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原王氏
并州,晉陽,太原王氏扎根之地,霍水仙接到任務后馬不停蹄的趕來,十多天前已經到達,她并沒有著急下手,一直在打探消息,尋找合適的機會。 對付這樣的世家,出手的機會只有一次,必須做到一擊致命,而且要滴水不漏,不能讓他們抓住任何把柄,絕對是一個高難度的任務,像太原王氏二公子這樣的人物,必定有高手保護,絕對不能大意。 太原王氏,系由爵位而來,意指“帝王之裔”或“王家之后”,追本溯源,都是黃帝后裔。 天下王姓,基本上都出于姬晉之后,王氏得姓始祖是太子晉,為周靈王太子,名晉,字子喬,本姓姬。 太子晉卒后不久,靈王駕崩,太子晉的弟弟貴嗣位,是為景王。太子晉的兒子宗敬后來仕為司徒,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亂,便請老致仕,避居太原。時人仍呼之為王家,遂以王為姓,成為太原王氏始祖,而尊太子晉為系姓始祖。 宗敬死后,葬于晉陽城北五里,其墓地稱“司徒?!?。宗敬的后裔,瓜瓞綿綿,人才輩出,成為太原之著姓。其后子孫蕃衍,遍布各地。 十八世孫王翦及其子王賁、其孫王離,祖孫三代,俱為秦之名將,王離長子王元為避戰亂,遷往山東瑯琊,是為“王氏瑯琊祖”,王離次子王威仍居晉陽,兩漢時,曾為揚州刺史,其子孫亦散居各地。 九世孫王霸又重返故里,徙居太原,王霸生二子,長子王殷,東漢中山太守,食邑祁縣,其后裔稱祁縣分支。次子王咸,隨父居晉陽,其后裔晉陽分支。 王殷四世孫王述,生三子王隗、王懋、王允。 王允,東漢獻帝時居官司徒。 王懋,東漢侍中,幽州刺史,其六世孫王光,北魏并州刺史,王光之子名王冏,北魏度支尚書、護烏丸校尉,其裔孫稱烏丸王氏。 王霸之后裔王瓊,字世珍,北魏鎮東將軍,有四子;王遵業、王廣業、王延業、王季和,號“四房王氏”。 太原王氏之底蘊可見一斑,五姓七望,每一家都有著光輝的歷史,影響力不可小覷,特別是在山東地區,勝過帝王。 王家當代掌權人名叫王顧,其有三子二女,大夫人李氏生嫡長子王闞,三子王勁,二夫人生次子王沖,二女皆為三房所生。 本來也沒什么沖突,嫡長子繼承家業是歷來的傳統,奈何王闞行事沖動,不喜詩書,只想著舞刀弄槍,有大將之風卻沒有一個掌權人該有的樣子,并且固執己見,讓王顧非常不滿。 三子王勁雖為嫡子,卻是五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如今不過三歲,繼位之事根本不做考慮。 庶出的次子王沖,天賦異稟,才華橫溢,更為難得的是文武兼修,與王顧極為相似,由于其表現過于搶眼,得到了很多族老的支持,王顧也是經常對王闞旁敲側擊,以王沖當例子,說是家主之位傳給王沖這樣的才放心。 早些年,李氏并沒有在意,敲打敲打王闞也不見得是件壞事,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王沖越來越突出,而王闞始終沒有長進,經常惹王顧生氣,繼位一事有了變故,讓李氏不得不做其他打算。 王顧雄才大略,如今已經四十多了,人到中年,自然要為身后事打算,幾個兒子的現狀無疑給他出了一個難題,按照禮制,必定是王闞繼位,可是交給他又不放心,王沖令人十分滿意,卻是庶出,如果是嫡子,那根本不用考慮,王勁太小,排除在外。 作為一個世家,家中自然有不少老一輩,族老都看好王沖,給王顧施加了不少壓力,其實他一樣,不過難就難在妻子的地位。 王闞之母,趙郡李氏嫡長女,是王顧的正室,其背后有趙郡李氏撐腰,而王沖之母,地位低下,不過是太原一巨賈之女,納她為妾不過是看上了其娘家的資金支持。 王沖繼位,無異于得罪了趙郡李氏,兩家的關系必定破損,于情于理,都不合適,王闞雖然能力不足,卻勝在母家勢力,兩世家相互扶持,就算再無能,也不至于敗了家業。 綜合各種情況,王闞繼位利大于弊,兄弟相爭的局面也不會出現,若是王沖掌權,王闞必定不服,他的脾氣本就暴躁,暗中動手腳的事情大有可能,即便沒有這樣的事,家族內部也會分崩離析,站成兩個派別,對今后的發展不利。 所以王顧暫時并沒有廢長立幼的念頭,再說他目前身體良好,日后的事不是很急。 很多人都沒有王顧的遠見,加之王顧沒有排斥那些風言風語,以至于讓很多人認為王沖有拉下王闞成為家主的可能,并且愈演愈烈,這可把李氏急壞了,每每詢問丈夫,得來的回答都是略顯敷衍,時間久了,堅信丈夫有了廢長立幼的想法。 說起來李氏也是有名的大家閨秀,名門之后,自然是知書達理,性情溫和,只不過遇上這種事,誰都無法容忍,二房只不過是一個賤婢,怎能讓她爬到自己頭上來?更何況這事關兒子的利益,也與娘家的顏面息息相關。 王顧極具威嚴,十分霸道,整個王家都在他的掌控之下,即便是族老,都不敢與他作對,只要他決定了的事,無人可以更改,而且十分護短,李氏哪敢輕舉妄動,不過心里有了欲念,自然不會善罷甘休。 直到一次回娘家省親的機會,她將事情告知了自己的弟弟,也就是趙郡李氏當代掌權人李申,希望他出出主意。 李申得知消息后,十分震怒,他趙郡李家何等尊貴,而且自己的外甥是嫡長子,理應由他繼位,怎能讓一個賤婢爬到自己的jiejie頭上,這是對趙郡李家極大的侮辱,不過兩家關系密切,這一切只是謠言,李申沒有興師問罪的理由。 經過一番商議,李申決定先下手為強,將潛在的威脅扼殺在搖籃里,為自己的外甥鋪平道路。 李氏從沒想過要害死王沖,按照她的意思,可以將他致殘,或者壞了他的名聲,讓他形象盡毀,不能繼位,可她的提議遭到了李申的反對,原因很簡單,在王家,根本沒有下手的機會,而且他活著,以他的聰慧,自會找出事情的真相,到時候王闞會很危險,很可能被報復。 即便是想要謀害王沖,也沒有選擇的余地,唯一有機會的,便是江湖中大名鼎鼎的暗影盟,只有他們才能做到殺人于無形,讓人無從查起。 同為李姓,李申其實與李淵也有些淵源,暗影盟的存在他是知曉的,哪怕是盟主其人,也十分熟悉,至于暗影盟的下落,倒是不知,不過以趙郡李家的勢力,聯絡上他并不難。 對付王家二公子,想要說服暗影盟極為困難,但李申知道當年之事,也明白暗影盟盟主的軟肋,許以了他無法拒絕的條件,此事就這樣定下來了,這便是事情的原委,也是兩大世家之間的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