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行了行了,別在這兒跟我rou麻了。齊桑落揮揮手,瀟灑帶上車門坐上駕駛位。 謝行舟給沈橘和齊桑落留夠說悄悄話的時間,只在樓下等她。見沈橘回來,謝行舟也從倚著的姿勢換回站姿,牽過她的手要表揚:我今天表現怎么樣? 九十分吧。沈橘想了想。 剩下十分被你吃了么?謝行舟不滿捏一下她的手心。 怕你驕傲,不給了。沈橘嘟囔:你老實交代,突然請桑桑來玩,是不是故意轉移我注意力? 謝行舟愣一下,這次她怎么學聰明了? 見謝行舟不答,沈橘繼續說自己的猜測:你是不是不想我為紀錄片的事擔心才突然提要請桑桑的? 之前她過于開心沒細想,后來回過神,那不就是謝行舟常用的轉移話題手段么。她不聰明,同樣伎倆被他用過幾次后,也能感覺出違和。 謝行舟嘆息,眉眼間有幾分無奈,更多是瀲滟如波的柔軟。 我確實不希望你擔心,不過,齊小姐總是要請的。牽著沈橘走進電梯,謝行舟替她撩撩耳邊的碎發:你這小腦瓜,裝那么多讓人煩心的事做什么?對我而言這部紀錄片最大的意義在于記錄內心,即便美食協會那些人不喜歡,那又有什么關系呢? 可是可是她不想看他付出這么多心血的作品在未播出之際就受到各種負/面質疑。 見過成片的她知道謝行舟和康導構筑了一個融入感情的細膩美食世界,即便明白謝行舟說得對,應該一切等作品出來再說話,心里還是有些打抱不平。 好了好了,謝行舟摸著她的頭安撫她,這段時間先陪我處理餐廳的事,好不好? 好吧沈橘猶豫了一下,點頭答應。 *** 《一蔬一飯》選擇視頻網站作為播出平臺,正碰上某選秀節目大熱,一時攝制組分外擔憂播放是否會受影響。 謝行舟自己不在意收視,卻要為康導和攝制組考慮,一連幾天都在和謝行止談資源置換。 置換結果是《一蔬一飯》資源位甚至壓過大熱選秀節目,吃瓜群眾看在眼里,很容易便想到是謝氏從中支持。紀錄片頓時吸引一波節目粉絲火力,覺得是謝行舟借機炒作。 即便有康導坐鎮,先前業界的評價加上吃瓜群眾們的揣測,使得《一蔬一飯》尚未播出先被看衰。 但資源已到位,謝行舟不急,每天慢悠悠開車到淮南監工。連公關部都沒動用,任由輿論自行生長。 沈橘印象中,謝行舟總是以慵懶愜意的姿態面對問題。不是因為天性懶散,而是源于掌控一切的實力。哪怕外人看來十分艱難的處境,他也能通過提前布局妥善處理。 配音甄選的時候是這樣,替她解決麻煩的時候是這樣,甚至和謝聿揚談判的時候,他也僅僅露出些許疲態。 這樣的自信和從容是沈橘沒有的,讓她覺得謝行舟真是像星星一樣耀眼的人。 《一蔬一飯》第一集播出立刻受到相當大關注,首批彈幕顯然是前來打卡的吃瓜群眾,表示想看看傳說中的美食界教皇到底拍了什么東西。 入目便是廣闊的雪域高原,雄鷹飛過一望無際的曠野,也飛過奔涌不息的雅魯藏布江。九萬里長風浩蕩,拍碎一山又一山雪花。 山脈與天際線交際的曲折線條上,放牦牛的年輕人深一腳淺一腳走過,和他的牛群一起化為浩蕩天地間移動的黑點。年輕人有一副對著高山原野練出的好嗓子,拎著酒壺放聲歌唱贊美卡瓦格博神的歌謠。 歌聲躡云而上,仿佛在訴說一只宏大的敘事詩。天地無垠,萬物生生不息。 最后是年輕人對著牦牛群展露的笑顏,撫摸著自己的牛兒,豪邁飲一口青稞酒。畫面淡出,黑色轉場畫面上用的是馬爾克斯寫在自傳扉頁上的話: 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而且我們記住的日子。 接著畫面轉入晨昏,主角仍是放牦牛的青年,只是從高山曠野間回到攘攘市集,也多了旁白。放牦牛的青年是當地最好青稞酒師傅的兒子,繼承著家里祖祖輩輩留下來的酒壇。生活在高原人,習慣了和青稞站在一起,在歲月中一點點積累獨特釀造細節和技藝。 由牦牛與青稞串成的生活,被問及覺得自己是否能超越父親時,青年沒有直接回答,只靦腆一笑,說真正喜歡青稞酒的人在意的并不是味道,而是和誰喝,在什么時候喝。逢年過節、會見親友喝下它,從此都是青稞酒里都有當時的味道。 彈幕剛剛開始還吐槽美食片怎么拍成了大型風光片,隨著主線展開,卻也逐漸被吸引,陷入食物的故事中。 雖然是講故事,紀錄片的整體呈現方式卻并不矯情文縐縐,接地氣的同時又串入打動人心的平實臺詞。正如它的名字《一蔬一飯》,品味起來皆是令人動容的平凡煙火氣。 在食物表達上,紀錄片采取大量通感和意識流手法,目的是將謝行舟能體會到的,遠超于常人的味覺體驗用視覺形態呈現于觀眾面前。 第一集講自然,也講生活,貫穿的是謝行舟一向的理念。即感謝大自然的饋贈、充溢情感的食物算得上是真正美食。一集播出完畢,此前質疑謝行舟的人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