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來到此地之后,我等方知三位師兄曾在此另建世外修行道場,于蠻荒之地隱居修煉,不久前道場卻被人所奪,定風盤也被人拿去打造洞天。 其實我們一十九人已經來了半個月了,一直在暗中查探此事情由,也中關注師兄多日,今日終于現身相見……” 蕭光長嘆一聲:“我說最近這段時間怎么總有被人窺探的感覺,我還以為……”說到這里欲言又止,語氣一轉道,“師弟,我們多年不見,就別站這里說話了,找個地方坐會兒吧,其他人呢?” 潘采答道:“我今日先和師兄見面商談,然后再招眾人一起見面,人多事便,可共商大計!” 蕭光的心情很復雜,甚至有種難以形容的古怪感,對潘采的話未置可否,也將他帶去擼串了,找個地方坐下來可以好好聊聊,順便喝點啤酒。 擼串的地方與盧火旺那伙巡邏隊員不在一處,簫光帶潘采著穿街過巷到了另一個區。 班達市的每個區都搞了一個社區文化廣場,旁邊就是街道辦事處和派出所。離派出所不遠的地方,通常都會開一家二十四小時營業的飯館。 老板和服務員輪流休息,但飯館通宵都不關門,也沒人會在這里鬧事,因為派出所就在旁邊,各區聯合執法大隊、特勤巡邏隊的駐地也在附近。 蕭光找的地方是一家油潑面館,歡想實業集團下屬的產業之一。如今的油潑面館經營范圍早已不止油潑面和各種面條,不僅有家常炒菜,晚上到夜間還經營燒烤。 面館的老板和伙計都認識蕭光,看見他居然帶著朋友半夜出來宵夜,覺得很意外,趕緊跑出來熱情地招呼。 他們沒有坐在屋里,就在旁邊的市民文化廣場上擺了個小桌,架上一個長條形的小烤爐,坐著兩小凳喝酒聊天。 時間已過午夜,來這里吃宵夜的人居然還有不少。難得夜里沒有下雨,店面門口以及小廣場上露天坐了很多桌客人。不少人都認識蕭光,紛紛站起身點頭問好。 潘采說了一句:“都這么晚了,還有這么多人!” 蕭光解釋道:“有人是剛下小夜班,有的是剛剛結束執勤巡邏,在這里喝杯酒解解乏,也是一種休閑社交?!?/br> 潘采:“很多人都認識師兄啊?!?/br> 蕭光:“我最近經常帶隊出外勤,參加過很多現場行動,不少人都臉熟?!?/br> 潘采感慨道:“堂堂定風潭執事,竟然淪落至此?!?/br> 蕭光搖頭道:“不必如此說,沒什么淪落不淪落的,這就是我如今的身份,也是日常所行之事。肖映文這個名字、肖執事這個稱呼,就不要再提了。世間已無定風潭,而我早已非復當年,如今就叫蕭光……” 一番交談之后,蕭光大致搞清楚了潘采這些年經歷。 假如在普通人眼中看來,潘采就是正常的讀書上學,大學畢業后先到一家大型國企干了兩年,然后又跳槽到一家私企干了兩年,后來便自己出來創業,如今已算事業有成。 但潘采還有不為常人所知的另一種人生。其師尊王衍在宗門覆滅后,一度心灰意冷,生命中最后幾年都用來指點潘采的修行。潘采在高中畢業之前便已經突破了四境修為,算是天資出眾了。 師尊去世之后,潘采以江湖散修的身份,在工作之余行游各地,有幸結識了一位前輩高人,名叫陶奇。陶奇對他很賞識,曾給予了不少指點,他在兩年前突破了大成修為。 這位陶奇真人頗有來歷,曾是西昆侖散修領袖陶然客的座下童子。 所謂西昆侖又稱昆侖仙境,它并非真正的仙境,而是一處廣袤的天成福地,就相當于已經打造完成的養元谷洞天,只是規模要大很多倍,且并非人力打造而是天然形成。 西昆侖是一個世外修行的好去處,其中有不少宗門與各路散修。陶然客修為高超,當年曾是西昆侖散修聯盟的領袖,后來也成了昆侖盟的締造者之一。 潘采并未正式排入陶奇門下。陶奇真人與他也只是江湖偶遇,看這個年輕人資質不錯,順手提點了一番,像這樣的事情陶奇其實做過不少。 至于流落各地的原定風潭眾弟子,大多都沒有潘采這樣的造化,雖有精進但成就亦有限,總之并無一人能像潘采這樣突破大成修為。 這也是正常情況,就算定風潭并未覆滅,這批弟子中出現大成修士的可能性也極小。 將四散各地定風潭弟子一一找到,也不算太難的事,畢竟是現代社會,師兄弟之間都知道家庭住址和聯系電話,潘采在王衍長老那里就能拿到通訊錄。 尤其在網絡時代,溝通聯絡已變得越來越簡便,前幾年潘采還搞了一個微信群,將當年的定風潭弟子都拉了進去。除了王衍長老已不在世,其他十八個人如今都活得好好的,褥子也過得都不錯。他們至少都有四境修為,不少人已突破五境,只要用心做點事情便足以安身立命、衣食無憂。 總有人說既然修行求逍遙,又何必在人世辛勞?說這種話的人,其實只是沒有切身體會而已,修士哪怕做同樣的事,與一般人感覺也是不一樣的,身心狀態不同,就比如楊老頭這樣的雜貨鋪老板。 這十九人經常在微信群里聊天,線下也有溝通聯絡,不少人還有事業上的聯系與合作,雖然宗門已不在,但他們仍形成了一個散修組織。其中年紀最小的潘采在修為突破大成后,儼然已成為這個組織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