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書迷正在閱讀:女相(NPH)、她圈住了我、斗羅之開局攻占圣魂村、一個好久不見的朋友、傲嬌小女傭:總裁撩上癮、獨家蜜愛:老婆大人休想逃、絕地求生之升級狂人、絕世龍婿、離婚后傍了好多金主(NPH)、只有神知道的世界gl(快穿、變態辣)
不少玩家考生都打起了退堂鼓,進士科一次錄取二三十人,這錄取幾率實在是太低了。 很顯然只需要考貼經和實務策的明經科,對玩家來說是更好的選擇。 已經有的玩家默默做了選擇,王成偉繼續說道: “除了進士和明經之外,這一次朝廷還開了明法科、明字科和明算科,不過這些考試都不是科舉正途,日后能做的官也有限,我建議大家還是不要考慮了?!?/br> 眾人紛紛點頭,大唐以進士為貴,明經次之,其他途徑進入官場的,都被視作走的歪路。 在大唐做官,也只有進士科和明經科能走的最遠,這十七名從隴右來長安趕考的玩家們,終于到了選擇的時候。 在去禮部報到之后,王成偉在內的七名玩家,最終選擇參加進士科的考試。 剩余的十名玩家,則選擇參加明經科的考試。 等到所有的玩家都選擇完畢后,朝廷開始封鎖貢院,這場萬眾矚目,新皇登基之后的第一場科舉考試,終于就要開始了! 對于從長安百姓過來說,這一次科舉考試同樣的熱鬧。 天下還沒有平定,但是朝廷再開科舉,確實讓長安百姓看到了天下平定的兆頭。 長安的街頭巷尾,都在討論這一次科舉的結果。 按照往日來說,長安和洛陽兩京的士子,能夠占到錄取士子的三成。 這除了因為長安和洛陽的繁華,讓兩京士子的能力比其他州府的士子高。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京師參加科舉的權貴子弟很多,這些權貴子弟要比寒門士子更容易考中。 長安的百姓還有驕傲的,他們都在討論這一次長安的進士能夠有幾人。 甚至有的茶肆都開出了賭局,討論這一次的科舉里,京師的考生能有幾人考中進士。 貢院之中,禮部的官員正在清理考場,做著最后的準備工作。 這些差役中有不少都是長安光復之后才招募的,那些熟悉科舉考試流程的老吏,不少都失散在了長安失陷的時候,所以這一次的科舉考試比起從前潦草了不少。 貢院也只是簡單的修整了一下,至德二載的考官們住進了貢院的廂房。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吏部尚書裴冕親自擔任知貢舉,這在大唐科舉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這也顯示了朝廷對于這一次科舉考試的重視,讓一位現任宰相擔任知貢舉,同時也是抬舉了這一次中舉考生的地位。 往屆的知貢舉也就是禮部的侍郎擔任,這等于讓考生們中舉之后就有了一位宰相的座師。 貢院中點燃了燭火,裴冕對著其他考官交代最后注意事項。 裴冕是當朝宰相,又是主考官,他當然是不會親自閱卷的。 負責閱卷的,是從禮部、國子監和御史臺抽調的年輕官員,這些閱卷官只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都是進士及第出身的官員。 每一份考卷要經過五名閱卷官的手,進士科最先考察的就是詩賦,只不過閱卷官并不考察詩賦的文學性,只是判斷考生做所的詩賦,是不是符合考試要求,符合平仄和押韻的要求。 只有五名閱卷官都在考卷上畫了圈,考卷才能進入下一輪,送給同考官閱覽。 同考官是禮部的主事,國子監的教授等一類的中層官員,同樣也都是進士及第出身的官員。 同考官會考察所做詩賦的優劣,同時五名同考官閱卷,每一個同考官認可的考卷,會在卷子上用朱筆畫一個圈。 一般情況下,只有三個圈的考卷,才能進入第三輪,也就是送到主考官裴冕的面前閱覽。 最后能夠決定是否中第的,就只有主考官裴冕一個人了。 除此之外,只要是進入第二輪的考卷,就算是沒送到主考官的面前,主考官也有權從黜落的卷子里提出來。 這也是為什么考生在參加科舉之前要行卷的原因,如果能在主考官心中留下印象,即使沒有過第二輪,那也能夠被主考官將考卷撈出來,多一次中舉的機會。 裴冕交代了一下詩賦考試的要點,將貼經考試的題目下發之后,咳嗽了一聲說道: “本次科舉,是陛下登基以來的第一次科舉,實務策的題目是陛下親自出的?!?/br> 在場的同考官和閱卷官全部跪下來,只聽到裴冕說道: “陛下說了,這一次科舉,詩賦和貼經的標準可以放的低一些,最重要的還是實務策的部分,朝廷要選拔一批能通實務的人才?!?/br> 裴冕清了清嗓子說道:“本次實務策的題目是——‘文質再而復’?!?/br> 第四百四十八章 釋題 大唐的科舉考試,還沒有發展到后世明清那種變態的地步。 王成偉報名參加的是進士科的考試,貢院門口的兵丁只是認真的搜查了一下的身體,確認他所攜帶的筆墨紙硯沒有問題,然后就放他進了貢院。 大唐是科舉制度的初創階段,科舉考試雖然已經是上下關注的大事,但是依然有很多的高級官員不是走的科舉這條路。 大唐有三分之一的宰相是進士出身,但是也有三分之一的宰相不是通過科舉進入官場的。 如今的科舉考試,還沒有像后世明清那樣,成為普通人階級跨越的唯一通道,換句話說還沒有卷到那個地步。 甚至可以說這個時代的科舉制度還是很粗糙的,不僅僅場外cao作因素很多,場內作弊也在不斷的發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