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陳旉農書
趙桓的目的當然不僅僅只是讓百姓種地種的嗨這么簡單,要不然他也不會讓趙構去開海,開海是有風險的,海盜無處不在,開海需要海軍,海軍是花費。 也更不會設立大宋皇家銀行和大宋商行,因為這些都不是簡簡單單設置了上層建筑就有的。 如果不想讓大宋淪為奧斯曼那種封建地主大帝國,趙桓必須大興經濟,大興經濟最基礎的是人民要能吃飽,并且有余糧。 如果想讓經濟的增長更快,則必須積累巨量的原始資本,國內體量畢竟有限,要短時間積累起來不現實,所以必須開海。 積累了原始資本后,朝廷就能想各種辦法讓錢在民間流動起來,資本流動起來了,商業就起來了。 這就是趙桓理想中的規劃,商業主義是具有強烈的擴張意識的,當大宋的商業主義達到一定程度后,國民是渴望對外擴張來滿足商業的訴求的。 此時的大宋教育也跟上來了,可以說大宋會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 回到最基礎的問題上,首先大家要吃飽飯,飯吃不飽,國民是不可能去發展商業的。 靠天吃飯的農業是非常不靠譜的,現在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下一步是要提升生產力,所以現在皇帝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去給科學院施壓,無論如何,他們必須搞出東西來,否則會嚴重影響到趙桓的計劃。 皇帝同意了徐處仁的想法,并放手讓他去辦,土地可以自由買賣,第一步最好是低價賣給農民,至于后面農民怎么處理土地,就交給他們自己好了,朝廷只負責制定稅制,并且更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種田知識。 總而言之,朝廷要想方設法提高糧食產量,又少從農民那里收刮糧食,國庫的錢多從商業里抓,這才是健康長久的國策。 退朝后,趙桓便又帶著徐處仁急匆匆到了科學院。 為了不打擾科學院這群人搞研究,皇帝悄悄叫了陳旉出來。 看見自己的直屬上司和頂頭上司都來了,陳旉立刻知道皇帝是來要他手寫的關于農業的理論基礎。 陳旉將東西準備好,呈遞上去“陛下,這是臣匯總多年手稿的心得?!?/br> 趙桓接過來開始翻看,他也不是專業種田的,也不了解大宋目前的農業,反正就是大致看懂一些,里面除了有農業小型生態系統的搭建,還有肥料、農具等等使用方法。 “卿大功一件?!?/br> “謝陛下夸獎?!?/br> “徐相公,將陳卿這份心得印刷出來,即可分發到各路各州府,下沉到村里,上自轉運使,下至里正,人手一份?!?/br> “陛下,如此大張旗鼓,萬一傳到金國和黨項人手中便不好了?!?/br> “怕這個作甚,這種東西你是無法保密的,干脆公開出來,朕只要改善各地的良田,提高糧食的生產便可,對了,這里面應該更適合南方,北方之地也有可用的,全國各地皆發放下去?!?/br> “是!” “韓公廉呢?王奎安,去將韓公廉請過來,不許驚擾科學院?!?/br> “遵旨!” 王奎安迅速小跑過去,不多時,韓公廉到。 “微臣叩拜陛下?!?/br> “韓卿免禮,朕有一件要事今日必須與你和陳旉說?!?/br> “請陛下明示?!?/br> 趙桓捉摸著,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自己前世讀大學的時候不是農業學科,小時候也很少下田,也只是去田地里偶爾看見過農民伯伯們的身影。 “卿看目前耕牛身上的農具,是否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例如更加省力,同時可以加快速度?!?/br> 韓公廉和陳旉相互對視一眼,他們沒想到年輕的皇帝居然對農業如此感興趣,最近他們的確是在研究關于農業方面的許多事情。 例如將耕牛身上的“一條杠”分解為兩條繩索,可使牛耕的牽引力加大。 例如在耕牛的繩索上掛上掛鉤,掛鉤是將發力裝置和運轉裝置分開,這樣利用繩套服牛,犁身可大大縮短,回轉方便,因而牛耕不但可用于水田、平地,且可用于丘陵山區。 再例如犁床或犁轅上附上改進犁,可以清除蘆葦雜草,便于墾耕。 在水田生產中,則有平土用的刮板和中耕農具耘蕩。 另外民間有少部分地區,已經開始使用一種叫“砘”的東西,它是一種土壤鎮壓器,它與耬車結合可以在播種后壓實土壤。 如播種和施肥相結合的下糞耬種,由麥籠、麥釤、麥綽3部分組合的收割農具,一日可中耕20畝的耬鋤,以及一機多用的水輪三事。 這些其實在民間的某些地方都有開始使用,只是做工上有些粗糙,且沒有人將其系統化整理出來。 甚至還有人將掛鉤改進成彎曲的弧形,把本身拉力增大了一倍,改進了農業各工序上的農具如犁、耬、耙、砘、耘鋤等以及畜力、水力、風力等動力裝置與運轉裝置的聯系,提高了速度。 陳旉將這些都與皇帝說后,趙桓像是聽天書一樣,他感覺自己這個現代人真是夠蠢的。 趙桓道“陳卿可有將這些整理成書籍?” “啟奏陛下,這些有的是臣在民間親眼所見,有的是臣遣人去收集的,時間匆忙,臣尚未來得及整理?!?/br> “無妨無妨,卿便安下心來好好整理?!?/br> 趙桓頗有些激動,轉身又對徐處仁道“徐卿,待陳旉的新手稿整理出來后,一樣打印出來,分發到全國,從上至下好好學習,讓戶部的人好好監督?!?/br> 新的權力架構中,戶部從三司中獨立了出來,三司作為獨立的財政中樞存在,戶部的精力被釋放出來,皇帝的意圖也很明顯,你戶部以后給老子好好管理人口和良田,別出幺蛾子。 “遵旨!” 趙桓又道“對了,要給陳旉的這本書取名字,卿等取個名字吧?!?/br> 韓公廉笑道“不如就叫《農書》?!?/br> “陳卿意下如何?” “陛下說什么便是什么?!?/br> “那便叫《陳旉農書》好了?!?/br> “多謝陛下賜名?!?/br> 皇帝轉身離開后,韓公廉道“沒想到我們這位天子對工事竟然如此癡迷,對農事也頗為關注?!?/br> 陳旉道“這位天子與歷代天子皆頗有不同,不僅對工事和農事,對軍事,對治國,對商事皆有興趣,對百姓如太祖一般呵護?!?/br> “真是一位圣天子呀?!?/br> 離開后的趙桓并不知道科學院的兩位大佬在拍他馬屁,他很激動,再三對徐處仁強調“給朕全力抓緊,迅速將《陳旉農書》推行下去,每個地方前三個月由地方官員遣人專門受教農民,對了,《陳旉農書》印刷出來后,給石子明一份,朕不僅要讓他將關鍵內容登到大宋邸報上,還要放到學校的教育中?!?/br> “天子圣明?!?/br> 徐處仁總算是舒了一口氣,提高農業生產自然是好的,至少遷移人口的時候,顧慮會少很多。 皇帝轉身又問道“燕云的人口遷移進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