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非索港軍營里確實有幾門迫擊炮,但是幾乎不會拿出來用,還能不能用都不清楚呢。假如訓練與裝備保養不正規,這東西是很容易造成自己人傷亡的,而非索港的駐軍根本談不上有什么正規訓練,裝備保養也是馬馬虎虎。 軍營里也有通用機槍,年初還有三輛武裝吉普呢。大半年前被金大頭借去一輛,架著機槍去追殺羅柴德,結果損毀了,后來又補充了一輛武裝皮卡湊數,還是新聯盟贊助的車。 所謂“大聯盟”,就是那伙殘余的幫派勢力聯合在一起叫的名字,與新聯盟相對應,多少有些剽竊創意的意思,同時也給自己壯膽,以為這樣就能和新聯盟掰掰手腕了。 他們派人跑去軍營買軍火,怎么聯絡到新聯盟的人了?因為守衛陣線在非索港的駐軍,早就被新聯盟滲透得跟篩子一樣。 假如不是新聯盟還需要這支軍隊名義上的存在,這個軍營恐怕已經維持不下去了,只要新聯盟一聲令下就能將之收編。 幾里國政府認可科努上校這一批軍官的軍銜,以官方名義給他們授銜,但是對基層軍隊的編制卻不聞不問,也不會提供軍費,需要各武裝組織在控制的地盤上找地方當局自行解決。 這是什么詭異的管理方式?但是發生在幾里國并不令人意外,什么荒誕的情況都有可能出現,守衛陣線本來就是一股武裝割據勢力。 守衛陣線是幾里國北部最大的一個武裝組織,控制了兩座城市或者說兩個邦區,它的老巢并不在非索港,而在非索港以南的班達市。 守衛陣線在非索港的駐軍號稱五百人,在班達市的武裝份子則有一千多人。班達市南部與幾里國內其他武裝勢力控制的地盤相接壤,是守衛陣線重點的布防方向,時有各種摩擦。 但在非索港這里駐軍五百人的意義其實不大,難道是防范草原上的獅子嗎?這主要是宣示一種存在,表示這里是我的勢力范圍,非索港地方當局也是為我提供報務的。 地方割據勢力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只要條件合適,在其內部也會形成小的割據狀態。非索港這座軍營離班達市很遠,交通也很不方便,基本上是自己管自己,假如需要大規模作戰才有可能被征召調集。 但是守衛陣線幾乎不會那么做,它也擔心假如在這里沒有駐軍,當地其他勢力會趁機興起取而代之,回頭還得再將地盤奪回來。 總之站在正常國家和現代軍隊的角度,這樣的軍事組織管理方式太不合理了,但事實情況就是如此。自從克林區成立后,當地駐軍的士兵就一直在流失中。 所謂流失就是跑回去不干了,有的打聲招呼,有的連聲招呼都不打。在正常情況下這算是逃兵,是要上軍事法庭的,但是在這里卻無人追究。 科努上校視而不見,也懶得去管,而且他和新聯盟之間也有默契。 軍營里招募的武裝人員也都是當地人,他們跑到這里當兵只是為了混口飯吃,有的甚至是被強迫的。軍營后勤保障的標準只有兩條:人不會餓死,槍還能擼響。 普通士兵還經常受長官的打罵、欺壓、驅使,過著就似奴仆一樣的生活。這不是講笑話,幾里國的所有武裝力量大致情況都是這樣,好像也沒有人覺得有什么不正常。 這樣的武裝勢力根本談不上什么精神面貌和軍事素養,和其他武裝勢力發生沖突時也沒人知道為什么而戰,反正就跟黑幫火拼差不多。 但是自從非索港有了克林區,原先在克林區出身的士兵漸漸就不愿待在這里了,寧愿跑回克林區討生活。與此同時,新聯盟展開的送溫暖活動也送到了軍營里。 送溫暖送的不僅是生活物資和炊事班,還組織了各種文化娛樂活動,伴隨著各種政策宣傳。有些士兵就算不是克林區出身的,也不愿意繼續待在這座軍營里,他們都更想加入新聯盟組建的巡邏隊。 今年年初,駐軍武裝人員還有五百左右,差不多相當于一個營,到了年底,大概就剩一個連了。但是這對科努上校等高層軍官卻有好處,因為地方當局給的經費并沒有減少,人少了花費當然就少了,養兵也是要花錢的。 科努上校只擔心一個問題,軍營幾乎變成了一個空殼,假如守衛陣線的上級長官跑到這里來“視察”,該怎么應付過去?這里雖然相對獨立,但是每年春天守衛陣線的領導層還是有例行視察的,他們也稱之為檢閱。 夏爾則拍著胸脯向表舅保證,這根本就不是事!到時候把新聯盟巡邏隊拉過來就是了,抽調的都是當地人,誰能分得清?保證兵強馬壯,讓表舅只管放心過舒服日子就行。 這座軍營其實就是個空架子,但是新聯盟為什么還保留它?一方面非索港正在埋頭搞發展呢,內部問題尚未完全解決,不想在此時引來外部勢力的介入。 另一方面,這畢竟是一支受到幾里國官方認可的“正規”軍隊,且擁有獨立采購軍火的權限。這段時間,新聯盟通過地方駐軍的名義購置了不少裝備。 通過黑市軍火商購買槍支彈藥,只對黑幫有意義,對正規的軍隊幾乎沒什么用。新聯盟是按照東國全訓野戰軍的標準在打造巡邏隊,雖然還無法完全達到要求,但至少是按照這個目標在建軍,需要的是同一體系的制式裝備以及統一的后勤保障與訓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