元素沒有被逸散到太空中的原因吧。 “之前就檢測過火星表面土壤,確認過它的具體的各個元素等關鍵性的東西,發現除了金屬元素以及硫元素含量超標之外,幾乎是沒有發顯什么明顯得問題?!?/br> “生命生長的特殊性一直是人類所探求的點,希望以后能夠探測清楚。不過從火星上種植出土豆以及青草,間接的證明了這一刻類地星球的價值。人類未來能夠開發它并且擁有它將會使人類對太空的探索更加的方便?!?/br> 人類對未知世界的著迷不知道根深蒂固了多久,想要去研究這個世界之外的東西不知道有多少人付出過犧牲和努力,未來必然擋不住人類的探索。 湯天記錄下所有的數據,然后開始了數據的分析。 目前來說自己所做的也只是人類的第一步而已,等著越來越多的人到達火星,那么更遠的地方也是可以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