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書迷正在閱讀:女相(NPH)、她圈住了我、斗羅之開局攻占圣魂村、一個好久不見的朋友、傲嬌小女傭:總裁撩上癮、獨家蜜愛:老婆大人休想逃、絕地求生之升級狂人、絕世龍婿、離婚后傍了好多金主(NPH)、只有神知道的世界gl(快穿、變態辣)
韋應物和顧況也站起來:“我等家貧,亦可出力!” 眾人紛紛站起來響應。 王成偉對著紅娘說道:“那就從這位紅娘的宅子開始,王某雖然蓋不起廣廈千萬間,卻可以先為眼前人渡過難關!” 第四百七十四章 禮法的bug 明月樓就在國子監前的廣場上,王成偉的《琵琶行》很快就傳到了國子監里。 如今戰亂還沒有平復,很多學子還沒返回國子監。 但是此時國子監內也返回了近一千名學子,大唐的教育中心也在逐漸恢復元氣。 國子監,是大唐的學術領導機構和綜合性大學。 相當于后世的教育部和清北高校的合體。 從三品的國子監祭酒是國子監最高官員,統轄其下設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等,各學皆立博士。 在國子監讀書的被稱作監生,在國子監讀書也要參加科舉考試的,但是監生可以自動獲得考生資格,而不需要占用州郡的推薦名額,所以不少長安城外的學子也會想辦法進入國子監,先獲得考生資格。 也因為國子監的教育水平高,生源好,所以國子監中舉的人數也不少。 本次科舉進士科就有十人出自國子監,所以求學的士子非常多。 據說在開元盛世的時候,在國子監進學的學生就有八千人! 不過現在經過戰亂,國子監內只剩下一千人。 但是這一千人也都是大唐讀書人的種子,是學習氣氛最濃的地方。 這國子監中,國子學是門檻最高的,只有三品以上官員的子弟,才有資格進入國子學中進學。 接下來是太學,優秀的勛貴官員子弟,以及一些經過地方上推薦享有才名的寒門讀書人,也可以去太學學習。 四門學則是算學、馬術、射術等儒家經典之外的雜學,這是為了培養武將或者吏員的地方,人數上比不上太學生,在國子監中地位偏低。 不過大唐的教育還是比較注重全面發展的,就算是國子學和太學的學生,也是需要學習這些科目,只是不作為考核要求罷了。 除了教育機構之外,國子監還是全國官方學院的管理機構,也要承擔不少學術性的工作。 國子監內還有一座圖書館,這是僅次于秘書監圖書館的大唐第二大圖書館。 偽燕雖然對長安有破壞,但是對于國子監還是尊重的,并沒有對國子監的圖書館進行破壞。 此時在藏書樓中,一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正捧著一本書津津有味的讀著。 “君卿,你果然在這里!” 另外一個年輕人走進了藏書樓,對著這個年輕人說道: “你看這種有什么用,科舉考試考《唐會要》嗎?” “別看了別看了,聽說昨日狀元公在明月樓作了一首千古名篇,明月樓老板今日讓人免費登樓看詩,我們快點過去看看!” 這個叫君卿的年輕人搖頭說道:“狀元公的詩昨天不就傳遍了國子監了嗎?確實是曠世好詩,但是詩詞昨日已經品了,今天還去看什么?” 另外一個年輕人說道:“看狀元公的真跡??!” “狀元公又不是以書法出名,看他的真跡還不如臨摹顏侍郎的真跡呢?” “這???” “我還要繼續看書,自己去看吧?!?/br> 就在這個時候,另外一名監生跑過來: “杜君卿,監學找你!” 監學,就是國子監排名第二的官員,官至正四品。 如今國子監祭酒是禮部侍郎顏真卿兼任,禮部的事情多,顏真卿也不怎么來國子監。 主持國子監日常事務的是國子監監學劉秩。 這位劉秩也是家學淵源,他父親是著名史官劉知幾,曾經編寫了《則天實錄》和《中宗實錄》,還私撰了《史通》一書。 劉秩是在房琯的舉薦下入仕,后來房琯被貶為河西節度使后,也被貶官外放。 不過他官聲不錯,學問也很好,就被皇帝召回擔任國子監的監學。 劉秩和史學家父親一樣,都是一個喜歡研究史書的人。 不過和父親寫《史通》這種歷史學理論的書籍不同,劉秩更喜歡史書中關于政治體制的部分。 劉秩喜歡研究的是各個朝代的政治制度,他曾經寫下過一本《政典》三十五卷,詳細論述從三皇五帝到上皇時期的國家政治制度,以及各個官職權力的變遷。 而這個名叫杜君卿的年輕監生,大名叫做杜佑,也是一名喜歡研究政治制度的讀書人。 他和劉秩是忘年之交,不過兩人都是私交,讓人傳喚去面見還是第一次。 杜佑疑惑的來到了劉秩的辦公室,只看到在堆滿了書籍的書桌后,一個中年官員正在寫著公文。 “君卿,且等我寫完這個?!?/br> 杜佑老老實實的等劉秩忙完了公務。 劉秩這才抬起頭說道:“君卿,這次喊來過來,實在是有一件棘手事?!?/br> “裴尚書下文,讓給禮部、國子監一起議一議,要用何種禮儀來迎接上皇?!?/br> 杜佑一聽,就知道這確實是一件麻煩事情,而且是最麻煩的事情。 上皇畢竟是曾經主宰天下四十多年的天子,又是皇帝的親父親,大唐也提倡孝道,如果讓皇帝走正門進長安城,上皇走側門進長安城,那恐怕有違圣人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