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馮盎
御花園內,葉楓拿著匕首在果樹邊東搞西搞,讓人捉摸不透。 “搞定,不出意外的話,明年的收成能漲三成以上,而且還能提高抗病能力,耐低溫能力,暫時就這樣吧!” 葉楓在做的自然是嫁接了,李世民不問,也沒人敢說什么,不過太監和宮女十分困惑,完全看不明白。 “楓哥哥,你說的就是這樣?這能活嗎?” 楊思甜是信任葉楓的,不過看到實際情況,多少有些疑惑,不管怎么看,這嫁接上去的樹枝和嫩芽都活不了。 “這就不勞你費心了,植物的生命力比我們人類強多了,你沒聽過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嗎?” “沒有啊,不過好有道理哦!”楊思甜水靈靈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有些害羞。 葉楓一愣,隨即一想,這還是初唐呢!唐詩盛行的年代還未到來,白居易的詩,可還要一百多年才出現呢! “你沒聽過也正常,這是我們家鄉的詩句?!?/br> “哦?!?/br> 一想到現在才627年,李白701年才出生,要想見識到成年的李白,豈不是要活到一百多歲? 葉楓有些惋惜,與李白吟詩作對的日子是等不到了,如果能在李白面前裝裝逼,讓他甘拜下風,絕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走了,我們回去吧,沒有一年的時間,是看不出成效的?!?/br> 就在這時,吳能急匆匆的跑了過來,見有不少太監在圍觀,于是在葉楓耳邊輕輕訴說。 “大哥,陛下讓你去商議事情?!?/br> 葉楓有些無奈,王君廓一事才過去多久,就又有事情了?與李世民相處久了,他的脾性基本也都了解了,一般小事,根本不會找他,當然了,大唐的事情只會越來越多,與外邦開戰時,那才叫一個激烈,薛仁貴啊,蘇定方啊,都在那個時候一舉成名。 “好的,我馬上就去?!?/br> 沒有在朝堂上公開議論,證明此事還有周旋的余地,不急于一時,反正葉楓立多少功勞也離不開這皇宮,至少暫時是這樣,能私下商議,反而能低調一些。 勤政殿內,李世民把下人都遣了出去,只留下葉楓一人,見此情景,葉楓猜測此事事關重大,很可能跟某位大臣有關。 “葉楓,這些日子聽聞你在御花園搗鼓那些果樹,挺悠閑的嘛!” “只要陛下一句話,微臣愿意上刀山,下火海!” 葉楓可不想解釋嫁接技術,李世民又聽不懂,不用說,這次肯定又有任務了,那還不如表明態度,直接了當的好。 “誒,朕沒有別的意思,你不用多想,現下有一件大事,朕想聽聽你的意見?!笨吹饺~楓的態度,李世民很欣慰。 “陛下請講,微臣一定竭盡全力,為陛下分憂?!?/br> 李世民放下了手中的奏章,神情復雜的說道“耿國公,也就是嶺南部落首領馮盎,你可聽說過?” 葉楓想了想,立馬回答道“自然是聽說過?!?/br> 趁著李世民還沒追問,葉楓腦中不斷回想馮盎的事跡。 馮盎,字明遠,高州良德人,十六國時期北燕君主馮弘的后裔,從小就謀略過人,英勇善戰,楊堅時期,以祖輩功勛而受任宋康縣令。 隋開皇十年,番禺夷人王仲宣起兵造反,嶺南地區各族首領多起兵響應他,于是王仲宣率軍包圍廣州。 馮盎率軍討伐叛軍將領陳佛智,大獲全勝,將陳佛智斬首,隨后率軍進至南海,與隋朝大將軍鹿愿的部隊會合,然后與廣州守將慕容三藏合兵攻打王仲宣,王仲宣的部隊潰敗,因此廣州得以保全,因馮盎平叛有功,楊堅任命他為高州刺史。 仁壽元年,潮州、成州等五州的僚人造反,馮盎快馬飛馳到京師,奏請朝廷出兵討伐僚人,隋文帝命令左仆射楊素和馮盎討論僚人反叛的情形勢態,楊素對馮盎感到驚奇,說“沒想到蠻夷中竟有這樣的人!” 隨即隋文帝下詔命令馮盎征集江南、嶺南的軍隊進攻僚人,叛亂平息后,隋文帝任命馮盎金紫光祿大夫、漢陽太守。 大業七年,馮盎跟隨隋煬帝楊廣出征遼東,因功升任左武衛大將軍。 義寧二年,隋朝滅亡,馮盎趕回嶺南,集聚民眾,自任首領,統率部眾五萬人,之后,馮盎以蒼梧、高涼、珠崖、番禺地區依附割據嶺南的林士弘。 唐朝武德三年,擊敗廣州、新州的賊帥高法澄、冼寶徹等人,占據廣州、蒼梧、朱崖之地,自領總管。 當時,有人勸馮盎說“隋朝已是末世,分崩離析、時局動蕩,國內大亂,唐王雖然應運而生,但他的影響、教化尚未使人信服,嶺南、百越之地尚無所歸屬,明公攻克平定二十個州,占地方圓數千里,豈是漢代趙佗的九郡能相比?現今名份還未確定,請加‘南越王’名號?!?/br> 對此,馮盎一口拒絕,他自認為已經大富大貴,常常怕承擔不起重擔,更不想讓先人蒙受恥辱。 在馮盎治理下,嶺南局勢穩定,社會安寧。 武德五年七月十八日,馮盎接受李靖的檄文,率領部屬歸順唐朝。李淵在馮盎的轄地設置高、羅、春、白、崖、儋、林、振八州,任命馮盎為上柱國、高州總管,封吳國公,不久改封越國公,最后改封為耿國公。 葉楓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大概,馮盎絕對是一個忠義之人。 “既然你聽說過他,那朕就不多解釋了,這是朕收到的第十六封上告馮盎謀反的奏折,眼下他與談殿等人互相爭斗,朕多次召他入朝,始終沒有回應,這謀反一事,已經是板上釘釘了,朕打算派人去征討他,你認為誰掛帥比較合適呢?” 葉楓一愣,隨即又想到了一些事,由于自己的到來,本該詢問魏征對策的,如今變成了自己,既然這樣,那就把魏征的計策照搬過來,反正結果是好的就行了。 “我想陛下心中已經有人選了吧?” “沒錯,朕打算派右武衛大將軍藺暮征發江、嶺數十州兵馬討伐馮盎,以防第二個趙佗出現,你可有更好的人選???”李世民信心十足,不過還是眼冒金光,葉楓的能力他十分清楚,這種大戰,定然十分慘烈,能減少損失就減少損失。 葉楓會意,李世民的意思是讓他掛帥,說句難聽的,葉楓帶兵大戰的本事還真沒有,紙上談兵的能力倒是不差,平定羅藝,實際上沒有他的任何功勞。 真的非戰不可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馮盎壓根沒有謀反之心,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葉楓作為一個熟悉歷史的高人,比誰都清楚這件事背后的真意,就連馮盎的想法,也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