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這無疑是對資源的浪費與消耗,但假如浪費對它有利,那么它就會鼓動你去浪費。無論是楊老頭還是墨大爺與柯夫子都推崇的“節用”精神,卻恰恰是它所深惡痛絕的。 華真行不僅擅長廚藝、愛好美食,而且很能花錢,不惜用幾百億買下平京市的萬樹花園三期項目,但他骨子里卻是相當“節用”的。 拆毀現在的南沚小區,新建的小區會是什么樣子?華真行能夠想到,大抵就是平京市萬樹花園那種高樓叢林吧。 從表面看,客觀上好似確實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但是真有這個必要嗎?在境湖市南郊這種地方必須要這么做嗎? 骨子里,這還是資本追求的增值效率,無所謂人們喜歡住在什么樣的地方。這個地產動遷項目之所以沒成功,只因為開發方碰到了方外聯盟。 這個小區住了多少人,華真行并不清楚,但是非索港農墾區條件最好家屬住宅,差不多也是眼前的景象,人均居住占地面積不到五十平米。 不含郊縣,境湖市市區有一百萬人口,這還是近年來不斷聚集的結果。就算都按這個標準,也只需要不到五十平方公里的居住用地。而鏡湖市的市區面積,就接近一千平方公里。 身為幾里國最大的資本家,甚至是歡想特邦唯一的資本家“風自賓”,華真行也不禁暗生警惕。 華真行最后想到的是,在幾里國,尤其是歡想特邦以及將來的歡想國,如何避免這種對人性異化以及對資源的耗費? 他打算在平京市買下整個萬樹花園三期工程,那是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扇A真行本人并不喜歡萬樹花園那種民居,從結構設計到環境營造的心理暗示氛圍,他都不喜歡。 華真行來到東國后才驚訝地得知,很多同學在家里住了十幾年,都不熟悉一墻之隔、同一單元、同一樓層、門對門的鄰居,甚至根本就不認識。 這些東國同學們以對此已習以為常,但在華真行看來,這是極不正常的。哪怕在東國大部分地方,這也只是近三十年隨著大規模房地產開發才出現的情況。 聽說東國當代的房地產,尤其是居民小區的開發、設計,主要都是學習紅港特區模式。學誰不好!偏偏要學紅港? 當今或者說當初的紅港,是在壟斷資本的殖民模式下,將社會異化扭曲到極致的形態。房地產是其最鮮明的特色,哪怕從設計建造方式上都能看出來。 住十年都不認識鄰居,這意味著整個社會民眾被碎片化分割,人則成為原子化、工具化,冷漠而孤獨的個體。 在東國內地,尚有比較完善的各級官方基層社區機構,多少能夠緩沖與彌補這種碎片化帶來的社會缺失。 但另一方面的缺失卻是很難彌補的,資本邏輯下的碎片化設計,想達到就是這個目的。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人,從小直接的社交渠道,主要就是家庭成員與同齡同學,這可能導致社會認知與同情能力的缺失,也更容易陷入媒體編織信息繭房中。 人們只有憑借自身的觀察與感受能力才能掙脫出來……當然了,人的社會性是多種因素構成的,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 華真行看到了這種現象,當然不希望將來自己的國家也是那樣,盡管那樣的景象比曾經的非索港破敗的街區已經強了無數倍。 有些時候、有些地方,因為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因,必須要建造一些樓房,但也沒必要設計成那樣,或者僅僅設計成那樣,只為將民眾碎片化、單元化分割。 華真行在東國學到了很多東西,有很多事物令他羨慕,但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喜歡。 丁奇簡單介紹了一番南沚小區的情況,華真行轉念間卻有這么多感想。他還沒來得及想太多,比如整個國家的人口、城市、產業分布的設計,說話間已經到了地方。 第474章、方外之缺 小區的最后一排小樓緊鄰著山腳線,后面就是“南沚山森林公園”。 從風水的角度看,這是倒置的戶型,因為山在屋子的南面。所以這里的二樓主臥窗戶都是朝后院的,露臺也是朝那個方向。 山腳的地勢當然不是整齊的一字排開,而是朝著小區里凸出來一塊,小區中最后一排樓前的道路也走了個弧形,朱山閑長老家恰好在這個位置。 這棟小樓向前伸出來一截,與左右的兩棟小樓呈品字形排列。丁奇的家就是右手邊的小樓,今天很熱鬧。 正逢大年初一,丁老師的眾位弟子傳人拜年,而方外門的長老朱山閑、譚涵川恰好也在,方外聯盟中其他秘境宗門的代表也紛紛登門。 丁奇趁勢都給華真行做了介紹。整個方外聯盟都是養元谷的合作者,丁奇這邊提供的不僅是基礎藥材,甚至還能直接提供五氣丹,相當于養元谷最早在東國境內的生產基地。 華真行這次來拜年,不僅是特地對丁奇表示感謝,也是來明確下一步的合作方式。 既然他將東國境內的春容丹總代理交給了白少流,那就不太適合再直接用春容丹與方外聯盟置換藥材了。 但這對丁奇并沒有影響,按照原先商量好的各種藥物置換比例,幾里國春容丹中心收到丁奇這邊提供原材料材之后,可以給一張提貨憑證。 丁奇這邊可以拿著憑證找白少流,白少流根據免費提供相應數量的春容丹,然后再跟上線總代理約高樂結算,而上線總代理則直接找春容丹中心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