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誘惑力
“你現在派代表,給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施加壓力,要求他們把也門、沙特半島和科威特地區出售給我們。 記住,軍事威脅和上層賄賂同時進行,告訴奧斯曼帝國,如果得到我想要的,他們也可以得到大洋帝國的支持。 我要不費一兵一卒拿到這些地區?!?/br> “遵命,陛下?!?/br> 秘密商談完畢,羅正行伯爵告辭而去,碩大的御書房中只剩下羅霖一人,他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不喜歡別人在旁邊,打擾到他的思路。 現在看來,眼高手低的意大利面終于忍不住了。 想到這里,羅霖心地笑起來,欺負意大利面真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情。 在世界政治舞臺上,意大利王國是一個奇葩又有趣的角色。 它是“大國中最小的一個”,在其歐洲鄰國心目中,它讓人捉摸不透,并且胃口大的很,把整個地中海是為意大利的內湖,有著與實力不相稱的野心。 狂妄起來老子天下第一,誰在我面前都是渣,真不知道自信心來自于哪里。 意大利對阿爾卑斯地區、巴爾干地區、北非和更遠的地區,都懷有商業上的和擴張主義的野心,這樣就與很多國家利益都發生了沖突。 這么說吧,從歐洲到非洲地皮他都想要,是不是很喜感? 這是典型眼高手低加上貪婪無度的表現,愛好幻想的意大利人并沒有察覺到這一點,并且很自然地認為,自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當然有權利繼承羅馬帝國的遺產。 在意大利王國統一后10年時間里,意大利似乎已完全成為歐洲大國體系中的一員,羅馬也同其他首都倫敦、巴黎、柏林、馬尼拉,圣彼得堡、維也納、君士坦丁一樣,成為外國派駐全權大使駐節的地方。 意大利人為自己的強國地位沾沾自喜的時候,表面的光鮮掩蓋了他致命的弱點,。 首先,是整個國家經濟的停滯,反映了意大利大部分農業地區的落后性,小農經濟、貧瘠的土地、少量的投資、實物地租、惡劣的道路運輸條件。 意大利的生產和人均國民財富只能與西班牙和東歐的農業社會相比,而不能與歐洲列強相比。 特別是鄉村地區文盲率為376,而南部更為嚴重,遠遠高于西歐和北歐任何一個國家。 意大利發展工業有致命的缺點,沒有煤炭資源,88的能源仍來自英國的媒,這就成了維持收支平衡的沉重負擔,相應地也就成了可怕的戰略弱點。 更糟糕的是,意大利國內普遍的反情緒、軍官素質的低下以及缺乏制造現代武器所需要的資金等等,增加了人們對其軍事力量的懷疑。 這種懷疑已經得到證實: 在災難性的1896年,意大利軍隊在埃塞俄比亞的大慘敗,使意大利在世界上信譽掃地,淪為世界列強的笑談: 意大利軍隊是唯一被非洲國家打敗了的歐洲軍隊。 而在東亞,意大利企圖強租浙江三門灣的行動,也被孱弱的滿清帝國給硬生生的頂了回去,連個屁也不敢放。 因此,1910年初,當非常具有喜感的意大利面,向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提出敘利亞領土要求時,被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曾幾何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世界上一個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國家。 這個輝煌一時的帝國曾席卷西方,整個歐洲都籠罩在奧斯曼帝國入侵的陰影下。 鼎盛時期的奧斯曼帝國橫跨歐亞非三地,要整個歐洲聯合起來才能抵抗他。 但在19世紀,奧斯曼帝國開始衰落,行將就木的奧斯曼帝國飽受西方列強的欺凌,甚至淪落到被偽列強意大利欺負的地步。 土耳其雖然沒落,但好歹也是列強級別的大國,風光的時候意大利連屁都不是。 土耳其害怕英、法、俄、德、大洋帝國等世界列強不假,但對于意大利這個連非洲土著都打不過的偽列強,土耳其根本不放在眼里。 媽蛋……滾! 土耳其人很堅決的拒絕了意大利的無理要求,被土耳其打了臉,意大利人如何會善罷甘休,他們可是很要面子的。 領土要求被拒,惱羞成怒之下,意大利王國開始了軍事準備工作,磨刀霍霍的準備發動大規模的軍事入侵,戰爭的陰云籠罩在奧斯曼帝國的頭頂上。 身處這個時代的奧斯曼帝國,成為歐洲列強的一塊大肥rou,飽受凌遲割裂之苦。 英國拿去了埃及和西奈半島,法國搶走了突尼斯地區,在沙俄帝國的慫恿下,1908年保加利亞地區獨立,脫離了奧斯曼帝國統治。 還有塞爾維亞、波斯尼亞、黑山和希臘地區紛紛脫離奧斯曼帝國的掌控,后面都有歐洲列強的身影。 此時的奧斯曼帝國仿佛坐在火山口上一般,這不是一個火山口,而是幾十個火山口,處于顧此失彼的狀態,按下葫蘆浮起瓢。 自1908年初以來,備受歐洲列強屈辱的奧斯曼帝國內部,爆發了青年土耳其黨人革命,奧斯曼帝國蘇丹阿普杜勒·哈米德二世感到大勢已去,被迫宣布恢復憲法,重開國會。 革命取得的初步勝利給人民帶來了很大希望。但是,青年土耳其黨人認為革命目的已經達到,滿足于政府“監督者”的地位。蘇丹及其政府安然無恙,形成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 青年土耳其黨人在革命后制定的綱領,只提出捍衛君主立憲政體,擴大奧斯曼帝國國會權力、限制蘇丹特權、全體國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政治要求,對發展商業、工業、農業方面,提不出切實可行的綱領。 在1908年10月初,奧匈帝國悍然宣布兼并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兩州,進一步動搖了青年土耳其黨人的威望。 此后,奧斯曼帝國無法阻止保加利亞地區的獨立,更是讓國內尖銳對立的民族問題凸顯。 國內反對勢力活動越加猖狂,薩巴赫丁的自由黨和同盟結成反對統一進步協會的政治聯盟,導致1909年4月13日的反革命事件,是奧斯曼守舊勢力的全面反撲。 1909年4月13日凌晨效忠于蘇丹的首都第一軍團的部分士兵發動叛亂。他們向奧斯曼帝國國會所在地圣索非亞廣場集中,沿途有不少宗教學者和學生加入。 叛亂者要求驅逐議長,取締統一進步協會。蘇丹阿普杜勒·哈米德二世立即滿足叛亂者的要求,撤換首相,并責令各省總督保護教法。 薩洛尼卡的統一進步協會,立即組成由馬赫穆德·塞夫凱特帕夏統率的“行動軍”。 “行動軍”于1909年4月23日抵達伊斯坦布爾,三日后控制了全城,叛亂失敗。 4月27日,青年土耳其黨人通過奧斯曼帝國國會廢黜素丹,另立默罕默德五世為蘇丹。 廢黜標志著1908~1909年土耳其革命的結束。從此,青年土耳其黨人開始執政,并實行專制和集權政策,致使革命半途而廢。 這一切,僅僅是表面上的平靜,也僅僅暴露了奧斯曼帝國冰山一角的矛盾,處于深重危機下的腐朽帝國貪污腐敗橫行,舊有的矛盾重重。 在這種情況下,前有歐洲偽強意大利的勒索,后有新興世界強國大洋帝國的威脅利誘,奧斯曼帝國的青年土耳其黨人如何抉擇? 意大利要求的是地中海沿岸北非的利比亞,這是一片非洲富饒繁盛之地,相比較大洋帝國要求的也門和沙特地區漫天的黃沙和貧瘠土地更加富饒,關鍵在于大洋帝國愿意出錢買。 這一點,讓奧斯曼帝國統治者感到臉上有面子。 我嘞個去……真的讓人淚流滿面。 這么多年來歐洲列強只有強搶硬奪,誰會拿錢來買? 而且,大洋帝國皇帝陛下還提出了一個誘人的條件; 如果能夠付出相應代價,大洋帝國可以支持奧斯曼帝國擊退意大利王國的無理侵略,保持敘利亞地區的領土完整。 簡直太有誘惑力了。 病急亂投醫的奧斯曼帝國,這個時候也無法衡量是否引狼入室,火上房的著急呀! 現在是前門進了狼,后門迎虎的生死危亡情況,兩害相權取其輕,面對這種極其艱難的困境,奧斯曼帝國必須做出自己的決斷,安撫一個貪婪的列強,迎戰一個虛偽的列強,此乃題中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