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哥倆兒
書迷正在閱讀:[綜]我的咒靈天下第一、懸疑文的反派都想獨占我[快穿]、美神是世界的瑰寶,不準獨占[希臘神話]、開局:爺爺會算命、盤天之戰、豪門老男人的炮灰男妻、超級手機、夜神晝生、奇俠劍情錄、左心房里的學生時代
直到趙保國說成了,所有人都歡呼不已,幾個大嫂子高興又松了口氣,這么些天了呆在莊子里,雖說成不成都有銀子拿,可不成銀子肯定也不多,成了人王爺一高興,賞賜自然少不了。 再說在外這么久,誰也不是天生地養無親無故的,哪能不想家里人,這回事兒一辦妥,還能得了賞銀回家,不論是置辦幾畝田地,或翻新屋子或是給老人孩子置辦新衣,都是足夠的了。 現在就等著王爺來瞧,說成了。 不說幾個大嫂子高興時的盤算,就是觀棋觀語那也高興得不得了,賞賜自然是在乎的,可在王府里做事,王爺跟王婦又不是小氣的,衣裳住行都不用自己掏錢,月例賞賜什么的,全是往自己兜里揣的,誰還能缺這么幾兩銀呢? 一開始是真不想來的,現在嗎,是恨不得趕緊回城。 誰知道擱這兒一呆,就是一個多月呢,每天盯著雞蛋,兩眼都快變成雞蛋了。 總算把這事兒給干成了,當然是想回城去了,吃得好住得好的,雖說要伺候主子,可那也是正理呢。 誰耐擱這兒養什么雞呀。 畢竟是王府的下人,就是外頭有天災了,有人禍了,那也壞不到他們頭上,有王爺頂著天呢,就少不得要他們下人伺候,這吃的穿的,再怎么也不可能虧了他們。 所以觀棋觀語,對這事兒是真沒多上心,只不過王爺打發他們跟著恒郎君,他們就只能盡心了,不然若叫恒郎君在王爺面前告上一狀,死是肯定沒那么嚴重,可也得壞了在主子跟前的印象,沒得了好差事,回頭再落個幾十大板的,多劃不來。 當初王府挑人這事兒靖親王是叫榮管事給挑的,榮管事也會做人,特地問了趙保國說對跟著的隨從有什么要求,趙保國就一提“人品老實,嘴嚴實不漏風就成?!?/br> 當時榮管事一聽就笑“您要有別的要求,我還真不敢說應在,可人老實嘴嚴實的,咱這王府里頭,哪個敢不老實的?” 趙保國一想也是,就又提“那會識字的算數的就最好不過?!?/br> 提了這要求,榮管事就按照這要求挑人了,一挑就把觀棋觀語給挑出來了,當時還詫異了半晌,王府里的下人,除了那跟在主子身邊兒伺候的,底下的就沒幾個識字兒的,這倆人既會識字也會算數,怎么這些年就沒什么有有有存在感呢? 一想,就覺得不對頭,會不會是哪個安在他們府里的探子,于是也不想別的,立時就著人去查了,等一查清楚,才算放心了。 這倆人還是表兄弟,王妃的陪嫁的莊戶那兒帶過來的,識字呢還是個巧合,王妃的奶兄因得了王妃娘家的恩賞,許他識字,后來王妃嫁到皇家,奶兄一家就跟著陪嫁過來了,這倆小子識字,那是王妃的奶兄學了后教的,也不多,只一些常用的才會。 進府的下人,沒有主子恩許,那是不能識字的,當然了,沒進府前人就識字了,那得別說。 后頭倆哥倆兒長大了,家里大人就想給求個前程,就把人送府里來了。 可這倆兒跟爹娘想的又不一樣,沒什么上進心,覺得家里日子挺好過的,雖說是當下人吧,可不缺吃也不缺穿,又靠著王府輕易不敢有人欺負,心態就特別佛,也沒想進要攀附什么的,可爹娘不一樣,總覺得跟在主子身邊伺候,那才叫有面兒呢。 于是愣把人給送進府了。 這哥倆兒也沒辦法,進府就進府,反正咋干,爹娘又不在跟前兒了,還能管著他們是不是去主子面前獻殷勤不成? 于是一進府就很老實,上頭給派什么活就干什么活,從不爭出頭。 榮管事一查,就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覺得這哥倆兒性子,身家也清白,難免就欣賞了,當下人嗎,就得這樣。 有心提拔小哥倆兒,干脆就挑他們算了,跟著趙家郎君去辦大事兒,等回頭事兒一成,不等于渡了層金似的?就算事兒不成,那落不著好的也不可能是他們倆個下人,有怪罪的,也得先怪罪提出此事的趙家郎君才是。 一想也沒風險,還能交王妃個好,這倆名額就直接落觀棋觀語頭上了,直把倆人砸了個眼冒金花。 對其它人來說是個好差事,結果落平時不怎么放在眼里的兩小子身上了,怎么不叫人眼紅?嫉妒得眼珠子都快掉了,還不敢使絆子,為啥,榮管事警告了不說,人性子雖看著好,他們也不敢輕易欺壓,誰叫人有后臺呢,這府里頭雖說主子是王爺,可管理這大大小小事兒的,那可是王妃呢。 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 再妒嫉也沒用,真想動點手腳還不敢,只好話上說說酸話了。 小哥倆兒心里苦極了,這差事誰愛拿誰拿去唄。 趙保國沒覺得這倆人心態上有什么問題,消極怠功人家也沒有呀,說叫做什么就做什么,事情還辦得很妥帖,一點差錯都沒出,他自然也沒瞧出來人家是心里不怎么愿意的。 這會兒子還笑著跟他們倆說“總算做出個樣子來了,回頭在王爺面前,我跟你們倆請功,好處也少不了你們的?!?/br> 那敢情好,倆人一聽精神就振奮了,平日是沒什么上進心,可累也累過了,苦也苦過了,要還沒得著好,心里哪能平衡,一看恒郎君還愿意專門給他們倆個下人請功,心里頭就很慰帖了。 “恒郎君說笑了,忙活了一個多月,成是成了,又哪里有我們的功勞?”觀語連忙道“我跟觀棋兩個,都是聽恒郎君的吩咐做事的,若叫我們自己去做,都無從下手,自然全賴郎君之功?!?/br> 趙保國就擺擺手,大抵當下人的都這樣,有功也得說沒功,做出成績呢,全是主子的,或權貴的,他也沒心思跟人掰扯這個觀念問題。 那一批小雞出殼時,趙保國就打發倆個侍衛回城去報喜去了,估計一會兒王爺得親自來看。 也沒多久,就見一幫子人浩浩蕩蕩的來了,除了靖親王,林夫子,王府的一干幕僚侍衛,官衙一班官吏也都跟著過來了,人數可不少,再加上跟著護衛的,跑腿兒的,人數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