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封案
(四千字大章,紀念一下356) 漢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最后一天。 這一天沒有大雪紛飛,也沒有艷陽高照,是個徹頭徹尾的陰天,讓人感覺渾身不舒服,完全不匹配新年的喜慶。 孫策帶著甄宓剛從吳夫人的房間里出來,就看見一個熟悉的人影在那縮頭縮腦的,將軍府雖然不是什么人都能進來,但能進來的都算是他的近臣,所以這類人一般不會通報。 但像這樣畏畏縮縮的,可不常見,尤其是這家伙。 “和珅!你在那干嘛呢!” 一聲厲喝,孫策把躲在假山之后的和珅給叫了出來。 隨后,只見這家伙難得的皮笑rou不笑的竄出來“嘿嘿,主子,奴才給您請安,祝您新年新氣象,身體安康,萬事如意,祝甄夫人容貌永駐” 俏皮話誰都愛聽,甄宓也不例外,她是第一次見到華夏商會的掌舵人,沒想到是這么的…平易近人。 好吧,其實她是想說阿諛奉承。 “你小子虎頭虎腦的,躲哪兒做什么?” “主子,我…是來看看,府里有沒有什么能幫忙的” “你能幫什么忙?年報表做好了?” “哎哎,做好了,做好了,要不我現在找個地方,給您匯報?” 和珅正愁沒借口留住孫策,單獨聊聊。 “我現在哪兒有時間聽你這些,會上再說” “哎,主子,您要不就聽聽?就幾句話” 察覺到和珅有些過于奇怪,孫策倒也來了興趣“行,你說” “是這樣啊,今年華夏商會整體盈利是一百二十六億錢,去除修路、開礦、軍工和民建,還富余三億八千萬錢,算上前幾年的富余,目前華夏商會總資產在七十二億錢” 這些東西,和珅老早就記在腦子里了,根本不用呈上什么報表,信手拈來。 “今年好像沒有往年的富余多???該不是你小子手又變大了吧?” “哎喲主子,這可是死罪,我拿誰的錢,也不敢拿您的錢不是?” 只有在這種私人場合,和珅才會肆無忌憚的對孫策說這種話,他清楚自己的一言一行,全都在錦衣衛那兒,真要論起案底來,只怕有一人多高。 不過,孫策對此并不以為意,有句話他是這么認為的,要想與虎謀皮不是不行,但你得先給他準備好上等的換洗皮毛,那就有得商量。 甄宓聽著,心里小鹿亂撞,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像這樣的機密信息,那是她一個婦道人家聽的,可偏偏孫策對她完全不設防,這到底是……一時間,反倒是她比和珅還心緒萬千起來。 “嗯,那是什么個原因?” “主子您的地盤越來越多,也就意味著新增的道路變多,尤其是今年,荊南,冀州,幽州,三處開路,荊南又多山,是以開銷多了些,還有以前道路的修繕,軍工、民建的擴大,都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包括為了探索新航線,所需海船也多了不少……” 不錯,華夏商會的盈利確實很大,但它要付出的也更多,如果沒有華夏商會,就靠征東軍正常的收入…說句難聽的,要不是商會的存在,就孫策這個花錢法,征東軍財政早就赤字n多年了。 這一點李儒非常清楚,所以,他才沒有介入到檢舉和珅的隊伍里,有些事,不是表面那么簡單,偏偏這個事,他還沒法和同僚交流,只能爛在肚子里。 他倒是想為和珅說句公道話,要是沒有和珅,征東軍不可能有今天。 人們只會看到別人光鮮的一面,卻永遠看不到別人背后為之付出的艱辛。 “哎,辛苦你了,致齋,要說整個征東軍里,我最覺得虧欠的,恐怕就是你了,罵名全是你再抗,有點豐功偉績,又全是我的功勞” 說到這里,孫策不僅有些淚目,一個人要做這么多事,還要抗莫須有的罵名(貪財除外),頂著輿論在做事,這是最難的。 當然,民間還是有不少對和珅稱贊的話題,比如修路的善舉,開礦增加就業機會等等,但很快就被淹沒在無利不早起,唯利是圖的罵名中。 孫策也不是不想為和珅正名,但又是因為該死的時代格局,士農工商,或許再過幾年,等他真正問鼎天下之后,商人的待遇才會有所好轉。 “主子,瞧您說的,能為主子效力,是屬下的榮幸,再說主子已經對屬下足夠好了,沒有主子,哪兒有現在的和珅,嘿嘿說句不中聽的,就連郭奉孝見了屬下,也要對屬下行禮,這是何等的禮遇” “哦?是嗎?那倒是有意思,這個浪子可是見了本將軍都不怎么施禮的” 這一點屬實,之前去找和珅時郭嘉就施過禮,但這并不是第一次,每當兩人相見之時,后者都會拱手相待,這里面的緣由,只怕只有郭嘉自己知道。 “要不怎么是浪子呢?說來他昨日還來找過屬下,和屬下說起過一件事” “他找你?他找你能有什么事?” “是啊,我一開始也納悶,不過后來一聽,到覺得有幾分歪理” 和珅這里說話很考究,說的是歪理,而不是理。 “他不是跟你說了科場舞弊案吧?” “嘿嘿,主子就明察秋毫,不滿您說,正是這科場案” “呵!哈哈!呵哈哈哈,想不到啊,你和珅,大漢朝最大的貪污分子,竟然給貪官求情?” 孫策總算明白,剛才和珅藏頭露尾的原因了,感情又是一個來說情的,不過,這倒是個稀奇事,和珅給貪官求情“太陽打西邊出來的?對啊,我都差點忘了,貪一錢一文者,皆斬,和珅你怕是要被斬成碎rou了吧?” 怕什么來什么,所謂伴君如伴虎,今兒這話要是說不清楚,自己往后肯定沒啥好果子吃“主子,屬下也不是要求情,我,我就是個商人,一切都是從利益的角度出發,您看啊,是這樣” “如果主子,咔嚓一下,殺了這么多人,這沒什么,可地方上就缺少辦事兒的人了,我這又修路,又開礦的,要是沒人幫忙看著,一天可得損失老多了,還有軍工、民建等等,這些還是要靠地方上的官員幫忙維持” “呵呵,像你這么說,沒有這批貪官,你還辦不成這點事了?那我要你做什么?” “主子,話是這么說不錯,可屬下就一個人兒,分身乏術啊,您斬了利城縣令,沒事,還有屬下,屬下可以沒日沒夜的在那看著,您要再斬了香城縣令,也沒事,屬下手里能辦事兒的還有劉全兒他們,可您要是斬了十個八個縣令,屬下我手里可就沒那么多信得過的人手了” 孫策沉默中… 但對熟知他的和珅而言,這是個好兆頭“您看啊,要是施工隊里再發生點什么雞毛蒜皮,雞鳴狗盜的小事,這屬下可該找誰來處理,屬下畢竟只是個商人,沒有權利處理這些政事,地方上空了縣令,終究不是好事,尤其是揚州,還有豫州,這些地方好不容太平下來,再出點亂事,咱這工期又得延誤,延誤了又是一大筆錢,說不定等明年這個時候,屬下都沒臉來報告了” “呵呵,行啊,和珅,繞了一大圈,你居然把本將軍繞了進去,不用說了,這些貪官…” “將軍…妾身想說一句話” “啊,你說” “妾身以為,和會長說得對,殺人不過頭點地,這些貪官或許有十惡不赦者,但也不乏跟風甚至受脅迫者,龐統就是因為不愿意同流合污,才招來殺身之禍,也才找到妾身,將軍,以大局為重”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風順雨順枕風最順,有了甄宓這一席話,孫策很驚詫的看著兩人,他第一次認真審視起這次判決起來。 貪官,當殺盡! 亂世,當重典! 基于這兩項原則,孫策才說出貪一錢一文者,皆斬。 然而,自己真的錯了嗎? “和珅,你覺得我這位未過門的夫人怎么樣?” 話鋒突轉,孫策忽然來上這么一句,和珅有些沒明白“甄夫人自然是國色天香,天下罕有,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主子您已經用最美的詩句贊嘆過夫人,屬下就不再獻丑了” “呵呵,你倒是無時無刻不拍本將軍馬屁,我的意思是,讓她幫你,你不是老跟我說華夏商會缺人手嗎?” “這,這,屬下可不敢造次,主子若想讓夫人接管華夏商會,屬下絕無二言” 這回倒是和珅難得的會錯意,孫策是真的想找個人幫幫這位勞苦功高的手下,沒有讓甄宓接盤的意思。 “華夏商會,還是在你手中,和珅你記住,你永遠是我最信任的人,我讓宓兒過來,是真的想幫幫你,處理一些書信之類的雜事,不過有一件事我還是要對你說,你和家在你這輩,是永遠不能當官的,一定要記住我這句話,本將軍這是在保護你,最后,謝謝你” 孫策帶著甄宓走了,而和珅則杵在原地,久久不能邁動步伐,他一個人在那抽泣,在嗚咽,眼淚和鼻涕掛滿了整張臉。 他不是哭自己不能當官,而是哭那句‘你永遠是我最信任的人’ 泣那三個字‘謝謝你’ 至于,他有沒有幫郭嘉等人勸服孫策,卻不在意了。 下午是殿試,孫策臨時更改了考題,原本考題內容,就一個字‘貪’。 后來想想,或許因為這一次自己的大怒,由科場舞弊引發的貪腐案,已經足夠血腥,沒必要再搞得大家心懸一線。 而改的題目,也確實讓大家頓感身心一松。 紀韻“有容乃大,征東將軍,果然是圣人啊” 廖立“有容乃大?有容乃大!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寇準“嘶,有容乃大?莫非情況有所好轉?” 王維“有容乃大?哈哈,此情此景,我還真想吟詩一首” 劉侃“不愧是征東將軍!” 徐達“總算風平浪靜了!” 孫翊“兄長看來是想通了!” “你們一個個的都在嘀咕什么呢?快點寫,寫完還要武試,早弄完早吃飯,真是的!” 底下在說什么,他孫策會不知道,但此刻任憑他再怎么臉厚如書,也不禁老臉一紅。 之后的文試,再也沒有什么要說,結束之后,卷子交由郭嘉和法正作最后考評,而其余眾人則移步校場,開始最后演繹性質的比武。 武試有兩項,其一是真人模擬對抗,其二是一對一獨斗,所以一般來說,武試是殿試中最受人矚目,最讓人叫好的環節,因為其具備觀賞性。 而今科武試成績出眾的,都免不了會接受征東軍各級將領的挑戰,其中最讓開懷的,無疑是征東軍將領的敗北,在百姓眼中,他們可都是鼎鼎大名之輩,卻被新科選手擊敗,實在是太好了。 當然這不是嘲弄的笑,而是看到希望的笑,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sao數百年,這才是最好的。 最終,經過各方評委,以及孫策的欽點之后,首屆科舉殿試三甲出爐,狀元,徐達;榜眼,孟建;探花,李存孝。 殿試三甲雖然是從觀賞性出來的,但這才是真正的、實至名歸的文武雙全。 至于文、武分類的三甲,也不是說就有水分,只不過是大家各自擅長的領域不同。 看過賞心悅目的武試之后,就又到了一年一度,讓百姓翹首以盼的新年晚會。 節目已經不能再讓大家覺得耳目一新,可大家圖的已經不是這份新穎,而是難得的團聚,難得的喜慶,眾人觥籌交錯,好不歡樂。 在晚會的最后,孫策先讓百姓離去,而后留下了眾人。 “我知道大家還在等本將軍的一個回復,也不再吊大家胃口了,傳本將軍之令,即今日起,科場舞弊案告落,不再追究他人責任,除陸駿、薛綜、嚴畯、金祎、程武、劉辟、裴元紹、鄧當斬立決之外,其余人等從輕發落” “主公英明,主公英明!” 只死八個人,這已經是再好不過的結局,所有人當即便跪伏在地,連稱英明。 “狄仁杰!” “屬下在!” “封案吧”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