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轟鳴聲還在持續。 一枚又一枚導彈從帝國宇宙戰艦上砸向了大地,目標只有一架滿身金星的聯邦機甲。 但這些導彈無一命中,閑庭信步一樣的聯邦機甲,依然完好無損的奔行在異星的大地上。 在異星上,無論是帝國還是聯邦,原本制造出來的低音速導彈在異星變成了超音速導彈,原本的超音速導彈,在異星變成了超高音速導彈。 動輒幾馬赫速度的導彈,理論上來說驥星河是不可能進行規避的。 但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導彈的加速需要時間,想要達到超音速和超高音速的狀態,需要一定的飛行距離之后才能夠達到。 而此時飛行高度距離地面只有三千米左右的帝國宇宙戰艦,發射的導彈從離開發射架,到命中地面的飛行距離很短,根本不足以讓其達到最高速度。 這就給了驥星河更多的規避時間。 第二個問題是導彈的彈道,并不具備大矢量轉彎的能力。 從加速到命中的過程中,平均速度在1馬赫的導彈,一秒的時間能夠跨越340米的距離,整個命中過程只需要8到9秒。 這個命中時間,同樣也是驥星河的規避時間。 只要先一步做出了有效的規避,持續加速狀態的導彈,就會因為無法轉彎而直接轟擊在大地之上。 全功率模式下,驥星河的速度并沒有達到極限,最低時速180公里,最高時速210公里,不斷進行規避動作的過程中,他的奔行速度不斷的變化著。 預判?計算? 都不存在的。 因為就連驥星河自己,都不確定他的下一個轉向機動動作,是朝著哪個方向。 ‘睚眥’的隨機提醒,驥星河并不會完全執行,他時而聽從,時而反著來。 因為驥星河并不完全相信人工智能程序,聯邦的偽人工智能程序,做出的一切人機交互都是通過計算得到的。 而帝國同樣擁有計算機,理論上來說,如果驥星河一直按照‘睚眥’的提示來進行規避機動,那這艘追擊他的帝國宇宙戰艦,就能夠在一定時間之后判斷出他的動作軌跡。 在目前的速度區間之中,他每秒能過沖刺五十米至六十米之間的距離,按照八秒的規避時間來計算,每一次規避的移動距離在四百米至四百八十米之間。 這是遠超人類極限的速度,而賦予驥星河這種速度的將軍甲,防御力同樣遠超人類極限。 轟然爆裂的火光,讓驥星河所在的位置瞬間被火海所覆蓋。 那是帝國宇宙戰艦投放了燃燒彈,針對異星環境打造的燃燒彈,自身配備的助燃劑,在異星環境中燃燒的過程中并不需要氧氣。 類似于蔚藍星上的鎂條,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燒,并釋放出大量的光和熱。 異星的大氣環境中有足夠其燃燒的二氧化碳。 導彈無法精確命中的時候,帝國宇宙戰艦毫不猶豫的使用了范圍攻擊。 這種燃燒彈產生的熱能,并不能威脅到將軍甲,以及其中的驥星河。 但真正的危機并不是高溫,而是燃燒彈釋放出來的刺目光芒,足以讓機甲戰士雙目短暫失明。 在面對導彈持續轟擊的情況下,看不見的下場是什么呢? 驥星河不需要知道,因為他看得見。 使用了很多聯邦高科技打造的將軍甲,又怎么可能沒有配備相應的防護功能呢? 視角一切正常,火海剛剛出現在驥星河的視線之中,就被他在幾秒鐘的時間里直接跨越。 覆蓋面積超過一公里方圓的火海,沒能阻擋他的步伐,在他沖出火海時,燃燒彈之中的特殊物質,在二氧化碳中燃燒時產生的黑色灰塵,從被他背后的火海中升騰了起來。 火焰將熄,轟鳴聲暴起。 那是帝國宇宙戰艦趁機投放的各種炮彈、導彈,想要對火海區域,以及驥星河可能脫離火海的區域,實現全覆蓋式的打擊。 其中最具威脅的,就是子母式高爆彈頭。 擁有二次精確制導能力的特殊導彈,在沒有命中地面之前就已經在空中轟然爆裂。 數百顆高爆彈頭布滿了天空一樣,砸向了剛剛脫離火海的驥星河。 四百米左右的規避距離,根本不可能脫離這數百枚高爆彈頭。 要被命中了嗎? 這是心月狐號宇宙戰艦艦員們擔憂的心聲,并不是驥星河的心聲,他完全不擔心他現在的處境。 在他沒有下達任何指令的情況下,‘睚眥’就在第一時間做出了應對。 緊急狀態下的自主應對方法,即向著天空投放干擾彈。 像是書包一樣的多功能機甲戰術套件,猛然向天空中投放出了數十枚干擾彈。 這些體型并不大的干擾彈,出現在空中之后同樣有了二次爆裂,幾十枚變成了上百枚,迎著從天而降的高爆彈頭就撞了上去。 或者說,是那些高爆彈頭主動撞向了干擾彈。 轟然聲并不夠濃烈,換成是蔚藍星的大氣環境,現在的驥星河肯定已經感受到了什么叫做震耳欲聾。 利用干擾彈清空的安全區域內,驥星河在周圍的高爆彈頭砸在地面并轟然爆開時,不知道第多少次做出了轉向機動,繼續規避著來自于天空中的火力攻擊。 他的干擾彈已經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