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書迷正在閱讀:女相(NPH)、她圈住了我、斗羅之開局攻占圣魂村、一個好久不見的朋友、傲嬌小女傭:總裁撩上癮、獨家蜜愛:老婆大人休想逃、絕地求生之升級狂人、絕世龍婿、離婚后傍了好多金主(NPH)、只有神知道的世界gl(快穿、變態辣)
三大葉護想了想,似乎也沒有什么反對的理由。 李光親曾經游歷過三大碑林城,她拉著三大葉護許諾,新可汗不會限制三大葉護的特權,一切都和牟羽可汗時期一樣,他們享有同樣的權力。 得到了這樣的承諾,三大葉護更沒有了反對的理由,而且三大葉護中的仆固葉護,本來就是仆固家族在草原的分支,和李光親也算是同宗同脈,李光親成為攝政可敦,對他們自然是更有好處。 三大葉護是整個回鶻最強大的三大部落首領,他們都支持李光親,那事情就沒懸念了。 七天后,按照回鶻的習慣,將牟羽可汗的尸體放在了可汗城外的一處帳篷里,在李光親的帶領下,可汗長子莫賀達割破了自己的臉頰,將血液撒在帳篷前。 李光親抱著莫賀達,給他止住傷口,帶著他騎馬繞著帳篷走了七圈。 緊接著其他貴族頭人,都開始繞著帳篷繞圈,等到所有的貴族都繞過圈,可汗城的牧民也遠遠的繞著帳篷繞圈。 回鶻人原本是不建造陵城的,不過李光親還是決定在距離可汗城三十公里的地方,給牟羽可汗建做一座新的碑林城,并且將牟羽可汗葬在那座新的碑林城中。 眾多貴族們自然是支持這項決定,一座新的碑林城就意味著可以多一名葉護,大家就有了新的上升通道。 大唐宣慰使張可達對于這樣的結果十分的滿意,大唐和親郡主成了攝政可敦,那更加方便大唐控制回鶻了,他和陸安雅交談了一陣后,就任命陸安雅為大唐宣慰副使,負責在可汗城的工作。 可敦上任之后的第一道命令,就是驅逐了那些向牟羽可汗傳教的祆教僧侶。 李光親的意思也很簡單,你們祆教不是說光明圣子能夠抵御黑暗,百邪不侵嗎?怎么牟羽可汗一下子就被毒死了? 這還不是說明祆教是欺世盜名之輩,傳播的都是些沒用的邪說? 經過可敦的宣揚,確實對祆教的聲望打擊巨大,不少僧侶只能離開回鶻,尋找新的傳教地點了。 接下來,李光親又做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決定,他要為可汗從隴右請幾名漢人老師。 這個決定再次遭到了貴族頭人的反對,可是李光親依然以教育可汗“乃是家事”,沒有理睬這些反對聲,再一次派出老臣俺達協理發前往隴右報喪,同時請求越王向年幼的可汗請幾位隴右的“名師”。 俺達協理發接下了這個任務再次出發,草原上的風暴逐漸平息了下來。 雖然風暴暫時平息了,但是李光親也只是利用可敦的身份和大唐的虎皮壓下去的,回鶻內部依然矛盾重重,雖然都有可能會爆發。 隴右的商品源源不斷的涌入回鶻,而回鶻人只能用牛羊、牛奶、奶酪這些畜牧產品來換取大唐的商品,這種貿易又讓回鶻自己本來就缺乏的食物開始匱乏,要不然今年雪災死了不少人,春天的食物就要不夠吃了。 可是雪災死人畢竟是少數年份,草原上的人口畢竟是增加的。 陸安雅和張可達騎著馬,看著流淌過王帳城的金川,陸安雅說道: “我已經向越王殿下寫過信了,一味掠奪式的經濟殖民只能加劇回鶻人對大唐的反感,這種經濟壓制必然會在今后造成更大的反叛?!?/br> 張可達也點點頭,從前扶持經濟買辦的方法,雖然分化了回鶻人內部,但是也沒有減少回鶻人對大唐的厭惡。 張可達也嘆息了一聲說道:“這個月的貿易量越來越低了,用商人玩家們的話說,‘這些回鶻窮鬼已經榨不出油水來了’?!?/br> 陸安雅說道:“所以一味竭澤而漁是不可取的,更何況這條河就在家門口?!?/br> 張可達問道:“所以你的想法是什么?” 陸安雅說道:“我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淘汰落后技術產能到回鶻,讓回鶻也能跟著吃到發展的紅利?!?/br> “比如隴右的棉毛紡織技術已經到了蒸汽機時代了吧,草原上有很多河流,可以使用水力紡織機,如果能夠淘汰那些落后的水力機到草原上,那草原也可以發展毛紡織工業?!?/br> “除了紡織業,我聽說山丹牧場也有很多先進的畜牧業技術,我們也可以和山丹牧場合作,讓他們在草原上做畜牧業實驗啊,引進一些新的畜牧業技術,增加畜牧業的產量和質量?!?/br> 張可達也在思考,陸安雅說的確實沒錯,之前回鶻百姓的家底都被大唐商品掏空了,如今銷量下滑,那就是牧民真的沒錢了。 一群沒錢的窮鬼,那是真的要出事情的。 這段日子送到草原上的商品,遭遇劫匪的概率也比以前高了很多,張可達也正在頭痛這件事。 陸安雅的這一套發展理論,其實張可達也是清楚的,這就是戰后亞洲發展的模式,頭雁模式。 戰后亞洲的經濟復蘇堪稱經濟奇跡,其實道理也是非常的簡單,那就是先發展的國家作為頭雁領飛,然后后面的國家拿著前面國家的淘汰產能跟著飛,最后實現各個經濟體的發展。 最開始的頭雁自然是戰后得到大量美援的扶桑了,緊接著就是棒子國也吃到了發展紅利,最后是我們接受了最后的遺產。 不過張可達考慮的要比陸安雅要多,淘汰技術是一件敏感的事情,如今隴右內部對于技術擴散的態度也相當的不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