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頁
爸爸,我和哥哥都想你了!從南濟市一別之后,又有近乎半個月沒有見到顧少秋,這幾乎是加上顧少秋出任務的時候,他們少有離開家,離開顧少秋那么久的時間沒見,兩個小家伙格外惦記家里人。當然,家里人也是一樣的惦記,一兩天一次通話,都擋不住那nongnong的思念之情。 爸爸也想你們,出玩的開心嗎?顧少秋一邊開著車子,一邊溫聲道。對于兩個孩子,親手照顧長大,兩個孩子在顧少秋心中的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語。 開心,好多好玩的地方,我們去青島看海,趕海,還撿了貝殼,去錦城看了國寶大熊貓,還有峨眉山的猴子也好可愛西西掰著小手指興奮地向顧少秋分享著他們的見聞,東東在一邊做著補充,小兄妹倆配合的相得益彰。我和哥哥還給您們準備了好多禮物,你和爺爺奶奶姥姥們都收到了嗎?每到一個地方,他們在玩的時候,也會和mama一起挑選各種小禮物惡化土特產寄回京都,算著時間,mama應該是全到家了。 昨天全都收到了,家里人很開心,東東西西長大了,會惦記人了!顧少秋鼓勵的道,回去這兩個小家伙就知道家里長輩們的歡欣和感動,照樣孩子,就是這樣讓人彌足感動。 那您們都喜歡嗎?這一點兒,才是兩個孩子最惦記的地方。這個問題的答案,顧少秋淡淡一笑,一行人回到家里,兩家老人用一句句心肝rou,心肝寶貝,那恨不得把心肝掏出來給兩個孩子的無限疼愛,真真切切的抒發著長輩們的喜歡,也讓兩個孩子倍受鼓舞,一連串的承諾,下一次出去玩還會給家里人帶禮物的。 他們精挑細選的禮物能夠被家里人喜愛,也是一種讓兩個孩子格外歡欣的成就。送禮物的人,和收禮物的人,在一定程度的心情,都是相對的。禮物不需要多么多么貴重,彼此的相互用心,才是其中最珍貴的精髓所在。 第四百八十六章 籌備 就像是林寧和顧二叔一家辭別的時候說的那樣,回到京都,兩個孩子稍做收心,并提前預習了一下一年級的功課,林寧則是略作休息,就開始處理著手頭積累的些許事情,到底,她名下如今產業著實不少,雖然都有各自板塊的職業經理人負責打理著,但是有一些的事情,還是少不了要她出面做個最終拍板定案,猛然走了小一個月,多多少少要處理一些必要事情。 這樣一番忙碌,九月一號開學日悄然而至,東東西西兩個孩子再一次開學,正是要成為一名光榮的小學生了。一號的一大早,兩個孩子就早早地醒來,換上小襯衫搭配九分褲和及膝小裙子的打扮,吃過早飯,背著小書包隨著林寧去新的學校報名。 這也是兩個孩子人生的一個小小的重要旅程,像是兩個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一樣,全家人熱衷的一起出動。顧振華和顧少秋親自送一行人到京都軍區的子弟小學,京都第八小學入口,目送林寧牽著兩個背著小書包的孩子,在林父林母和袁秀琴的陪同下,踏入新的學校。 天底下報名程序基本都是大同小異,因為國情問題,八十年代之后,城市中開始大讀書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這樣的境遇下,孩子也就更加被稀罕,多數都是像顧家這樣,兩家就這么一兩個孩子,都是各家的寶貝,這一代的孩子上學,不再是像以前一樣隨隨便便,像他們這樣全家出動的,也不是少數,甚至比他們還多,也比比皆是。 因著是第一天,哪怕是部隊直屬的子弟學校,軍人也都是做家長的,孩子的人生歷程中,也就這么幾個重要時刻,這些做家長的,也都是在盡力參與。這也就造成了,來的家長比上學的孩子還要多,開學的第一天,校園里近乎人來人往,摩肩擦踵,熱鬧非凡。 兩個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優異,入學成績很好,兩個孩子直接分到了一年級一班,由于人多,一家人只能送孩子們到教學樓門口,只能出一個家長送兩個孩子進教室。照顧著一年級的小朋友年紀小,一年級的教室都是在一樓。 林寧牽著兩個孩子進了教室,兩個孩子來的不算晚,前面兩排坐了不少人,后面零星也有人入座,林寧給兩個孩子挑了個三排靠中間的位置,距離黑板不遠不近,不用吸粉筆灰太多,也能更清晰看到黑板,小兄妹倆坐在一張相連的兩人桌上桌上,他們從出生開始,就沒有分開過,以后估計在大學之前,這樣會成為傳統的延續。 東東,西西,在學校認真聽講,有事找老師報告,mama和奶奶姥姥姥爺就先回家了,中午再來接你們放學!林寧將兩個孩子安頓好,拍了拍兩個孩子的小肩膀,最后給他們整了整衣領和剛剛領到系在脖子上的紅領巾,鼓勵的交代道。兩個孩子不是第一次上幼兒園讓人不放心的小朋友,已經習慣上學的他們,也能夠讓家里人對他們信任的放心。 嗯,mama,您們回去吧,中午再見!兩個孩子對著林寧輕輕地招手作別,對于上學,已經上了三年幼兒園,在這個基礎上,兩個孩子沒有什么不習慣的地方。即使是新的學校,新的環境甚至是新的同學新的老師還有些陌生,但這些mama都和他們說過,這是對他們勇敢的考驗,他們要勇敢的去適應,他們不怕的,小兄妹倆握了握小拳頭,互相小小碰撞一下,給彼此大氣加油鼓勵,他們可以的!所以,兩個孩子對著林寧笑得燦爛,明媚而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