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頁
大明重農抑商,重文輕武,對武將的訓練向來是匱乏的。 池仲容等人出身草莽,是浰頭災民。他們游走于山林之中,將宣府鎮軍引上山。 宣府鎮軍將領雖久鎮邊關,熟悉小王子以及北元軍的作戰方式,但他們交戰,從來都是在城外寬闊的平原之上,從未有過山林游擊。 面對神出鬼沒的池仲容,宣府鎮軍很快潰敗,被分散開逐一擊破。而將領派出的傳令兵,也因不熟悉山林地形,有些誤入沼澤喪命,有些則是主動走進了池仲容的陷阱之中。 這導致,大同守軍,包括顧帆,根本不知道宣府鎮援軍已經全軍覆沒的消息。 池仲容搜刮了宣府鎮軍的物資,讓手下換上他們的盔甲,自己拿上軍印文書和兵符,大搖大擺地帶著人從山上下來,進入大同府。 顧帆早年跟隨朱敬守在遼東抗擊建州女真,之后一直負責中原事務,并沒有見過宣府鎮將領。 他檢查過文書后,開城門放行。 好在顧帆不是那么愚蠢,沒有把大同的布防圖交給池仲容,只是將他們編入守城軍中,統一聽候調配。 池仲容的勢力滲透入大同守軍中,嚴重動搖了軍心。 顧帆發現這件事后,下令嚴查到底是誰在散布謠言,一經查處,格殺勿論。 池仲容損失幾人后,覺得軟的對顧帆不起作用,于是準備直接趁亂擊殺顧帆,奪取大同的控制權。 不知道是上天相助還是什么,補充完糧草的小王子軍隊在此時卷土重來,以騎兵架盾先行,至城門下搭建云梯。 池仲容奉命守北城門,還得到了兩門火炮。顧帆則率領主力軍在東城門應戰小王子大軍。 混亂中,顧帆聽到了震天的火炮聲響。 他一把抹掉臉上的血污,揪住斥候的領子大聲質問。 “不是說北面沒有小王子軍隊嗎??!” 斥候殺紅了眼,顧不得什么禮數,大喊說。 “將軍,北面的確沒有敵情!” 那炮聲是怎么回事? 顧帆臉色一變,擊退北元大將后快速離開戰場,退至身后的鶴翼陣中,想要尋找北城門的傳令兵。 “將軍,北城門叛變,正在炮轟街巷!” 顧帆一陣眩暈。 “鄭啟!” “末將在!” “帶兵,收復北城門?!?/br> “鄭”為國姓,鄭啟則是早年被太/祖賜予國姓的鄭家后代,雖說算不上貴族,但身份地位比一般的平民還是要高很多的。 如今大同內憂外患,顧帆非常懊惱,后悔當時為什么沒有再仔細核實宣府鎮軍的身份。 戰事持久,小王子軍隊糧草補給充足,士氣高漲。而顧帆的守軍則因為多日圍困,開始動搖。 戌時,北城門傳來消息。 鄭將軍戰死,他率領的三百余人,全都被殺或是被俘虜。 小王子部落似乎發現北城門異動,已經開始集結軍隊向北城門去了。 “尸體呢?!?/br> 傳令官咽了口唾沫。 “將軍,撤吧?!?/br> “大同守不住了?!?/br> 顧帆陷入了沉默。 半晌后,他聽見了自己干澀的聲音。 “棄城?!?/br> “通知全軍,往迎輝門方向,退出大同?!?/br> 小王子分散去北城門的兵力,正好給了顧帆突出重圍的機會。守城軍浴血奮戰,終于是成功送顧帆出了城。 顧帆出城后,直奔中都,建立最后一道防線。 池仲容與小王子軍隊正面碰上,倒是殺了個有來有回。 不過獨木難支,正當池仲容準備放棄大同時,斥候回報,朱敬守帶領的大軍正在向大同靠近。 池仲容將計就計,協助朱敬守與小王子軍隊戰斗。 小王子再次被朱敬守擊退,大將蘇德昂沁斃與朱敬守劍下。小王子大驚失色,連忙指揮軍隊向后撤退十里。 可池仲容恩將仇報,早在城中布下陷阱,偷襲了入城的朱敬守。 小王子發現大同城內守軍似乎已經換了一批人,而且這批人與朱敬守關系并不好。于是他停下攻擊,采用迂回綏靖的政策,屢屢派人去大同求和。 一開始,池仲容還會毫不猶豫誅殺北元派來的使者。 不過后來,他被利欲熏黑了心,竟答應坐下來和小王子談判。 小王子知道這個池仲容想做皇帝,所以言語中處處透著恭敬,直言自己只是想要殺光朱家人,為先祖雪恥報仇,并沒有奪權建立新朝的意思。 他還說,如果將來池仲容能當上皇帝,他愿意聯合建州女真,一同歸順于新朝。 池仲容答應了小王子,兩方休戰。不過這事有個前提條件,就是池仲容必須殺了朱敬守,以絕后患。 斥候探查到朱敬守已經進入山林,池仲容大笑著跟小王子保證。 “先前山林中的毒瘴本就是為朱敬守準備的,現在他不請自來,不是正合你我的意思?” 小王子愣了一下,也笑起來。 兩人端起酒,用力地碰杯,暢飲而盡。 碩大的酒碗掩蓋住了小王子眼底復雜的光芒。 都說中原繁榮、發達,部落中的人都向往著富饒的中原,和他們的文化。 可面前這個中原人,他心狠手辣,不顧同族情誼,連畜牲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