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平平無奇(第四更求訂閱?。?/h1>
“朝歌夜弦五萬里,八百諸侯朝靈山?!?/br> “帝辛,商紂,人間最后的九九至尊??!” 顧承立于朝歌郡城外,負手看著這座早已不復昔日輝煌的古城。 所謂九九歸真,到了九九才是真正的帝之極,藐視萬物。 不過人力有所窮時,九六已是人命無法承受之數,亢龍有悔,九九則不是人,而是神。 這并非臆斷,是有天界啟示—— 夏朝末年,夏桀無道,商湯滅夏,大禹九鼎自行飛向朝歌,正是商湯革夏命,順應天意。 而周武王伐紂,這九鼎又歸了周,武王姬發本欲以九鼎練就九九至尊之命,不料當日地水風火狂涌,待得天地清明,九鼎已去其四,武王姬發惶恐,自削命格,此后再無天子敢稱九九,皆為九五之數。 對于普通百姓而言,天子就是天子,九九、九五并無分別,對于顧承而言,則代表著人皇的權柄。 當然,現在想那些還早,渡過黃河后,大軍北上,急行三日,來到了朝歌郡城。 “臣命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四將入太行山,卻受阻于八徑陣法,請殿下降罪!” 孫堅上前稟告,面帶愧色。 他的大軍駐扎在太行山東的牧野,早就發動了探索。 可惜整座太行山,在佛門大陣布置下,已是固若金湯。 “起來吧!” 顧承抬了抬手。 他命大軍早行,正是要以大勢壓制佛門,但佛門也是準備周全,借太行山布陣。 一國的軍隊大勢,與屹立了千萬年的太行山勢相比,立刻顯得渺小。 “是!” 孫堅領命策馬而去,史子眇上前道:“殿下,道門有三山五洞,為正統傳承,貧道愿往,請道友相助,力克佛門!” 張魯聞言大急,搶前一步道:“何須舍近求遠?殿下,我愿率正一上下,入山破陣!” 他覆滅黃巾余孽,風頭正盛,戰意高昂,恨不得連立戰功。 史子眇臉色微變,他始終謹記師尊張陵的告誡,張魯有一大劫,需以陽平治都功印化解,雖然如今天機大變,或許早就有了轉機,但不可不防。 顧承知道,史子眇是看出利害關系,張魯卻是年輕氣盛,完全不顧兇險。 “分頭而行吧!” 顧承頷首,兩道齊齊打了個稽首,化作虹光而去。 對于他們能否成功,顧承并不樂觀。 道門三山五洞傳承悠久是不假,但佛道從上古斗到如今,此次既然來了,怎會不防備對方? 所以除非出現意料之外的變數,否則這佛門大陣想要速速破之,十分困難。 原陵不容有失,顧承沒有依仗方外之士的意思,開口道:“木圣張衡門人還沒到?黃忠!徐晃!” 兩人出列:“末將在!” “你們各率一營,去接一接,務必保證他們的安全?!?/br> “是!” 待得命令下達,顧承遙遙望向太行山那龐然巨影,目露冷然,轉身入城。 佛門算計高深,以策萬全,卻忘了一個道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 冀州,常山。 一處安靜祥和的山村中,一位身長八尺,面容英武的男子正在練槍。 他的動作不快不慢,一招一式,都清晰分明,看上去并無什么特別精妙之處。 但即便是無雙第七境的世尊來此,都要動容,因為他的槍法中赫然參悟了天罡三十六變——斡()旋造化! 無論煉精煉神,這都是公認的最難學成的幾門大神通之一,斡旋天地,玄堪造化,無中生有,以死為活,非得將陰陽兩儀參悟到極為高深的境界,才有可能觸摸到門檻。 然而現在這名男子以槍入道,竟是把握住了斡旋造化的精髓,收發自如,此槍一出,必天下驚。 唰! 練武完畢,男子收起涯角槍,來到村口坐下,望向遠方的官道,露出期盼。 師父童淵告誡,二十歲前不得出山,非得將百鳥朝鳳練至大成,但他不僅將百鳥朝鳳練成,還推陳出新,將槍法推至更加高深的境界,可師父卻一直游歷,不見蹤影。 不得師命,他終究不敢出山,只能苦苦等候。 什么時候,才能使一身本領有用武之地,得展抱負? 唏律律! 正在這時,馬蹄聲傳來,男子面露詫然,轉頭望向師父送給他的天池白龍馬,看到上面端坐著一位少年,牽著繩子的則是一位鶴發童顏的老者。 “華佗前輩!” 男子立刻起身。 這位老者乃師父摯友,與董奉和張仲景一起,以醫術聞名天下,是繼醫圣扁鵲后,最可能在醫道上成就圣位的人物,更是醫者仁心,活人無數,他最是敬佩。 只是能令華佗牽馬,天池白龍馬又不反抗的少年,到底何等身份? “子龍!” 眼見男子起身迎來,華佗露出微笑,正色介紹道:“這是皇子協,還不拜見?” “草民趙云,拜見殿下!” 男子大驚,拜見馬背上昂首挺胸的少年。 “元化先生,這就是你所說的猛將?” 劉協看著趙云,皺了皺眉。 雖然這男子氣質也算英武,但跟出身世家,翩翩佳公子的周瑜相比,就是一山野村夫爾。 黃河一戰,十萬大軍瞬間煙消云散,劉協靠著一股不屈的信念,被行醫路過的華佗所救,他傷勢痊愈后,立刻向華佗展示落難皇子的身份,欲再尋良臣猛將,繼續組建反太子聯盟。 華佗本不愿意卷入這朝堂紛爭,但經不住大義相邀,才來到這小小的村落。 劉協則抱著巨大的期待,可現在一見,就是這么個平平無奇的人,如何成事? “殿下,子龍強摯壯猛,一身是膽,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定不負陛下所托!” 華佗心中暗嘆,趕忙道。 “也罷!現在挑剔不得!” 劉協想了一想,這才不甘不愿地抬手:“免禮!” 趙云起身,一時間有些茫然,也不知是喜是悲。 不過下一刻,華佗的一句話令他精神一振:“子龍,我已與令師飛信傳書,他命你匡扶大漢,澄清宇內……” “你可以出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