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巴爾干火藥桶
英國和法國聯合發出的嚴厲最后通牒,大洋帝國對應的強硬措施是,向西亞阿拉伯半島及敘利亞地區,增派了8萬人皇家陸軍主力軍隊。 十天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二個月過去了…… 很快,時間到了1912年2月,此事再沒有下文。 至此,在西亞地區聚集了大洋帝國皇家陸軍四支王牌軍隊,甲級師團中的“榮譽”第一師團、“雷霆”第四師團,還有第五師團和“骷髏”第六師團,集結官兵超過了15萬人。 規劃中,溝通波斯灣和地中海的兩海鐵路,正在十五萬苦役艱苦勞動下,迅速向前延伸,每一天都有新的進展,一點沒有受到英、法兩國最后通牒的影響,好像完全不存在似的。 這些阿拉伯苦役,都是在沙漠綠洲抓捕過來的,還有敘利亞的一些山區抵抗部落,一些桀驁不馴的游牧部落等等。 大洋帝國的政令不容置疑,一些不想順服的部族,幻想著左右搖擺的部落都會遭到滅頂之災。 端著閃亮鋼槍的帝國軍人,讓這些當地部族知道什么叫鐵與血,什么叫皮鞭和奴役。 大艦巨炮炮口所指之處,就是強權和公理。 大洋帝國的嚴厲統治沒有一絲憐憫,只有森嚴的律令,沉重苛刻的賦稅,冷酷的鞭韃和無盡的苦役,就像永無光明的黑暗,沒有邊際。 這樣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游牧的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爭先恐后的逃離敘利亞地區,本來就不多的人口迅速的減少。 人口從四百多萬人,迅速下降到不到兩百萬,還在繼續減少中。 這些部族帶著極度恐懼,長途跋涉涌入伊拉克和伊朗地區,盡量遠離冷血的大洋帝國軍人,實在太可怕了。 在這些部族人描述中,大洋帝國的軍人就像冷酷無情的魔鬼,嗜血而又殘忍,完全不知道同情和憐憫。 1911年底,皇家禁衛軍團“萬勝”第一師團,返回大洋帝國本土進行整編,整編完成后,皇家禁衛“萬勝”第一師團,將成為戰斗力強盛的裝甲機械化師團,戰斗力遠勝從前。 1912年1月末 大洋帝國抽調精兵強將組成的地中海艦隊,到達了索馬里地區帕培拉港口,在此休整之后將一路向南,繞過南非好望角,前往萬里迢迢之外的地中海,最終的目的地是貝魯特港口。 面對大洋帝國的強硬回答,英國人沉默了,法國人也沉默了,雙雙慫了。 目前歐洲嚴峻的戰略形勢,讓英、法兩國公然訛詐的手段落空,反而被大洋帝國“啪啪”的耳光扇的賊響,面子全都掉地上了。 進入1912年,歐洲軍備競賽進入白熱化的程度,歐洲兩大陣營矛盾尖銳,嚴峻的局勢一觸即發,隨時都有可能爆發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戰。 這種情況下,英法兩國怎么可能放棄歐洲的核心利益? 轉過頭在西亞地區,與不遜色與德國陸軍的大洋帝國皇家陸軍,來一場你死我活的血腥戰爭。 真是太瘋狂了! 無論是國際形勢,還是歐洲內部危如累卵的局面,讓英、法兩國都無法采取戰爭行動,只能裝聾作啞。 世界上頂級的兩位老大沉默了,有可能把這個仇記在了心里,大洋帝國渾然不懼,一丁點兒都沒放在心上。 1912年2月,大洋帝國陸軍第5師團揮兵占領了科威特東北方向的巴士拉地區,把伊拉克地區唯一的出??诎褪坷貐^據為己有。 這一挑釁性的軍事行動,英法兩國得到的回答是; 這是對英、法兩國最后通牒的正面回應,大洋帝國絕對無法容忍,對此,已經做好了全面戰爭準備,隨時可以開戰。 此后,英、法兩國徹底沉默了。 他們心中憋屈的苦水,簡直淹沒了大不列顛島和諾曼底地區,縱橫七海的英國人什么時候吃過這樣的癟 在英國和法國人的心里; 大洋帝國的皇帝羅霖簡直就是瘋子,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戰爭狂人,貪婪霸道的獨裁者,不可理喻的自大狂,一個嗜血的賭徒,簡直壞到頂了。 他們只能在心中腹誹,歐洲嚴峻的局勢,讓英、法兩國根本無法采取有效的行動,遏制大洋帝國皇帝羅霖猖狂的挑釁行為。 這個時間點選的太狠毒了,真正是抓住了英、法兩國弱點, 1912年3月,歐洲巴爾干南方斯拉夫國家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簽訂反土同盟條約。 1912年5月,希臘和保加利亞訂立盟約,黑山地區在8月參加同盟條約。 這樣,就形成了四個巴爾干國家反土同盟,并決定利用北非利比亞戰爭的時機,同時發動對奧斯曼帝國戰爭,第一次巴爾干戰爭一觸即發。 歐洲強國圖謀自身的利益,干預巴爾干人民掌握自己的命運,紛紛的插足其中。 1912年7月2日,大洋帝國地中海艦隊,萬里迢迢繞過南非好望角,經過漫長的跋涉,到達貝魯特港口。 1912年10月8日,門的內哥羅(黑山)首先對土耳其宣戰,保、塞、希也相繼在17、18日向土耳其發出最后通牒,要求土耳其奧斯曼帝國軍隊撤出巴爾干,讓巴爾干地區獨立。 奧斯曼帝國拒絕了這個要求,并開始進行軍隊動員,這就構成巴爾干聯盟對土宣戰的直接口實。 1912年10月18日,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和希臘也相繼對土采取軍事行動。 巴爾干火藥桶正式爆發,進一步加劇了歐洲緊張局勢,也轉移了英、法兩國對大洋帝國的壓力。 歷史上,巴爾干地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 據不完全統計,自14世紀以來,那里生活著大小20多個民族,其中較大的有土耳其族、希臘族、保加利亞族,阿爾巴尼亞族,塞爾維亞族等等。 由于歷史的原因,這些民族居住得比較混雜,相互之間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 如塞爾維亞族居住地,那里既有塞爾維亞族,又有波斯尼亞族和門的內哥羅族,互相之間地域沒有清楚地劃分,造成了無以計數的深刻矛盾,這就是“巴爾干火藥桶”之稱的來歷。 領土、宗教、民族和信仰矛盾深刻不可調和,每一點都能夠引爆這個火藥桶,產生摧毀整個地區的全面戰爭。 不僅如此,巴爾干地區還居住著俄羅斯人、馬扎爾人、猶太人、人和茨岡人等大量的外國僑民。 舉例來說; 截止1912年中, 馬其頓地區有1531萬人,其中41萬是信奉基督教的保加利亞人,46萬信奉教的保加利亞人,信奉東正教的145萬希臘人,12萬塞爾維亞人,95萬贊扎爾人和信奉猶太教的48萬猶太人。 整個巴爾干地區,希臘的僑民甚至超過希臘本土人口。據1907年的人口調查結果表明,希臘國內有263萬人,而整個巴爾干地區的希臘僑民竟高達400萬。 在阿爾巴尼亞、馬其頓、愛琴海沿岸、黑海沿岸到多瑙河入??诤托喖殎喌貐^,到處都有希臘的僑民。 自14世紀土耳其人入侵巴爾干地區以來,該地區各民族一直受土耳其貴族的統治和壓迫,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以及領土矛盾從來也沒有停止過,反而愈演愈烈。 經過長期的戰爭,到19世紀中葉, 希臘、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先后擺脫土耳其的統治,獲得了獨立或自治,但是仍有一部分土地和人民處在土耳其的統治之下。 1908年,具有革新思想的青年土耳其黨人在土耳其執政,但是并沒有使土耳其改變其對巴爾干的政策,被壓迫的各民族沒有得到自由,新政權仍然實施土耳其化。 這些政策。導致在巴爾干地區已經脆弱的局勢失衡,巴爾干戰爭不可避免。 10月8日,黑山宣布反對土耳其人的戰爭開始,第一次巴爾干戰爭正式爆發。 昔日的奧斯曼帝國在鼎盛時期,西豈摩洛哥東至伊拉克,北達克里米亞南到亞丁灣,實乃世界上最后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 但風水輪流轉,隨著近代歐洲強國崛起和工業革命的發展,奧斯曼帝國因其驕奢yin逸和殘暴統治,逐漸日薄西山,成為了歐洲國家瓜分的蛋糕。 沙俄通過十次俄土戰爭奪得了克里米亞、摩爾達維亞和高加索地區。 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這些昔日的藩屬國也紛紛宣告獨立。 就連被稱為“歐洲病夫”的奧匈帝國,于1908年將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收入囊中。 此后,大洋帝國通過威脅,訛詐獲得包括也門和科威特的沙特地區,僅僅付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代價。 奧斯曼帝國大部分領土在北非地區,也成為歐洲列強瓜分非洲的狂歡之地,法國在1830年將阿爾及利亞沿海地區并入法國本土。 19世紀,英國、俄國這兩個處于大博弈時代的死對頭,暫時結盟逼迫奧斯曼帝國放棄自己擴張得到的全部領土,奧斯曼帝國就此衰落。 英國不慌不忙的在40多年后,相繼把埃及和蘇丹收入米字旗下。 1884年,柏林會議歐洲國家商議瓜分非洲后,法國相繼得到了突尼斯和摩洛哥,西班牙則吞并了直布羅陀海峽。 大洋帝國在1911年北非利比亞戰爭中,拿下了包含貝魯特港口的敘利亞地區,并且暫時占領了北非利比亞,始終保持千人規模的軍事存在。 至此奧斯曼帝國在北非的領土被瓜分殆盡,自己只剩下了在亞洲的土地,而1908年土耳其青年黨革命后的哈德憤青行為,又將歐洲的地盤丟了個干凈。 土耳其奧斯曼帝國遭遇的凌遲碎剮,這是腐朽的老大帝國最為悲慘的一幕。 北非的土地喪失殆盡之后,第一次巴爾干戰爭,將把這個腐朽帝國的歐洲領土,全部爪分殆盡。 1912年10月份 隱藏在幕后的大洋帝國皇帝羅霖蠢蠢欲動,遭遇到了英、法、美三國嚴厲的警告,絕不允許大洋帝國再度伸手,試圖染指巴爾干地區。 同時 英國法國默許大洋帝國占領伊拉克的巴士拉地區,大洋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就此簽訂了《倫敦協議》。 《倫敦協議》規定; 大洋帝國付出800萬銀洋,得到巴士拉地區主權,英、法、美三國予以正式承認。 這一協議的簽訂,唯一的條件就是大洋帝國不得在度伸手,試圖染指巴爾干地區。 說實話,英、法、美三國真有些害怕大洋帝國這個瘋子皇帝,他簡直就是戰爭狂人,偏偏麾下的軍隊戰斗力強悍,所到之處戰無不勝,真是讓人氣死。 為了安撫大洋帝國這個瘋子皇帝,只有拿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巴士拉地區,作為補償的條件,讓大洋帝國不再伸手到歐洲。 在原來沒有改變的歷史上,這種事情,英、法、美三國做過許多,他們割讓滿清帝國的領土主權和相關利益,從東北三省到膠東半島,從上海、福建到廣州,沒有什么不可以割讓的。 出賣腐朽帝國的利益,安撫新興的強國日本、沙俄、德國的胃口,這種事情做起來駕輕就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