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上兵伐謀(求訂閱?。?/h1>
郢都碼頭。 三艘超級大樓船,已在水面上等待。 船上有王宮禁衛,楚王寵信的美人和年僅十歲的太子。 當然,還有大量的財寶。 “快上船!” 費無忌將家人也一并帶上。 這個時候就能看出楚王對他的寵信了,連逃難的關頭,都不離不棄。 滿朝文武,只有他一人有此殊榮。 這其實也是逼不得已,除了費無忌外,別的官員尚且不知道楚王要逃,還在討論如何死守,等待援軍。 秘密離城,自然不能帶上太多,一旦消息走漏,引起嘩變,后果不堪設想。 于是乎,當一隊守軍突然出現在碼頭時,楚王驚得面如土色,費無忌則對著領頭者怒斥道:“項英!你擅離職守,要造反不成?” 那為首的將領英氣逼人,守衛郢都,是承安平侯爵位的項英,此時眼中滿是痛惜和不可置信,盯著楚王:“大王,你要棄城而逃?” “原來是項愛卿!” 楚王緩過氣來,干笑道:“寡人聽聞今年壽春的百花早開,盛世絕麗,是以駕巡出游,賞花論治!” 此言一出,就連費無忌都是一怔。 太無恥了吧? 不過楚王顯然已經到達了一定的境界,尷尬與恐懼很快一掃而空,伸出手掌,向著項英發出邀請:“項愛卿也一同來吧!” “大王!” 項英猛然跪下,苦勸道:“吳軍看似兇惡,卻一直在城外等待,分明是沒有破城的把握,他們只是虛張聲勢,萬萬不能走??!” “項愛卿,寡人知道你對我大楚忠心耿耿,然戰事無常,世上又哪有永遠不破的城池?” 楚王義正言辭:“如果寡人、太子和王都一同陷于敵手,那我大楚就有傾覆之危,現在你們在王都抵擋敵軍,寡人去壽安聚南方兵力,區區二十多萬吳人,又能翻起多大的風浪來?” “這……” 這無疑是楚王貪生怕死下扯出的歪理,但項英張了張嘴,一時間也不知道怎么駁斥。 王都一定不會被破么? 就連他內心深處都有動搖! 畢竟敵人都兵臨城下了,誰又敢打包票? 所以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似乎也沒有問題! “可大王一走,無人可cao控炎神大陣,更無人能催動火靈珠??!” 不過下一刻,項英又反應過來,哀求道。 楚王臉色變得陰沉,眼中掠過一絲殺意,但看著項英身后那一個個如狼似虎的親衛,他打消了念頭,沉默片刻,五指一張,一點赤芒突然浮現。 “項英接旨,替寡人掌控炎神大陣,王都防守戰事,一應事宜由你全權定奪!” 那赤芒內,隱隱有一枚靈珠載沉載浮,正是歷代楚王得以掌控火靈珠的關鍵,現在楚王將之遞給項英。 “大王!” 費無忌聞言大驚失色。 “寡人相信項愛卿!” 楚王揮了揮手。 項英祖上也是王室羋姓,后被封于項地,轉而姓項,所以只要楚王賜予,他確實是有資格cao控炎神大陣的。 此舉十分冒險,如果項英謀逆,王都就被鳩占鵲巢了。 但被自己殺了全家的伍子胥和伯嚭,正在外面磨刀霍霍,楚王是萬萬不敢留下的,現在項英又拼命阻攔,兩難之下,他只有賭一賭項英的忠誠。 當然內心深處,楚王恨不得這死性子的項英和外面的伍子胥,在奪城戰中拼得兩敗俱傷,統統去死,要不然就等他回來,再滅去項氏,就如解決伍家和伯家一樣。 這一回,絕對要斬草除根。 “是!臣定不負使命,除非踏過臣的尸體,否則絕不讓一個吳人入我王城!” 項英不知道楚王打算殺他全家了,還精神一振,認為得到了信任,戰意昂揚地叩首。 等他抬起頭來,楚王已經不見,迫不及待地走向碼頭。 等到登上大船,他才長舒一口氣,看著不斷變小的王城,又長長地嘆了口氣。 “大王進退有度,我大楚國祚綿長,吳區區小國,以蛇吞象,下場必然凄慘!” 費無忌趕忙勸慰道。 “還是愛卿明事理!” 楚王欣然,倚窗看向茫茫水面,說道:“寡人自從陳國歸了大楚,就再也沒有出過王都了,正好出來游覽一番我大楚的江山!” 費無忌暗暗抹了把汗,不知是該喜該憂。 他不用煩惱了。 船隊在靈氣的推動下,快如飛舟,順流而下,半天之后,就到了江口。 遙遙可見滾滾長江東逝水,楚王正感心曠神怡,一道激昂的號角聲,突然響起。 嗚!嗚!嗚! 嗖!嗖!嗖! 霎那間,一艘艘快舟從河道兩側的蘆葦中鉆出,如同離弦之箭,向著三艘大船包抄過來。 每艘都屹立著上百人,看似是漁民模樣,但很快齊刷刷地脫去偽裝,現出吳國戎裝。 “??!” 楚王看得肝膽俱裂。 這是一群狼,兇狠而狡詐; 這是一群虎,勇猛而頑強; 這更是最耐心的獵人,在兵圣的領導下,催發出無可抵擋的睥睨聲威! “不可能!吳國水師正在前線與鄢將師糾纏??!” 費無忌渾身冰涼,聲嘶力竭地吼道。 可惜再喊什么,也改變不了事實。 在最大的一艘船上,勁舞的大旗上只有一個大字,就代表著無敵的軍威,也印證出龐大敵國的日落西山—— 孫! 旗幟下,溫文儒雅的孫武背負雙手,如同郊游野外的游子,向著楚王遙遙問候:“我等久侯了,多謝楚王將郢都獻于我手!” “噗!” 楚王猛然噴出一口鮮血,天旋地轉,向后倒去。 …… …… 姜國。 顧承看著手中的戰報,由衷地贊道:“上兵伐謀,不愧是孫武!” 無論是前線看似與楚軍主力全力糾纏,其實暗暗潛入長江邊緣的吳國水軍,還是明明只有半張殘圖,根本沒有攻取王都把握,偏偏營造出的必勝局面,都是此戰的關鍵。 兵者,詭道也。 正如楚王賭項英的忠誠,孫武也料中了楚王的惜命膽怯,巧手布局,活捉敵君! 不戰而屈人之兵! 殿上群臣同樣收到了消息,露出灼灼戰意。 孫武正向著巔峰不斷邁進,與之一戰,何等幸事。 顧承卻壓了壓手掌:“稍安勿躁,晉齊將入場了,等天下三大強國全部卷入,才是我們真正展現崢嶸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