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前鋒營遇襲
由于戰敗的消息傳的很快,很多小部族得知后,也是立刻開始了遷徙,生怕被這群土匪給盯上,而他們的遷徙地有兩個,一個是博勒海,另一個是土刺河下游的烏彥勒格。 博勒海是圖克蘇部的領地,他們這里實際上是綽羅斯部給他們的,而烏彥勒格則是托臺部和客列亦惕部的地盤,這算得上是真正瓦剌人的中心地帶。 臺格蘇木帶著六千圖克蘇部的騎兵回了博勒海,他回來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開了一次會議,商討怎么應對趙奕所帶領的這股明軍。 圖克蘇部雖然是個將近十萬人的大部族,但首領烏拉爾臺已經從這里帶走了最能打仗的三萬人,這次,臺格蘇木還能湊出一萬兩千人前去幫助阿布和已經很不容易了,部族里已經沒有更多能打仗的勇士了,即便他再湊數,把部族里滿了十五歲的和五十歲以內的男人都算上,頂多是湊夠一萬人,阿布和三萬大軍都沒打過這支明軍,就更別提他這里了。 博勒海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地方,他們并不能像其他小部族那樣隨意遷徙,他們的牛羊和人太多,沒有合適的地方是不能隨意遷徙的。這便是令臺格蘇木頭疼的地方,打又打不過,走又走不了,而且這里距離博拉爾山也就四百里,騎兵要不了兩天就能到。 不過,情況還是有了新的變化,兩天后,有三個部落遷徙了過來,臺格蘇木也是極為歡迎他們,其中一只,便是兀哈爾部的一部分。 兀哈爾部是個大部族,遷徙過來的一部分便是三萬人,加上另外兩個部族,這里一下就多出了六萬多人,好在博勒海很大,隨便容得下這么多人。 而這里的四個部族也是一起湊出了兩萬五千名勇士來保衛博勒海,這也讓臺格蘇木稍稍松了一口氣,不過,即便是這樣,他還是派人去了烏彥勒格,那里可有著兩個大部族,托臺部有十五萬人,雖然在烏彥勒格的只是一部分,但也有五萬多人,而客列亦惕部就更多了,屬于他們部族的人口有三十余萬,在烏彥勒格地區就有十余萬人。 這兩個部族也是依附關系,和圖克蘇部一樣,圖克蘇部依附于馬哈木的綽羅斯部,托臺部依附于太平的客列亦惕部,在烏彥勒格,這兩部能夠再湊出五萬人,一但他們答應幫助圖克蘇部,臺格蘇木將不會在懼怕趙奕這股明軍了。 飲馬河上游地區,明軍主力已經到達了這里,他們也是和瓦剌人打了好幾場,但也都是小規模的接觸,也都互有死傷?,F在,明軍的左翼已經到了烏勒蓋,這是由成山侯王通和寧陽侯陳懋所帶領的五萬人馬。 而都督劉江和朱榮所領前鋒三萬人馬也過了閆格蘭,他們不敢繼續深入了,只能等大軍過來后,再走,由于中軍主力的右翼是飲馬河,不會有敵軍襲擾,現在右翼已經和中軍合在了一處,他們也正向閆格蘭靠近。 夜里的瓦剌軍大營,金帳內,馬哈木頭戴尖頂帽,身穿一件嶄新的天藍色蒙古袍,腰系一條灰色的寬腰帶,腳上一雙飾有云紋的牛皮靴子在來回的踱步,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現在,明軍主力已經深入草原,只要等今晚先把明軍左翼和前鋒給消滅掉,他將會有更多的勝算。 他需要等待,等待勝利的消息傳來,只有勝利,才能給各部族大軍帶來鼓舞和信心,這段時間,他一直在退,大軍的士氣可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明軍前鋒營,劉江和朱榮還在大帳內商討著軍務,一個軍士便跑來稟報。 “報,二位都督,瓦剌大軍三面合圍我軍,斥候營現已退了回了,瓦剌大軍據此不足十里?!?/br> 朱榮有些納悶道“劉都督,這瓦剌人搞什么鬼,為何突襲還能讓我斥候哨探回來報信?” 一般來說,不論是行軍或是扎營,軍隊一定會在附近布有大量斥候哨探的,距離則是根據戰場情況而定,一但發現敵情,軍隊便可以做出迅速的反映。想要襲殺大軍,不管是白天出擊還是夜間偷襲,必須要把斥候給全部殺掉,要不然,想撿便宜,根本就不可能。 劉江揮手讓報告軍士先下去了,說道“不管如何,現在,瓦剌人已經來了,我們必須要做好應對才是?!?/br> “好,劉都督,我這便去安排?!?/br> 就在朱榮準備出去時,明軍大營內已經起了火,喊殺聲也傳了出來。雖然兩人還沒明白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們知道,這次瓦剌人襲營已經開始了。 退回來報信的斥候,一部分是白蓮教的人,他們的任務就是燒掉前鋒營的糧草,順便襲殺營內軍士,他們人不多,就五十幾人,營內火起后,再四處襲殺軍士,大營一定會亂,而瓦剌大軍據此不到十里,要過來,可要不了多久。 對于這些江湖好手來說,諾大的一個軍營,到處都是藏身地,他們人又不多,還是明軍打扮,想要把他們給消滅,其實,還不是那么容易的。 襲擊前鋒營的是托臺部浩勒和圖克蘇部烏拉爾臺兩人所率領的四萬大軍,遠方,他們已經看到了大明軍營內起火,也是傳令下去,開始了進攻準備。 營內,一方面在絞殺jian細,一方面在做戰爭準備,但不管怎么樣,大營已經亂了,根本不能像平時那樣快速且有效的組織起防御。 隨著瓦剌大軍的到來,這次北征第一場大戰也終于打響,但很不幸,失敗的注定是明軍,他們大部還是步兵,根本就不是瓦剌人的對手,好不容易組織起來的弓箭兵也就只射出了兩輪便被騎兵的鐵蹄給沖散了。 大營內,瓦剌騎兵越來越多,反擊也是越來越吃力,大量的士兵傷亡,給原本人數人就不占優勢的前鋒營,帶來了巨大的麻煩,繼續戰,說不定會全軍覆沒,退,折損那么多士兵,回去,皇帝也是要治罪的。 就在都督朱榮還在猶豫的時候,劉江果斷的下令撤退,他也很無奈,但不管怎么說,就算自己會被治罪,但能救多少人算多少,這便是劉江的想法。 這里距離朱棣的中軍大營也就六十里,中軍斥候就在三十里處,只要走出三十里,瓦剌人應該不會再追了,最后,朱榮和劉江帶著騎兵六千,和步兵八千人開始撤退。 雖然瓦剌人只三面圍攻,留了一面出來,但在這里,依然是派了五千騎兵埋伏的,朱榮和劉江帶著人剛出軍營不到五里,便遇到了這股騎兵,他們這里雖然有六千輕騎,但戰力上可比不上瓦剌人。 “弓箭,準備,騎兵外圍布防?!敝鞓s大聲的下達了軍令。 騎兵們擋在步兵前面,迅速的結成了一個進攻陣形,而步兵也是很快讓長槍兵抵在了弓箭兵的前面,后方的兩千余名弓箭兵已經開始拉弓引箭了。 由于過于倉促,弓箭兵只射出了一輪,前方的輕騎便已經和瓦剌騎兵交戰了。瓦剌騎兵沖過輕騎的防線后,便朝著步卒殺了過來,雖然有長槍,但對于高速沖擊的馬匹而言,這根本就不算有效防御,而后方的刀樸兵和弓箭兵在瓦剌騎兵的眼中,他們就像羊羔一樣柔弱不堪。 事實也是如此,沖過長槍陣,面對弓箭兵和刀樸兵時,瓦剌人瘋狂的左右砍殺著收割鮮活的生命,雖然他們的死傷也不少,但對比明軍,這根本就不算什么。 經過短暫接觸后,明軍便突圍了,瓦剌人也沒再追趕了,他們根本就沒想過要全殲,也做不到,這次伏擊撿了便宜,也該回去了。撤退的明軍在付出了三千多人的生命后,最終脫離了戰場,往中軍逃回去的也就萬人,這次,一戰損失兩萬人,朱榮和劉江就沒想過還能活著,但能帶出了一萬人來,這便是他們唯一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