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趙桓皺起眉頭來:“怎么會少了一半?陳俊卿呢,讓他來見朕!” “他在外面?!?/br> 趙桓掃了一眼旁邊的王奎安,王奎安心中一凜,他感受到了皇帝目光中的怒意。 連忙行禮,轉身便小跑出去。 出去后,見轉運官陳俊卿便在外面侯著。 他給陳俊卿使了一個眼神,后者心知肚明。 這陳俊卿是靖康十二年的進士,可是正兒八經的學霸,皇帝一直十分賞識他的才能。 否則怎么可能以他二十九歲的年齡,就讓他負責了御林軍西征的轉運官。 陳俊卿走進來,行禮道:“臣參拜陛下萬安?!?/br> 趙桓心中有怒火,但語氣卻是如常:“陳卿,糧草為何減了一半?” 陳俊卿不敢辯駁,他從袖口掏出一封信,呈遞給趙桓。 這信正是高昌經略使李光寫的。 宋軍此次西征有兩條糧草線,一是高昌,二是北府。 高昌由李光負責,北府則由陸宰負責。 這兩地的糧草,都是從河套運過去的。 河套本身是糧食生產旺盛的地方,但也需要從中原和南方調派。 不過,按照這幾年朝廷的規劃。 早在幾年前,就有大批糧食被源源不斷運輸到河套路。 在河套路建立了大型屯糧倉庫有百余座。 再加上從中原到河套路的公路網基本已經完成了,要運輸糧食輕而易舉。 按理說,不會出現糧草短缺的問題。 趙桓看完李光的信,劍眉已經鎖起來。 按照李光的說法,從河套路調來的糧食突然減少。 這一半的糧食已經是高昌的極限,如果再增加,高昌的民生會崩潰。 唐恪在搞什么? 這個時候掉鏈子? 不可能!唐恪辦事一項以沉穩著稱,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出差錯。 除非是發生了別的事? 趙桓心頭一沉,預感到后方肯定出事了。 趙桓漸漸舒展開眉頭,語氣平和問道:“現在的糧草,還夠多久?” “回陛下,尚有兩月?!?/br> 趙桓沉默片刻道:“此事是絕密,誰若傳出去,朕誅他九族!” “是!” 入夜,趙桓在營帳中輾轉反側,直到很晚才睡著。 這一仗,必須盡快打完。 絕不能和耶律大石打成膠著戰。 但也不能急功近利。 第二天,趙桓像往常一樣檢閱軍隊,和將軍們一起討論佯裝渡河之策。 岳飛則在東線的渡河之戰中,與耶律大石麾下的大將耶律德元展開了一場腥風血雨的鏖戰。 大宋在這里投入了三十二萬大軍,岳飛的軍團全部推進到了這里。 連營綿延無盡,從遠處看,像起伏的波浪。 士兵們每天cao練,聲音像是海嘯一般。 短短的半個月,宋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河邊已經修建出十幾艘小型戰船。 還有二十幾艘的框架已經搭建出來。 隨軍出征的工部官員們,已經一個多月沒有睡好覺。 全軍上下,就像鋼鐵鑄造的鐵人一樣,在全力執行著岳飛布下的計劃。 距離上一次的渡河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 上一次渡河只是一次試探性佯裝渡河。 但遼軍卻在狙擊宋軍渡河的小型戰役中直接使用了令宋軍震驚的火炮! 雖然事先情報司那邊已經送來了消息:遼軍已經擁有火炮,并且數量在兩百左右。 但直到親眼看見,宋軍還是十分震驚。 這種殺傷力強大的武器,是大宋科學院研制出來的,沒想到遼軍竟然有了火炮。 這無疑增大了渡河的難度。 不過宋軍并不擔心,畢竟這次的渡河戰役統帥是大宋赫赫有名的常勝將帥岳飛。 岳飛麾下八大軍團,各個都是精銳。 只是,現在需要修更多的船只,發起一次性大規模渡河進攻。 這一日,岳飛召集了麾下大將,在營帳中商議。 王貴道:“大帥,末將覺得,可以參考當年我軍在交趾渡河的時候,李寶提出的輕、快戰術,以數量眾多的小木舟來密集型渡河,將攻擊面鋪設開,分散敵軍的注意力,從而達成有效而快速的渡河局面?!?/br> 王貴說的得到了在座不少人的點頭贊同。 遼軍的人數少于宋軍,將攻擊面鋪開,敵人的攻擊自然是不可能全面覆蓋到。 這樣就可以很快渡過去了。 張憲道:“我不贊同,我們不能為了渡河而渡河,我們渡河是為了殲滅遼軍,如果都分散了,等岸的時候,我軍戰斗力會大大減弱。那時候,敵人可是在岸邊守株待兔,隨時可能舉兵進攻,屆時我軍軍陣大亂,潰敗彈指之間?!?/br> 他這么一說,其他人也都點頭。 其實早在抵達楚河之前,岳飛這一路的高層將領們就在爭論一個問題。 到底是兵分多路渡河,還是兵分三路渡河? 現在就是兵分三路在渡河。 盡量分散敵人的軍隊。 但也有提出,三十二萬大軍,分出八支軍團來渡河。 如果分出八支,遼軍必然沒有充足的人手來防御每一支,自然是有遺漏的。 但這個問題本身缺一個前提條件。 宋軍沒有船! 需要在工部的官員在場的情況下,指導建造船只。 很顯然,要打楚河戰役,是急不來的。 工部三個隨行官員,已經各自都分派了一個。 現在三支大軍,都在緊鑼密鼓建造船只。 而問題的聚集點,現在已經不是分幾支軍隊渡河了。 而是什么時候能迅速渡河,并且有效的渡河。 什么是有效渡河? 就是軍隊上岸后,立刻就有強大的戰斗力和殺傷力。 像王貴說的分散式渡河,只適合打交趾那種弱兵。 對付遼軍,不能玩這一套。 “我看這個問題不必再爭論,船還修,橋要造,兩手抓!” 說話的是楊再興:“咱們現在不是已經派出十支隊伍在秘密造橋了么?只要其中五座橋能通行,這事就成了!” 這是絕密。 造船渡河一是的確可以渡河,二是吸引遼軍的注意力。 其實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但現在大家也在測算,遼軍的巡邏隊發現橋梁的幾率有多大。 楚河對岸,每天都有遼軍的探子在各地巡視。 這中間就存在著信息差和執行力節奏的問題。 如果遼軍的探子情報給力,遼軍行動快,將宋軍修橋的點全部密集式駐守,宋軍即使人再多,也會陷入疲勞局面。 但如果宋軍行動力夠快,完全可以在遼軍沒有發現全部橋梁之前,采取行動。 這個時候,就是比雙方的組織力和行動力了。 恰好,這一點是岳飛最大的強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