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苦練內功
幾年突飛猛進的經濟發展,苦練內功,帶來的回報是更加強盛的國力與日益富裕人民,汽車開始走入千家萬戶,大洋帝國進入“初步工業化”階段,成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化強國。 截止過去的1909年,菲律賓社會繁榮富裕,國民經濟大餅迅速的膨脹擴大,政府的財力寬裕起來。 總結來說,政府大量借入歐洲貸款投入經濟建設中,工業和經濟發展喜人。 出于強烈的示范效應,北方移民大量涌入,經濟總量突飛猛進,社會安定和諧,工業經濟的特征愈發顯著。 在過去的1909年全年,菲律賓國民經濟再上一個臺階,國民生產總值gd達到666億銀洋(約合52億美刀,1銀洋=071美刀),這樣的經濟規模,超過了奧匈帝國,位列于世界的第六位,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強國。 菲律賓國民經濟連續5年的增幅超過13,這是非常驚人的速度,菲律賓地區經濟全面性增長,人口的大量涌入,助推經濟飛速發展。 能夠獲得如此杰出的經濟成就,與海量的投資和移民人口的助推分不開,就像是國民經濟插上的兩個翅膀,助力工農業全面發展。 截止到1910年的人口統計顯示,世界各國人口如下; 滿清帝國39000萬人 俄帝國17000萬人 美利堅國9800萬人 德意志帝國6700萬人 大洋帝國6070萬人 奧匈5200萬人 日本國5170萬人 英國4565萬人(算上殖民地約5億) 法國4000萬人(算上殖民地約1億) 意大利3700萬人 除去英法之外,大洋帝國的人口在世界上可以排入第五位,是不折不扣的工業化人口大國,按照各國海軍建設發展來看,國際上普遍公認,大洋帝國的海軍力量強于美國。 截止1910年初,世界各國列強海軍軍艦噸位。 1914年列強戰艦噸位 由英國奉行兩強原則,英海軍噸位要大于排行第二和第三位之和; 大英帝國2714萬噸 德意志帝國1305萬噸 美利堅國985萬噸 大洋帝國92萬噸 法國90萬噸 俄國679萬噸 意大利49萬噸 奧匈37萬噸 從各國列強海軍軍艦噸位排行表可以看出,大洋帝國海軍艦隊噸位僅次于美國,而高于法國和意大利。 國際社會普遍承認,歷經戰火洗禮的大洋帝國海軍艦隊,實力更遠強于美利堅國,是個不好惹的主。 在今后十數年,華人移民帶來的人口紅利,會繼續帶動經濟高速增長,但奢望超過12的增長速度,明顯不現實。 唯一可能的情況,就是坐享即將到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紅利。 歷史的車輪滾滾,到了1909年末,世界各國的經濟依然是美國一家獨大,gd產值達到了390億美元。德國超越了英國位居第二,國民gd產值達到了183億美元。 世界排行老大的英國只能屈居第三,國民gd達到了161億美元。 沙俄帝國憑借著雄厚的17億人口資源位居第四,國民gd產值108億美元。 “高利貸王國”法國以雄厚的底蘊位居第五,國民gd產值87億美元。 新興的工業強國大洋帝國飛速竄升,力壓奧匈帝國位居第六,國民gd產值666億美元。 奧匈帝國只能以64億美元排行第七。 意大利王國以38億美元排行第八 日本國以35億美元排行第九。 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大洋帝國的國民經濟,還在工業經濟發展初期,距離英、美、法、德還有相當距離。 美國人人均富裕的程度是大洋帝國四倍以上,英國、德國是三倍以上,法國兩倍以上。 大洋帝國國民收入差不多和奧匈帝國以及意大利處于相同的水準,高于沙俄帝國,與世界列強先進水平差距明顯。 令人可喜的是,大洋帝國經濟發展后勁十足,每年的經濟增長速度遠高于老牌歐洲強國,甚至略高于美國。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浪潮席卷下,鋼鐵工業成為國家力量的脊梁,最能體現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底蘊。 在這一項指標上,美國以3000萬噸鋼鐵傲然居首,德國1600萬噸排行第二。 大洋帝國以豐富的資源為底蘊,年產鋼鐵1210萬噸居第三,英國以1000萬噸鋼鐵屈居第四。 沙俄帝國460萬噸、奧匈帝國230萬噸、意大利42萬噸、滿清帝國16萬噸,日本7萬噸分別居于五至九位,產量差距非常明顯。 由于大洋帝國的強力政策,整個南洋地區成為華人經商生活的樂園,華人處于國家的主流地位,財產不受侵犯。 這一切,激發了華人骨子里面的勤勞創業精神,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表現非凡。 從城市到鄉村一片和諧安定,更兼之城市環境優美,治安良好,成為吸引移民的最佳居住地。 帝國內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離不開政府方面實行的嚴刑峻法保駕護航,法治是最重要的一方面。 數年下來,大洋帝國南部區的天堂島和北部區的馬尼拉,以及西爪哇省的雅加達和萬隆,逐漸發展成國內的經濟中心城市,散發出璀璨耀眼的光芒。 這些臨海城市碧海銀灘,環境優美。 城市建設日益興盛,高樓大廈層出不窮,與居民區的紅墻綠瓦互相映襯,宛若人間天堂一般。 北方大陸到南洋地區尋求機會的移民,成為了主流,南洋其他地區華人的經商、求學、移民需求也日益旺盛,還有來自歐洲各國的移民,進一步助推人口比例的優化。 截止1909年末,菲律賓國內民族結構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變成了徹底華人主導的社會,其中: 馬來土著民族減少到226萬人,含多達73萬強壯馬來土著男性服苦役中 爪哇土著民族減少到722萬人,含多達260萬強壯爪哇土著男性服苦役中 華人族群迅猛增長到4700萬人。 印度族由54萬人增長到58萬人。 阿拉伯族由126萬人減少到96萬人。 白人由增長到1872萬人。 尚有其他少數民族210余萬人。 大洋帝國內的馬來土著和爪哇土著民族人口,陸續都遷移到東爪哇自冶省,其他的地區清一色的華裔化。 東爪哇自冶省內的人口眾多,人數高達540萬人,這里經濟極端不發達,沒有象樣的房屋和街道、衛生場所等基礎設施。 黑社會和暴力集團統治社區,毒·品鴉片橫行,經常發生大規模的街頭血戰和sao亂,人口死亡率極高,與大洋帝國其他地區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東爪哇自冶省和中爪哇省有戒備森嚴的封鎖線,嚴格禁止越界。 起初,每年試圖越過封鎖線,進入經濟發達的中爪哇省青壯年,多達三四十萬,這些人被抓捕以后,不出所料的投入礦山服苦役。 隨著年輕人口的減少,在1909年,越界青壯年已經急劇降低到不足十萬人,顯示了東爪哇自冶省內年輕人口的枯竭。 經過這么多年的消耗,原480余萬礦山服苦役的人口,因為繁重的勞動和惡劣的醫療條件死亡過半。 正是因為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維持了大洋帝國總數超過330萬的苦役,成為鐵路,道路、要塞、港口,橋梁、城市建設、礦山冶煉、資源開采等需要繁重體力工作的行業苦力來源。 工業化國家原始資本積累階段,總是充滿了血腥殘酷的剝削。 如果沒有可以剝削的殖民地或者奴隸人口,那么唯有啃自己國民的老玉米,也就是剝削國內貧苦農民和工人。 根據秘密測算,現在生活在東爪哇自冶省內的五百四十萬人口,八成以上人口健康狀態堪憂。 每年因為鴉片和街頭巷戰以及幫派sao亂,還有其他種種原因死亡人口超過36萬,簡直是驚人的比例。 東爪哇自冶省內人口年齡結構嚴重分化,超過45歲的人口占據絕大部分,少年兒童幾乎沒有,青壯年人口非常少,呈現倒金字塔的結構。 預計十年之后,該地區人口將會自然下降到150萬以下,成為微不足道的少數。 人口的增減變化,很明顯的體現大洋帝國人口政策方向,在政府強力掌控下,北方華人成為移民的主流,華人族群達到4700萬人,馬來和爪哇宗教人口持續地受到打壓,人口逐漸減少。 包括阿拉伯和印度移民和馬來土著民族待遇一樣,在大洋帝國都需要交納兩倍的正常賦稅。 而且經商置業都會受到重重的限制,這對于族群來說是個沉重的負擔,自然呈現人口大幅萎縮之勢。 在菲律賓,只有華人和白人能夠享受正常的稅賦,至于免稅和不交稅,這樣的特殊人群也有,都在服苦役中。 這部分逃稅的人群華人和白人都有,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大筆的財富賺上身卻不愿意交稅,等待他的就是嚴厲的苦役懲罰。 一手締造這個國家的大總統羅霖都不能夠免稅,他以身作則,旗下的各個企業廠礦都足額納稅,企業每季的納稅額都在報紙公開報道,讓全社會監督。 得益于這個歷史時期寬松的民族政策和國際環境,帝國皇帝羅霖陛下完美推行了自己的強力政策,把來自阿拉伯宗教信徒人口,強力壓縮到10以下。 并且,這部分人口全部都生活在東爪哇自冶省內,有望在十年以內,再度壓減三分之二,低于全部人口的3,總人口不超過160萬人,完成最終的信仰逆轉計劃。 按照羅霖最終的方案; 經歷過一切還能拿得動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就是他們最好的歸宿,怎么也可以動員50萬人口兵員,在那里可以找到真正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