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節
書迷正在閱讀:超喜歡你呀、她的秘密、[火影忍者]收集男寵獻姬君、洪荒之混亂大道、異世妖兵、亡妻之戰、希聲、(足球同人)紅黑歲月、我有特殊的高冷技巧、天蒼奇緣
皇后方才點了點頭,“明日起,你按時過去吧,我這里得閑過來請個安便是了,宮里細務,你無需擔心,自有伍嬤嬤做主?!?/br> 伍嬤嬤也是皇后娘娘的教養嬤嬤,一樣是跟隨她多年,且同周嬤嬤還是干親,兩人的養女和養子結作了對食,抬舉她來管細務,周嬤嬤心里自是一暖,也體會到了皇后的用心:雖說為娘娘肝腦涂地,都是該當的,但娘娘也從不曾讓她的忠心遭到冷遇。 翌日起來,她便果然直接到永安宮里聽用,順帶著也把皇后宮中由她掌管的幾本冊子都搬來了,等徐貴妃吃過早飯召見她時,便回報道,“從眼下到年前,宮中循例有若干事務,需娘娘裁決,此是節慶,按常例,還有若干事務需由娘娘發落?!?/br> 節慶事務比較多,其中每年都有的就是熬臘八粥,堆砌冰山雕刻燈籠,請門神,安排祭灶送灶神灶馬、分賜各宮唐花、分節日特別的份例,還有就是發放補子,以及給各宮體面宮人以及妃嬪們安排做新衣,當然各種吉祥物事的打造和分發也少不得貴妃娘娘做決定。 至于日常事務,年前要分一次應季的份例,到年尾,宮正司的記錄也要調閱查看,以示賞罰分明之意,另外皇子皇女們,莠子按例請醫用藥也不必說了,余下阿黃、圓圓都是有嬤嬤跟著教規矩的,阿黃且也在嬤嬤的教導下開始習字,有學習自然就要有考試,堂堂公主總不能只是粗通文墨……雖然聽起來都不是很大,似乎可以隨心所欲,但事實上,除了前朝皇城那些宦官以外,后宮的宮女、宦者加在一起,也有兩千多人。任何一個小問題,擴大到兩千多人這個范疇,那都不會再是小問題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層出不窮,不是親身打理過,都不會知道這里頭的玄機。 周嬤嬤盡本分,一一地給徐循解說了她要打理的諸項事務,但卻絕不會盡力到把里頭的講究都給平白說出來,她也是存了一定的希望,想看看貴妃的笑話。說完了這些,便又補充道,“還有女學,因忙過年,現在先擱置了,只怕年后老娘娘還要提起來的,娘娘若要看卷宗,奴婢便回坤寧宮取去?!?/br> 僅僅是這些事,徐循便聽得好一陣無聊,幾乎有棄卷離去的沖動,眼看周嬤嬤神色自如,竟未蘊含多少得色,更不由是暗暗嘆了口氣:只怕周嬤嬤都還沒虛張聲勢,甚至還是隱瞞了一些難點,只等著自己栽跟頭呢。她要考量的事,只會比這些更多,不會比這些少的。 “從前這些事,多數都是六局一司在管吧,怎么如今事事都要我們來過問了?”她不免就問了一句。 周嬤嬤神色平靜,“六局一司的曉事女官,人口逐一凋零,老娘娘道,此事也不可皆付與內宦,免得宦者勢大難治,宮人還要看他們臉色過活,因此諭旨都由皇后娘娘打理?!?/br> 還真是折騰人不手軟啊,徐循除了苦笑,還能有什么表情?想了想又問道,“那這些事情里,往年都有多少是要時時往清寧宮回報的?” “日?,嵤?,老娘娘例不過問,只是偶然提起幾句?!敝軏邒呙鏌o表情,“四時八節的宮宴慶賞,便時常來人詢問,娘娘遂常主動往清寧宮回話?!?/br> 四時八節加起來就是十二,宮里各種各樣花樣繁多的慶?;顒?,只有比這個多,不會比這個少,也就是說皇后大概每個月都要在婆婆的壓力下cao辦一到兩場小型慶?;顒印煅鋈缓门宸木?,在如此重擔下,居然還支持了一年之多。 “我雖暫代宮務,但終究只是幫手,蕭規曹隨,一切按舊例來辦吧?!彼⒖滔铝藳Q定,“周嬤嬤昔年跟隨娘娘身邊,想必也是辦老了事的,凡事就由你先擬定了主意,一切以娘娘前些年的做法為主,擬定了報給我,我們兩人商議過了,再往下措辦去?!?/br> 一事不煩二主,她索性把大部分活計都推給周嬤嬤,“昨日在坤寧宮里,聽娘娘口氣,如今已經要開始忙活年事了,周嬤嬤先把這些事前后順序都寫一寫給我看,咱們再逐一發落下去?!?/br> 周嬤嬤完全沒想到徐貴妃居然真的毫無準備,萬事都付與她,這和她昨天的猜測完全南轅北轍,她呆了一會兒,才忙道,“奴婢一人思慮太淺,只怕會有所疏漏——” 她畢竟是皇后心腹,徐循怎么也得防上一手,不然把年給過砸了,她自己都沒臉見人,她頷首道,“是,一人計短兩人計長,你先想,我這里打發人去請尚宮同老娘娘身邊的喬姑姑,大家一道參贊一番,這個年怕也就能順順當當地過下來了?!?/br> 雖然已經是盡量高估了徐貴妃的本事,但她這話一出,周嬤嬤心底依然不禁就是一沉:難者不會,會者不難,難怪她昨日根本毫無計劃,原來根本早有腹稿,打的是這互相制衡的主意,自己那飄渺的愿望,看來是要落空了,徐貴妃不愧是能把皇爺心思籠絡過去的能人,只怕這千頭萬緒的年事,未必能難得倒她。 她甚至有一種極為不祥的預感——其實這都不能說是預感了,根本就是確定的預計:如果年后娘娘還不能痊愈的話,只怕這興辦女學一事,雖然硬骨頭是娘娘啃的,難關是娘娘鋪過去的,但到最后,卻要讓徐貴妃喝了頭湯…… 作者有話要說:更新了,之后應該都能保證日更,就是時間會飄渺點。 過節的時候就是如此,相信大家能理解||| 第204章 孤寒 徐循對周嬤嬤心里的擔憂實在是一無所知,不然,即使周嬤嬤對她沒好臉色,她也肯定會稍微解釋幾句的——她是不知道皇后為什么如此看重管宮大權,反正在徐循自己看來,這里頭有很大一部分事情都挺糟心的,別說她不是皇后,就算她是皇后,徐循也肯定不會親自來管的,頂多挑選一些人事關系互相制衡的宮人來管,再借助東廠的力量加以監督就是了,不然每天忙忙碌碌的都是做這些瑣事,還要底下人干嘛? 當然,皇后也有皇后的難處,太后如今擺明車馬就是要折騰她,拿這些瑣事來折騰還算是好的了,起碼還是事兒,還能讓皇后去管。真要裝個病,讓皇后每天捧個藥碗過去侍疾,就那樣在清寧宮里罰站,那才是折騰人呢。徐循多少也能理解孫皇后這樣任由太后揉搓的考慮,現在皇帝好像是不準備為皇后出頭了,既然如此,婆媳之間,媳婦就處于天然的弱勢——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在熬成婆之前就是如此,孝道跟前沒有任何道理可講,哪怕太后要殺她呢,皇后不遞刀都是不孝順,兒子可以小杖則受,大杖則走,但媳婦就是不可以,尤其皇后身為女德表率,那就更別想了。反正,在男人不肯出頭給與特權的情況下,這孝的要求,就是如此嚴苛。 好在,太后估計對徐循多少也會放松點要求,反正徐循是打定主意了,太后那邊若有意見,那就正好讓喬姑姑來管,指望她和皇后一樣費盡心思地cao辦年間慶典,那是不可能的事。被人議論她不會管宮又如何?反正該管宮的是皇后,又不是她。她太能耐了,還顯不出皇后呢。 懷抱著這樣的態度,也就沒什么戰戰兢兢的心情了,徐循翻了翻周嬤嬤呈上來的待辦事項,不禁笑道,“怪道嬤嬤是娘娘跟前第一人,確實是能干,這樣列出來的表格,條理清晰,一目了然,一望即知,是辦老了事的?!?/br> 周嬤嬤還被她夸得有點臉紅,“娘娘謬贊了,這也都是自己瞎琢磨的?!?/br> 她是把每天的格子都打了出來,從今日起,每一日需要準備的細務都給列了出來,一直列到了元宵節后,雖然密密麻麻一大長串,但這樣弄就比一樁一樁分列來得更清晰,徐循正翻看時,喬姑姑和尚宮局劉尚宮、鄭尚宮前后腳也都進了屋里,一道給徐循問了好,徐循令她們四人都在炕下坐了,又道,“如今宮里的宦官是怎么個差使法,各宮人手以外,也是尚宮局差使嗎?” “有些是尚宮局差使,有些是二十四衙門在打理,兩邊人手都是互相扯著用的?!眲⑸袑m一欠身,恭敬地道,“這些年宮里使喚人不足,難免也有些內外不分,漸漸地就是這么樣了?!?/br> 不要以為兩千多都人內侍很多,就說一件事吧——南京的宮城多大,行在的宮城多大?更別提行在除了這巨大的皇城和西苑以外,如今又增開了南苑,地方大了就要維護和修繕,人手需求自然也就變大了,但因為種種原因,宮里并不是每年都進新人,卻是幾乎每年都有一定的減員,而各宮里的服侍人手,一般都是優先供給的,這么一來,各種事務性人手不敷使用是常有的事,尤其眼下到了年邊,皇城也有許多活動需要籌備,徐循和幾個嬤嬤計議了一番,不由道,“這么弄,五百多人完全不夠使喚啊,去年娘娘是怎么辦的?” “去年娘娘從南苑抽調了二百人回來,好容易才支應上的?!敝軏邒呋氐?,“不過今年皇爺要在南內開宴,未必能兩邊伺候……” 然后隨著人口的增多和排場的增加,第二樁問題繼續又出現了,作為嬪妃,當然感覺不到內庫的逼仄,不過看到賬本就能發現,去年一年,各種慶?;顒訉嵲谑嵌嗔它c,再加上多了南苑,平時維護都要好多錢,過去開宴會當然花費也大,還有添了新人給置辦嫁妝,每年按時按節采辦日常份例,置辦珠寶等等,人口越多,花費當然越大。文皇帝時候畢竟大量錢財都用于軍費,宮中還算是崇尚簡樸,這幾年來國家寬裕,皇帝也有閑情行樂,宮里越發是歌舞升平,一年下來,后宮自己的庫房,已經是有些吃緊了,還得問乾清宮再從內庫撥物資進來,才夠花銷。 當然了,錢那肯定是會有的,堂堂宮廷,不可能連年都過不起。不過徐循還有點疑惑,“我記得內十二庫雖名為內庫,但那不是用作賞賜臣下、賑災濟世,還有給武官支應俸祿等等,怎么如今宮里使用的錢財,都直接從內庫支給了?” 雖然內庫叫做內庫,但其并非位于宮城,而是在皇城之中,而且也不是徐循等后宮妃嬪可以接觸到的,都是由皇帝身邊的親信宦官掌管,不過徐循以前上課的時候聽幾個嬤嬤提過,宮廷花費主要由戶部供給,內承運庫所用,還是以她所說的那些用途為主,皇帝以前開玩笑,說要把庫房鑰匙給她,那說的是后宮自己的宮庫內藏,內承運庫位于皇城中,是個很嚴肅的部門,和后宮女子沒有什么關系——起碼,在徐循的理解里是這樣的。 “娘娘有所不知?!眲⑸袑m撇嘴道,“也就是前兩年,好像是外頭又嫌咱們花費大了,皇爺一惱火,索性全由內庫供給,反正咱們宮里用什么也用不著錢,缺什么取什么,更為方便,不論是要米面還是要金珠,內庫里什么沒有???直接和皇爺說了,開張條子就能去支給,可是方便。這下,看外頭還能說什么了吧?!膊幌胂?,在南京地方多大,行在地方多大呢?這地方大了,又要體面不墮,可不就得多花銷些了么,難道咱們竟不是辦事,而是全吞進肚子里去了不成?” 這話頓時就引起了周嬤嬤和喬姑姑的共鳴,三人也不分敵我了,全都一起聲討‘外頭’的物議,對于‘外頭’又要體面,又不要花錢,讓巧婦為無米之炊的思路,感到十分憤慨。 按徐循來看,‘外頭’就算有說道,應該也是集中在前朝的禮儀活動上,后朝的事情他們可不會多說什么。不過,從前沒想到這一塊,現在接觸到賬本了,她才感覺到宮廷花費日益奢靡,甚至要侵占原來用于救急、賞賜的物資儲備…… 徐循的思路很簡單,這一塊多占了,那原本的用途就要上別處去擠去。本來也就是可有可無的宴會,又不是吃飯穿衣之類的生活必需品…… 想到每年秋后稅丁到雨花臺收稅時那飛揚跋扈的樣子,她皺了皺眉,不再追問內庫的事了,“就咱們自己宮藏庫的這些金銀彩緞,可還夠年下使用的?” 每年賞新衣、賞吉祥果子,還有布置宮宴會場,扎彩花等等,劃拉出去的可都是貨真價實的財富——絹帛糧食,在鄉下很多時候都是被當成錢財來使用的。后宮對財富的消耗,不是說拿錢去亂花,而是肆意地消耗價值昂貴的絹帛,對糧食和加工產品的大量支取,當然還有對于金銀財寶打造而成的首飾那逐日增大的需求。至于說人工月例、采買物資上的中飽私囊等等,那是宦官的事,和徐循等后宮妃嬪女史,沒有太大的關系。 “就這些緞子,只怕是剛夠給做新衣的?!敝軏邒叩?,“這還是九月中秋時娘娘特地從內承運庫要來的,大約臘月初便可發到尚功局,由尚功局做上新衣,新年正好賞穿了。別的亭臺樓閣、彩花冰燈的料子,那還得再要?!?/br> 除了各宮的體面宮人以外,其余低等宮婢以及雜役內侍,一年到頭也就是端午、中秋和年節能賞個新衣了,其余時節,并沒什么額外的進項,就指著那點微博的月例銀子過活,銀子還時常晚發,吃冷飯甚至是吃不上飯,都是大概率事件?!煅豢赡苓€去裁撤他們的新衣,她嘆了口氣,又道,“那估摸著還得要多少料子???” “各色彩紗、彩緞,都得照著一千匹來要吧?!敝軏邒呖戳藛坦霉靡谎?,說得有點不自信了。倒是鄭尚宮支持道,“起碼的,過了節就又要發春季份例了,千匹哪里夠,這點料子,正月里多去幾次南苑那就沒了?!?/br> 幾人一邊說一邊算,算得徐循都是心顫:元宵節長燈一路擺到南內,熱鬧不熱鬧?全是做的彩紗宮燈,蒙的是上等貢紗、貢絹,過一次元宵,單單宮燈一項,消耗的就是成千上萬兩銀子,這都還是往少了說的。還有每年開宴時在亭間樹上扎的彩花,也是用緞子扎起來的,先不說人工了,扔出去就是錢,冬日雨雪多,樹下往往泥濘,緞子沾臟了愛掉色,彩花耗損率高得怕人…… “我記得就在文皇帝年間還沒這個講究呢?!彼唤?,“那時候我隨大哥到行在來,也管過幾個月家的,何曾有這些花銷呢?那時候也不記得有這樣的講究?!?/br> 這個周嬤嬤就不曉得了,還是劉尚宮笑道,“娘娘有所不知,如今各家女眷,在自家飲宴時,都是這么回事的,畢竟寒冬臘月,不比南邊,樹上多數都是光禿禿的不大好看,庭院里就給扎上花兒了。咱們這宮里,怎么也是天家的臉面……” 臉面、臉面,又是臉面。徐循掃了劉尚宮一眼——對自己這個寵妃,她自然是畢恭畢敬,可她在宮里生活多少年了?劉尚宮眼角眉梢那微微帶著的不屑,難道她看不出來? “我是個鄉下丫頭出身?!彼浔氐?,“寒門小戶,從小沒見過世面,不敢和嬤嬤們比較。這彩花一朵,加人工起碼要三錢,我家佃戶一年嚼用,也就是十朵花,連一棵樹也綁不過來,一場歡會,誰的眼睛往花上看?一眼也沒看呢,幾百兩銀子就這么沒了,你們不心疼,我是心疼得很?!?/br> 劉尚宮一句話,倒是沖起徐循的情緒了,不管她心里看不看得起徐循,如今自是嚇得索索發抖,忙跪下請罪。徐循瞅了她一眼,也不讓她起來,而是轉向周嬤嬤道,“彩花這一項,勾免了。今年宮燈用不用上等貢紗,待我問過大哥再說?!?/br> 她的語氣斬釘截鐵,絲毫沒有商量余地。周嬤嬤很少見到貴妃發火,竟被她氣勢所攝,心中念頭轉動都是艱難,根本無法細想利弊,只知點頭答應,伏案就勾去了彩花一項的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