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顧青忍不住這樣嘆息一聲。 小吳村雖然地處蜀地,但就算是早幾十年,也不是誰都會蜀繡的,更別說是學到其中的精萃了。 到了三十幾年后,再想看到這些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大部分都只有在博物館里,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顧青倒是不知道,原來自己的舅媽,竟然也會蜀繡,聽楊秀蕓的意思,似乎水平還不低。 與此同時,顧青的心里也生出一個想法來。 不過 現在說什么都還太早了,怎么也要看看舅舅一家現在是個什么情況再說。 先將這些都壓下,顧青笑著道:媽,現在可不是前幾年了,您現在就可以把那件旗袍拿出來試一試嘛。 顧白也在一旁幫腔:對啊,媽,我們都還沒見過您穿旗袍呢! 兩人都鼓動著楊秀蕓。 楊秀蕓最開始時是半點都沒有這個意思的,不過她心里對于這件旗袍本就一直是帶著遺憾的,再被顧青和顧白這樣一鼓動,心里倒也真的漸漸有了些意動。 顧青見狀又道:媽,這是在咱們家,又沒有外人在,試一試又有什么關系?要是您還覺得不好意思,那我把院門關上好了,絕對不會有其他人看到的,在我和小白面前,您總不會還不好意思吧? 楊秀蕓想了想,倒還真是。 于是,在顧青和顧白的催促之下,楊秀蕓半推半就的去屋里找起了那件旗袍。 楊秀蕓和顧國章結婚已經有快二十年了,當年這件旗袍還是楊秀蕓的大嫂林淑芬在她出嫁的前一天晚上偷偷塞給她的。 在那個年代,旗袍這種東西可都是會讓人與封建殘余想到一處去的,所以一個給的小心,一個收的小心。 也正因為這樣,楊秀蕓連試穿一下都不敢,嫁到顧家之后就帶著不舍將這件旗袍壓到了箱底去。 一晃就是近二十年過去了,因為被壓得太深,這件旗袍上已經多出了一些極深的折痕,看得楊秀蕓心疼得不得了。 那是一件用上好緞子做成的旗袍,大紅的緞子上繡著并蒂蓮,配色看起來讓人賞心悅目,半點都不會覺得老氣,再加上精致的滾邊和盤扣,很容易就能讓人心折。 后世有種說法,每個女人的衣櫥里都應該有一件旗袍。 顧青那時候對這些毫不在意,對這樣的說法當然就更不以為然了,但現在,看到被楊秀蕓珍藏了近二十年的這件旗袍,她對于這樣的說法便也有了些認同。 真漂亮!她不由得贊嘆道。 就是對此絲毫不通的顧白,也極為贊同地連連點頭,還催促道:媽,你就趕緊試試看吧。 楊秀蕓本就意動,再有顧青和顧白的催促,再加上這里也是在自己家,不會有外人看到,于是便也拿著旗袍回屋換了衣裳。 等到她有些扭捏地穿著旗袍走出來,顧青和顧白都看得一愣。 楊秀蕓本就生得秀氣,只不過在這鄉下地方,平時并不注重,也沒機會好好打扮,穿著那些不是藍就是灰的衣裳當然也就顯得有些灰撲撲的,現在這鮮亮而又精致的旗袍一上身,自然也就變得與之前完全不同了。 顧青先是將楊秀蕓上下打量了一番,直到楊秀蕓都有些不自在,想要去拉扯身上的旗袍,卻又礙著手上有繭子,怕將緞子給勾了絲,因而手腳都有些不知道要怎么放了,她才拉著楊秀蕓坐下,媽,您先坐下。 然后,就在楊秀蕓的疑惑之中,拿出梳子開始給楊秀蕓梳頭。 楊秀蕓的頭發很長,梳成了兩條麻花辮垂在兩側,這是這個年代最常見的發型了。 第71章 謝謝 在楊秀蕓和顧白的疑惑之中,顧青動作利落的把楊秀蕓的辮子解開,又三兩下的便將這一頭的長發簡單的盤了起來,最后再找了幾根黑色的細卡子別住固定好。 做完這一切,顧青將楊秀蕓拉起來站到了家里那面缺了一個角的穿衣鏡前。 這年頭,就連穿衣鏡也不是誰家都有的,許多人家里頂多也就只有一面小圓鏡子,能照著臉就差不多了,想要照全身,那可就是做夢了。 顧家的這面穿衣鏡還是顧國章從家具廠里拿回來的,原是要鑲在家具廠的一個衣柜上的,結果鏡子不小心被打破了一個角不能用了,才被顧國章花了低價買回來放在了家里。 就這,在村里都是獨一份呢。 只不過,從前就是有這穿衣鏡,楊秀蕓也沒怎么照。 畢竟,每天都是穿著那么些衣服,也實在是沒什么好照的不是。 所以,這時看著鏡子里那個穿著大紅色旗袍,頭發盤起來露出脖頸,看起來盡顯優雅的女子,楊秀蕓一時之間都不敢確認這是自己。 就是顧白,也因為楊秀蕓這樣的改變而驚奇不已,一直圍著楊秀蕓來回轉著圈。 倒是顧青,她看著楊秀蕓腳上穿著的那雙白底黑幫的布鞋,在心里搖了搖頭。 要是有一雙高跟鞋就好了。 楊秀蕓腳上穿著的布鞋是自己做的,用家里省下來的碎布頭一層一層糊起來做鞋底,再剪了鞋面一針一針的納上去,也就是所謂的千層底。 這樣的布鞋穿著確實舒適,但看起來還真是不好看,配這旗袍更是有些辣眼睛。 不過,現在也就這樣的條件了,別說是楊秀蕓沒有,就是去縣城的百貨大樓里,也不見得能買到一雙高跟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