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書迷正在閱讀:女相(NPH)、她圈住了我、斗羅之開局攻占圣魂村、一個好久不見的朋友、傲嬌小女傭:總裁撩上癮、獨家蜜愛:老婆大人休想逃、絕地求生之升級狂人、絕世龍婿、離婚后傍了好多金主(NPH)、只有神知道的世界gl(快穿、變態辣)
簡夏撇撇嘴說道:“現在長安也都在討論這個呢,上次江倫還和我討論這個問題的?!?/br> 崔若韻說道:“沒有工業化生產,哪里有什么民族主義思潮,什么家在國上,那是不是因為在農業時代國家無法提供社會福利,依靠家族報團取暖才能生存下去?!?/br> 崔若韻繼續說道:“農業時代,大宗大族可以更好的抵抗天災,就是我們剛進入工業化時代的時候,農村地區依然要多生兒子,有兒子才有勞動力,有勞動力才有人手種田,才能不被人欺負?!?/br> “其實宗族的衰退,是因為工業化導致的城市化,原子化的家庭出現后,大宗族自然就解體了?!?/br> 簡夏驚訝的問道:“現代社會不是也有什么大家族嗎?那個什么娛樂明星,不就是某個宗族的子弟嗎?” 崔若韻笑著說道:“他那個能算什么宗族啊,頂多算是同姓的人辦了一個交流會,你沒看到大唐那些大家族嗎?他們生產生活都聚集在一起,這才叫真正的宗族?!?/br> “不是說了嗎,城市化是最好的避孕藥,城市化也是最好的鏟除宗族的辦法?!?/br> “城市生活水平提高,人們不需要抱團在一起,就能生存下去,教育、醫療這些服務,也不需要通過宗族互助解決,那大型宗族自然就解體了?!?/br> “你自己家能活下去,你愿意和你家的親戚住在一起嗎?” “不談親戚一起住,如果你和江倫結婚了,你愿意和他父母住一起嗎?” 簡夏立刻搖頭說道:“不愿意不愿意,我可以請保姆!” “這不就是了,如果不是為了生存,誰愿意和家族聚居在一起啊,你看紅樓夢里,大家族之間的矛盾有多少?!?/br> 簡夏連連點頭,她覺得崔若韻說得很有道理。 “原來城市化這么多好處啊?!?/br> “這是當然了,城市人口密度大,能夠容納更多的人口,能夠提供更多的崗位,能夠更低成本的提供教育和醫療服務,當然要比鄉村更高效?!?/br> “而更高素質的城市人口,也能夠從事更高級的崗位,創造更高的價值?!?/br> “雖然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但是一個產業工人能夠創造的社會價值,肯定是高于一個農業人口的?!?/br> 簡夏又問道:“這和民族主義又有什么關系?” 崔若韻答道:“當然有關系,工業時代,傳統的家族關系解體,人們自然要尋找更高的認同?!?/br> “最早的民族主義,往往是從一座城市開始形成的,比如倫敦人會歧視外地人,倫敦就是一個層次的認同實體?!?/br> “對外的時候,倫敦人取代了家族姓氏,成為了另外一個符號,最早的身份認同就出現了?!?/br> 簡夏疑惑的問道:“大唐也是如此啊,比如我們自稱隴右人,長安自稱長安人那樣?!?/br> 崔若韻搖頭說道:“不一樣的,在工業時代,城市和城市是競爭合作的關系。倫敦的商品賣到巴黎,整個倫敦所有人都能從中收益,商人有錢賺,工人有工作,城市就有更多的錢進行市政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br> “這個身份認同擴大了整個國家,英國人通過殖民主義享受低價的方糖和咖啡茶葉,英國的海盜艦隊掠奪商船給英國增加海軍軍費,從這個時候開始英國人這個概念才開始真正凝聚成功,也才有了民族主義或者愛國主義這個詞?!?/br> “近現代的愛國主義,不是少數精英階層的道德追求,而是一個國民身份能夠帶來的認同感和身份實惠,這不是單方面的愛,而是一種付出和回報的關系?!?/br> 這下子簡夏說道:“江倫也這么說的,如今隴右更像是一個經濟概念,而不是地理概念了,隴右人反倒是看不起長安人了,啊哈哈?!?/br> “隴右商人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建立隴右會館,免費讓其他隴右人居住,各種冠以隴右名號的特產也暢銷全大唐?!?/br> 崔若韻說道:“確實如此,這就是初步的身份認同了?!?/br> 簡夏突然提起頭盯著崔若韻說道:“沒想到你竟然認同殖民主義?” 崔若韻倒是淡定的說道:“工業黨都是需要資源、勞動力和市場的,如今這個時代,殖民自然是獲取這些最好的辦法了?!?/br> “不過也別著急,還有大唐這個龐大的市場可以發展,我們隴右最近的商品不是又好賣了嗎?” 隨著戰后的經濟復蘇,需求也開始恢復,隴右的商品又開始暢銷起來。 前段時間過剩的產能得到了消化,隴右的商人們將商品帶到了更多的地方。 轟轟烈烈的隴右機器再次加足了馬力,同時玩家也在將更多地區拉入隴右的經濟圈中。 山丹牧場,這座大唐最大的牧場,如今已經成了隴右最大的畜牧業基地和奶業基地。 經過兩年的培育,鄭和也在西域傳來的奶牛品種中,和本地雜交出了一種產奶量大的奶牛品種,這種奶??梢蚤L期穩定的產奶,而鄭和又拜托崔若韻搞出了一條巴氏殺菌的灌裝生產線,經過巴氏殺菌的牛奶可以儲存更長的時間。 通過火車運輸,這些牛奶送到了更多的城市,奶制品的加入讓隴右新一代的個頭有了顯著的提高。 山丹牧場如今在整個西域都打響了旗號,鄭和談下了一筆大生意,現在坐在前往可汗城的馬車上。 這輛馬車是定期從張掖發車的班車,每天上午下午各有一輛向可汗城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