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一將功成(第三更求訂閱?。?/h1>
圓月當空,楊素率五萬精兵,來到建康城外,悄無聲息,如同幽靈。 單憑這令行禁止的軍律,賀若弼、韓擒虎也不及他。 只因楊素治軍嚴酷至極,凡戰先以數百人赴敵陷陣,不能而還卻者,悉斬之,復進以數百人,是以士皆必死,前無堅敵。 什么意思呢?就是與敵人對壘時,先命令數百人沖入敵陣,無法攻破而敗退的,不論人數多少,全部斬首示眾,然后再令數百人發起沖鋒,循環往復。 這是在練敢死隊。 反正不是殺死敵人,就是被自己的主帥殺死,與其屈辱而亡,不如戰死沙場,待得全軍將士悍不畏死,氣勢如虹,再一波壓上,當真是勢如破竹,摧枯拉朽。 不過這種法子也不是隨便用的,楊素起初用來沖鋒陷陣的精銳死士,都是平素重賞,厚其家族,蔭其子孫,以作表率。 如此士兵盲從,大勢一成,才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否則光殺無賞,保證是眾軍嘩變,睡夢中被小卒割了人頭去。 后來李靖對于這種戰術也十分推崇,有言士兵都是畏我者不畏敵,畏敵者不畏我,是以古之名將,十卒而殺其三者,威振于敵國,殺其一者,令行于三軍。 完全可以想象,這樣的軍隊沖殺于戰場上,如果楊素早用全力,江南叛軍哪能支撐? 那么今夜,隋軍為何來此? 很簡單,接受宋家內賊獻城投降。 宋缺太過年輕,雖然戰績彪悍,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隋軍實力雄厚,縱十次敗陣,也是怡然無懼,宋缺只要敗上一次,就會萬劫不復。 所以宋家已有暗中投誠者,希望得到封賞,成為家主,向隋稱臣,不犯嶺南。 “元帥,謹防有詐!” 此刻眼見城墻上有人呼應,然后城門緩緩開啟,辛棄疾來到楊素身邊。 他是顧承所定的元帥府記室,位低權重,楊素也不敢怠慢。 “此次獻城,定然有詐!” 楊素嘴角揚起一抹殘酷的弧度:“但那又如何,畢其功于一役,就在今夜!” 他的話音剛落,城外江面上,水軍已至。 為首的是五艘巨艦,正是楊素親自督建的五牙大艦,甲板上樓起五層,高達十二丈,每艦可容戰士八百。 這種規模,相當于后世十五層的樓房行于江面,在五桅布帆張滿下,艦群還能以快似奔馬的速度逼近,船上更有燈柱映照,火光耀天,星月都為之黯然失色。 這是為了阻截敵人的退路。 南陳被破時,陳叔寶其實是有機會逃到海上去的,但他太過懦弱,居然寧愿躲入井中,來了個甕中捉鱉。 楊素當然不知歷史發展,但他滴水不漏,可謂面面俱到。 說時遲那時快,隋軍剛入城萬人,楊素伸手一揮,下方突然耀起火把,數以千計的抓鉤甩出,同時數十架云梯落上,隋軍攀登,開啟強攻。 霎那間,喊殺震天! 城內果然設有伏軍,但更可怕的,還是城外的強攻。 夜間除了襲營外,罕有戰事,也許電視劇里經常出現舉著火把夜戰,實際上這幾乎不可能發生。 因為火把照耀,能見度很低,指揮都不便,所以但凡夜里攻城,基本上白天都是血戰一日,日夜攻打,連續不斷,為了將城內守軍硬生生拖疲拖垮,代價則是傷亡極大,屬于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手段。 但現在,楊素的軍隊,就在這個時候攀墻強攻! 辛棄疾見了,都不禁露出欽佩,又倒吸一口涼氣。 楊素此舉,無疑是萬全之策。 如果獻城是真,那隋軍殺入城中,足以定下大局,外面的強攻哪怕做了無用功,也是無礙; 如果宋缺故意誘之,那城內的隋軍披甲持盾,即便給他們殺,也非一時之功能夠滅之,為城外大大減輕壓力。 昔日百人敢死! 今夜萬人為餌! 士兵的性命在楊素眼中,顯然只是數字,為達目的,不懼犧牲。 問題是這又何必? 建康并非易守難攻的襄陽,以楊素麾下的軍力,堂堂正正壓至,叛軍絕對抵擋不了,三月之內必然下城,何必為求速度,犧牲如此巨大。 楊素眼中卻閃爍著火光,無絲毫波動。 隋軍傷亡巨大,戰局異常慘烈,才能彌補之前為什么久攻不下的紕漏,至于辛棄疾看出穩妥也能勝,戰局千變萬化,誰又說得準? 唰! 然而下一刻,楊素眉頭突然一揚,向上看去,卻是城內火光沖天,熊熊烈焰仿佛將外面的喊殺聲都掩蓋了下去。 “玉石俱焚?” 楊素冷笑一聲。 就算把建康給毀了,又能如何? 他可不是別的統帥,傻兮兮地沖進去救火。 甚至于看著那煊赫火光,楊素心中一動,誕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要不要趁機屠城? 倘若屠城,嶺南宋家的精銳必盡歿于此,以宋缺馬首是瞻的世家也全部完了。 而建康城內,陳氏皇族、南陳官員和能工巧匠早已被帶入大興,剩下的要么就是普通百姓,要么就是叛軍黨羽。 楊素很了解這些居于天子腳下的百姓心理,都有著強烈的家國榮耀。 先前宋缺攻占建康,也有其里應外合的功勞,防守城池時更是軍民一心,極為賣力。 這便是取死之道,日后稟告楊堅,也有說辭。 當然,最關鍵的目的不是免除后患。 “辛記室,敵人縱火,欲垂死掙扎,建康乃六朝古都,人才薈萃,文物鼎盛,豈容賊子猖狂?你率三千兵馬,平此火劫!” 這一刻,楊素看向辛棄疾,義正言辭。 “嗯?” 辛棄疾心頭一動,他少年得志,三起三落,早就經歷過宦海沉浮,敏銳地察覺到不對。 “末將領命!” 但辛棄疾什么疑問都沒說,帶領三千人馬,沖入建康。 “太子所招寒門,為爭首功,屠城破敵,本帥殺之,以儆效尤!” 楊素目送,已是準備將一口黑鍋,死死扣上。 然而他不知,建康城外的鐘山,密密麻麻的騎兵伏于陰影中。 為首之人,正是宋缺。 此時他身后的宋智宋魯,望向入城的隋軍,震天的喊殺,都露出悲憤之色。 唯有宋缺雙目微閉,臉色古井無波。 一將功成,身后萬骨枯,荒塚新墳,沙場埋忠骨。 自古以來,欲成大事,皆要如此! 等到隋軍四萬直入建康,宋缺猛然睜開眼睛。 “宋家兒郎,隨我沖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