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節
也不知道楊家哪輩祖宗傳下來的老話,說什么:長房興盛,家族才興。 他每次回去都會面對父母的嘮叨,搞的他現在都不愿意再回去。 煩躁的很。 知道老爸心里煩躁,楊清從口袋里摸出來一個奶糖,剝好塞進楊爸的嘴里,“甜甜嘴,與其煩惱被催婚,還不如順從,省的爺爺奶奶見天的催。 找一個不錯的女人,生兩個兒子。其實也不錯?!?/br> 她現在就開始算計親爸,萬一自己不結婚,又沒有弟弟,估計爺奶死不瞑目,她會更慘。 穿越來已經一個月,熟悉了些,就開始幫著爺奶催婚親爹。 她是一顆紅心兩手準備,自己能忍受孤獨,一輩子不結婚。但不能忍受爺奶的那狂炸式的催婚方式。 死貧道不死道友。還是得催親爹再婚才行。 為什么要親爹生兒子,還不是爺奶的要求,生了meimei爺奶會失望,但她依然會寵著小妹。 只是為了親爹的耳根子清凈,還是生兒子的好。 在下午上班辦公室摸魚,去辦公室隔壁的食堂倉庫轉悠了一圈,回辦公室繼續摸魚。 她的辦公室在食堂后廚與食堂大小倉庫的隔壁。 后廚一墻之隔是小倉庫,再一墻是大倉庫,大倉庫過去,才是她的辦公室。 從她的辦公室與后廚靠近廠區上下班的大門。她辦公室隔壁還有一道寬敞的大門,供后勤送貨運貨的卡車進進出出。 這一片,是后勤,倉庫,后廚的地盤。后勤的地盤很大。后面還有一塊三十畝左右的荒地被圈在后勤的后面,是為以后擴建倉庫準備還有一些建筑準備的。 貨車進去的大門與廠區上下班的大門中間之隔了她的一間辦公室,她的辦公室與食堂大小倉庫后廚食堂是一排,是豎著的一排平房建筑,食堂吃飯的地方尤其大還有幾間小包房。 她的辦公室三面都有窗戶,一面臨街,一面能看得見門衛室,一面是臨后面的辦公室倉庫,只有與隔壁大倉庫相連的一面墻才沒有窗戶。 外面臨街的窗戶有老式的防護,用大拇指粗的鋼筋做的防盜窗。 下班鈴聲一響,楊清拎飯盒先回家。 楊爸要遲半個小時左右。 從廠里回家,走個十來分鐘就行。 不是很遠。 楊家住在前院,正房有三間靠近西廂的兩間是楊清家里的,還有一家是隔壁鄰居周大爺家的,他家老兩口,加上兩個兒子。 雖然只有一間,可一間也有四五十平。 目前也夠他們一家四口住的。 前院沒有倒座房,只有圍墻與一座院門。 進門就與遇到婆婆盧寡婦盧金萍的婆婆馬劉氏劉大丫,一眼就瞟見楊清手中的提溜的飯盒,熱情的打招呼,“清丫頭回來了,今兒你們廠吃的什么菜?” 楊清木著一張嚴肅的臉,看都不看劉大丫一眼,擦肩而過,望也不望她,就跟沒有看到似的。 劉大丫被氣得跺腳,哼唧著說,“神氣什么,還不是占廠里的便宜?!?/br> 可惜這話,也只能自個兒嘀咕,她是萬萬不敢大聲說出來的。那楊賀在食堂上班,兒媳婦與他一個廠,萬一得罪了,以后打飯的時候,讓下面的人手抖幾下,一瓢菜抖的只有墊底的那一點點。 周圍的廠子,胡同誰不知道,第一機械廠的食堂飯菜的味道,比國營飯店的都好吃。 也比國營飯店的還便宜。 外面的人進不去機械廠買,但可以托機械廠的親戚朋友幫忙代買。 每次家里有客人來,都是提前托親戚朋友在機械廠買菜打包回家吃。 分量足,味道好,比國營飯店還便宜。 她不敢明里得罪。 但心里也不忿,認為楊家父女倆說什么把飯菜打回家吃,就是為了占廠里的便宜。 肯定有多拿饅頭與菜。 不過她沒有證據,也不好說。只是心里窩火: 父女倆都有工作,有工資,家里條件好,卻一次也不接濟自家,真是為富不仁。 劉大丫的腹誹,楊清是聽不到。走到家門口,拿鑰匙開門,進老爸住的房間放好飯盒,屋檐下的煤爐子上還放著燒水壺。 她走進自己的房間拿出來洗臉盆與一個裝水的桶,把燒水壺中的熱水倒入桶與洗臉盆中。 去院子中央的水泥臺接水灌進燒水壺中,放在藕煤爐子燒開。 先洗把臉,然后開始泡腳,一邊泡腳一邊吃飯。 晚上 ,她還會進空間洗洗澡。在外面洗也就是做個樣子。 但泡腳是蠻好的。 她還特意從空間里拿出來有一世請人做的手工千層底的布拖鞋,與棉拖鞋,都是布做的,千層底上還有細棉布做了幾層的底子,光腳踩在上面才舒服。她不習慣墊納的鞋墊。 上好的細棉布,一共鋪了八層。舒服的很,腳面的腳背也高,就是胖人腳背厚也能穿。 趿拉著拖鞋,倒水,洗飯盒。 做完,楊爸才回來。吃過晚飯,楊爸去了隔壁徐家。 楊清也鎖好門,跟著跑了過去。 徐家一家五口都在家里,楊爸與徐家已經談好價格,約定明天上午去辦手續。 辦好手續徐家就要回老家魔都,徐家老爺子坐在一邊說道,“一晃眼,來了京都二十年,現在好了,有機會能全家一起回去?!?/br> 徐家在魔都也有套在弄堂的大房子,比現在的西廂房三間都大。足夠一家五口住的,即便兩個孩子結婚以后全住在家里也足夠住的下。 老爺子隔幾年就回去一次,在老房子住上幾日,修繕修繕一些有問題的地方。 “有機會全家一起回去,是個好事,徐叔,留下個地址,我們偶爾通通信,住在一起多年,別斷了聯系?!睏钯R主動要求留下地址。 “好,留下地址,等你們有機會去魔都,一定要上家里玩玩。徐茂他肯定也要回京都出差。是不能斷了聯系?!毙炖蠣斪痈吲d的說道,雖然回老家很好他也高興,可他對來了二十年的京都也有不舍。 以前喝不慣,吃不慣的一些吃食,時間久了,也吃得慣。 真到了要離開的時候,他還是有些不舍。 “行,徐叔,以后的形勢怎么樣,誰也不能斷定,但您在京都時常把玩的那些物件,回去以后最好別再把玩,你家是成分也不錯,二十年沒有回去常住,身邊的鄰居也不會太了解你們一家人。 最好是低調再低調,別被有心人盯上。那不是好事?!?/br> 楊父告誡的說道。 徐老爺子若有所思的點頭,“小楊,你說的對,我會注意的?!?/br> 坐在一邊的楊清沒有說話,卻盯著楊父看。不對勁,老楊不對勁。 未來的記憶中,老楊不是一個能準確預判未來走勢的能人。 把今天的事情,記在心底,慢慢觀察吧。 翌日一早,楊清就離開了家門,騎著家里的老三輪自行車,回了鄉下。 美其名日,走村串戶聯系山貨與糧食。 楊清走了以后,楊爸起床,與徐家老爺子一起去了街道居委會開證明,再去房管所。 不到兩個小時,兩人就辦好一切手續回到了家里,如今的房產證明也不是后世的大本本。 上面寫著楊清的名字,還有身份信息。身份信息是為了區別同名同姓的人。 騎了一兩個小時的楊清,終于抵達老家烏灣生產大隊。 進村就遇到熟人,是村里的一位大媽,笑瞇瞇的調侃,“小清,又回來刮地皮的吧?” “大媽,看您說的,我那叫什么刮地皮,我是為公家采購,哪次占了集體與個人的便宜?!睏钋逡彩菦]法子,自己每次回村,都要在各家各戶刮一刮:刮余糧,刮山貨,刮蔬菜。 “哈哈哈,你個小丫頭,大媽知道你是為公家辦事,不是過去的地主老財刮地皮。開你玩笑,莫哭莫哭?!贝髬尮男ζ饋?,每次見到楊家的大孫丫頭,都忍不住逗一逗,小姑娘太有意思了。 周圍的人也跟著樂。 楊清無語,也不計較,他們也是善意的玩笑話。摸摸鼻子趕緊溜。 她每次回來也不是光閑著,周邊的村落,都要去走一走,刮一刮。 做樣子是要做的。 在村子里能收刮多少,她也就是做做樣子給別人看,主要還是靠qq農場出產的。 三輪車里,楊清只是帶了自己的口糧,還有一包奶糖。 其余的什么也不用帶,老家她父女倆的房子,雖然不是青磚瓦房,但也是土坯厚磚瓦房,木梁也是才換的新木梁,結結實實的。 她的房間里,有她穿越來已經運到家的衣柜,五斗柜,還有書桌。都帶鎖,自己的生活用品都鎖在柜子里。 家里有她備上的四季舊衣,舊鞋等等,都是回家換洗的。 家里是三合院的形式正房三間,左右廂房各兩間,再加一間廚房,一間茅房,一間雜物房。還有柴火棚子。 茅房在后面的菜園的后面,離的有些遠。 “奶,我回來了?!边€沒有進院門,楊清就開始大喊。 已經不參與勞動的楊奶奶,耳不聾眼不花牙不缺,聽到大孫女的聲音,腳步飛快的跑了出來。 楊奶奶不算重男輕女,只要兒子們有個傳承下去的兒子,其余的都是孫女,她也不嫌棄。對女孩她不嫌棄,只是希望兒子們都要有個傳宗接代的兒子才行。 老爺子呢,希望長房要人丁興旺,有子有女以后家族才興盛。 說起來,二老都不是真正的那些重男輕女的人。最好是有男孫,孫女也一樣疼愛。 楊奶奶沒有纏過小腳,一雙大腳,跑起來很快,手里拿著舊衣服就風風火火的跑了出來。 “清清,回來住幾天?”去年家里分的家,老二老三的家在隔壁,與楊清家的院落并成一橫排。 “奶,我就住一個晚上。明兒下午回城?!蓖浦?,進了院子,楊奶奶拉著,直接推進柴火棚子中,院落里,收拾的干凈整齊。 家里的衛生狀況,楊清是花了大心思的給家里人洗腦。 不許他們喝生水,都要燒開了喝,楊奶奶在家里搞衛生,順便幫忙燒開水,正房的窗戶地下,用結實的木頭打的小矮桌,上面放著小套缸,半米高,里面是裝的燒開的涼白開 。每天早上都燒半缸,喝沒了再燒。 開始都嫌麻煩,可楊清撅著小嘴找爺奶一撒嬌,全家都妥協,麻煩歸麻煩,可是為他們好,除了聽還能咋辦? 家里有個活祖宗,不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