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死地后生(第二更求訂閱?。?/h1>
“陛下!” 當目睹少年天子一改之前的瑟縮畏懼,拍馬主動向著瓦刺大軍迎去,周遭將士高呼。 這一次的聲音,終于不同于方才的有氣無力。 皇帝誅殺作惡多端的大宦王振,還自承其錯,值得效忠! 這就是君。 哪怕犯了再大的錯,只要一道罪己詔,就可以揭過,歷史反倒會贊其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反觀臣子,犯了這等罪過,還不滅其九族? 當然,除了罪己外,還得有個替罪羔羊。 王振就是最佳人選,他本就是罪有應得,再將明英宗的黑鍋一起背上,顧承瞬間挽回部分人心,循著渾天地動儀規劃出的最佳路線,沖了出去。 “活捉!活捉!” 瓦刺大軍內傳來命令,瓦刺先鋒一變,向著顧承合圍而來。 一個活生生的皇帝,能夠成為威脅大明,換取巨大利益的籌碼; 一個死了的皇帝,只會燃起大明上下萬眾一心的復仇之火。 蒙古畢竟是曾經入主中原,建立大元皇朝的存在,不會真的愚蠢到連這都看不清。 但這也正是機會。 霎那間,馬速暴增,突進突進再突進,顧承快如閃電,須臾間就穿插數里,勢不可擋。 大隋世界,人馬合一! 說來也有趣,中武級別的大隋不需,有大國軍陣,御駕親征突厥,一戰無敵。 現在到了高武世界的大明,反倒需要這等小術,用于馬匹,以最快速度瘋狂突進。 不僅是人馬合一,顧承所過之處,方圓數里塵土飛揚,沙石四起,一時間那些大肆射殺大明將士的瓦刺弓箭手投鼠忌器,紛紛放下弓弩來。 天罡三十六變大神通——飛沙走石! 一騎當千,確實威風絕倫,但顧承抵達目的地,眉頭微微一皺,發現體內星力耗損不輕。 這畢竟不是仙武大漢,有諸曜橫空,星力灌輸,單憑自身之力,動天時改地利,確實困難。 “英國公!” 所幸此時他已然來到一位披頭散發,渾身浴血的老將面前:“請務必保全三大營!” “陛下!” 這位老將軍乃是英國公張輔,四朝老臣,當年永樂大帝朱棣麾下的名將,交趾的征服者,安南人的噩夢,大明帝國的軍神。 年紀已過七旬的張輔,依舊老當益壯,可惜再厲害的大將,也抵不過一個愚蠢無能的指揮者,此刻張輔看過來的眼神里,帶著nongnong的失望。 實在是這段時間,明英宗完全不聽這些沙場老將勸告,一意孤行,使得無數精銳喪命,現在幡然醒悟,卻是晚了??! “率領神機營,入懷遠城,等待援軍!” 但顧承一句話,就令張輔的神色發生了變化。 神機五軍屬于三大營,是當年朱元璋打天下時的精銳,明朝軍隊中的勁旅,在朱棣奪權登基的過程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戰功赫赫。 其中實力最強的,是神機營,擁有先進的火器、鳥銃、大炮,其次是五軍營,從各地調來的精銳部隊,擔任攻擊的主力,三千營在明初時由投降的蒙古騎兵組成,后來逐漸漢化。 如今三千營已然覆滅在了瓦刺大軍的鐵蹄下,五軍營陣勢也被完全沖散,無力回天,顧承讓張輔保全神機營,入懷遠城,就是壁虎斷尾,保住最后的元氣。 土木堡坐落于居庸關至大同長城一線的內側,是長城防御系統的組成部分,原本十幾萬大軍,再怎么樣都能支撐一段,但瓦剌僅僅小使計謀,就將明英宗給騙了,率大軍出營。 現在大明軍隊死傷慘重,神機營更是只剩萬數,卻也有了堅守的可能。 “就算是喝血,你們也給朕活下去!” 顧承凝視著面色變化的張輔,下達圣旨,再扯下衣帶,以血寫下一份詔書:“送回京城,命太子即位,太后監國,于謙、王直入內閣輔政!” “遵命!” 張輔終于動容,接旨領命,顧承拍馬轉身之際,丟下最后的囑咐:“武官勛貴務必保住,老將軍,拜托了!” “陛下,君辱臣死,豈有……” 張輔徹底改變態度,剛要呼喚,顧承已然一騎絕塵,重新向瓦刺沖去。 土木堡之變中,大明王朝的文武中樞,幾近一掃而空,文官暫不提,陣亡武官勛貴包括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駙馬都尉、泰寧侯、平鄉伯、襄城伯、遂安伯、修武伯…… 無數勛貴的戰死,直接導致武將實力大損,文官獨大,走上了大宋的老路。 這其實才是土木堡之變的最大損害,埋下大明覆滅的禍根。 現在顧承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將損失降低,并且將這些武官勛貴轉為心腹大臣。 只要這些武將能率領神機營回到京城,這就是他重掌皇權的資本,否則只能走歷史上明英宗的老路了。 當然,瓦刺大軍戰意高昂到了極致,親自率軍的太師也先,更是大敵,想要在如此殘局下,保住大明最后的一股精銳,必須要冒巨大的風險。 “大明天子在此,五軍營,隨朕殺敵!” 這一刻,顧承放聲長嘯,聲浪滾滾,傳遍全軍。 在無數人震驚的注目下,他一騎絕塵,主動散開飛沙走石,戰馬狂奔,英姿豪膽,沖擊著每個人的心靈。 “萬歲萬歲萬萬歲!” 就在瓦刺大軍的囂張氣勢終于一滯時,不知是何人帶頭,大明將士發出怒吼,早已被沖散的士兵們,硬生生聚了過去…… 十人!百人!千人! 不愧是最為精銳的五軍營,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依舊能沖喝吶喊,搖曳出內心中的狂野血性。 君憂臣辱,君辱臣死! “殺敵!殺敵!” 顧承高舉佩劍中興,狂嘯殺出,眼中卻是一片沉靜,在渾天地動儀的相助下,俯瞰全局。 兩軍絞殺在一起,死者的哀號傳遍,天空中悲呼出片片愁云。 這五萬將士實在無法保全,與其被屠殺,不如以生命為神機營和文武大臣,爭取撤退的時間。 可就算大明軍隊能保存一點元氣,他這位天子的出路,又在何方? 顧承望向瓦剌中軍,渾天地動儀鎖定一道奇詭的氣息,心中有了決意。 既已四面楚歌,唯有置之死地而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