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形勢
4月13日,南非 在非洲之角,這片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國土上,經歷60多天的血腥鏖戰,南非布爾戰爭的局勢發生巨大變化。 自2月開始,布爾人聯軍主動發起了“破曉戰役”,在英國遠征軍嚴密的堡壘封鎖區域,撕開了兩個碩大破口,作戰面積達上萬平方公里,區內防御設施皆被摧毀。 “破曉戰役”初始階段,便取得巨大成功,沉重打擊英軍的同時,初步形成了兩大布爾根據地的雛形。 隨后,英國遠征軍調集大量軍隊進行瘋狂反撲。 總共23個遠征旅,合計18萬多人的部隊及1200輛裝甲車,合圍了上述地區,將糜爛的局勢控制在上述兩個地區中,成功的沒有使之擴散。 期間,經歷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斗,憑借著優勢兵力和裝備,英軍惡劣的形勢終于穩定了下來,將布爾聯軍逐回山區。 4月初,英國遠征軍司令部發起了“堅決打擊”戰役行動,目的是清剿上述兩個地區布爾人聯軍力量,并且實行了殘忍的無人區計劃,給布爾人帶來了沉重損失。 這些慘重損失,更多的是沒有參戰的平民,他們的牧場家園被夷平,男人被殺害或者征做苦役,女人和孩子則被關入集中營。 原來草木豐美的牧場和田地,變得百里無人煙,漸漸長滿了雜草。 在約翰內斯堡等地的集中營,被關押的布爾婦女兒童和他們的黑人奴隸超過26萬人,簡陋的集中營里人滿為患,英國人制定了嚴苛的供給制度,食物只能勉強維持生命。 這里,每天都有大量的婦女和兒童死亡,布爾人處于嚴酷的生存危機之中。 另外,有大量的南非布爾人,隨著布爾聯軍進入山區深處,他們趕著牛羊撤退進入了根據地中,繼續堅持武裝抗爭。 今天,高高的山嶺上,站著一行人。 布爾聯軍司令路易斯博塔濃密的胡須已經花白,他頭戴著油膩的氈帽,帽檐壓得很低,唯有兩只眼睛銳利如鷹隼,默默地注視山嶺間行軍的士兵們,行軍隊列一眼望不見盡頭。 他的身邊站著其他幾位主要聯軍將領,“黑將軍”皮埃特克隆耶,“西德蘭士瓦之獅”德拉瑞將軍,反抗軍將領詹姆斯赫爾佐格,楊沫茨等人及其衛兵隊。 針對英國人的瘋狂反撲,布爾聯軍準備以堅決果斷的軍事行動,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取得反圍剿的勝利。 目前,策劃中的一次大型戰役就將展開,軍隊正在沿著幾個方向,向戰役集結點匯聚,最終將匯集超過42000人的軍隊,與英軍打一場決定性戰役。 按照作戰計劃,戰役將在午夜時分打響,這一戰關系重大,不容有失。 山嶺下面一位騎兵縱馬而來,嫻熟的控制馬匹來到近前,利索地翻身下馬,走上來報告軍情。 “報告司令,這是最新的敵人動向情報?!?/br> “哦!拿過來?!?/br> 路易斯博塔接過電報,仔細的看了看,臉上不由得露出一絲譏笑。 身邊的黑將軍皮埃特克隆耶接過電報紙,傳看起來,不一會兒,幾位將軍都看過了,神情若有所思地考慮起來。 “英國人的裝甲突擊部隊進展的很快呀,已經占領了前方白水河鎮和大樹嶺一線,距離我們不到15k,已經和我們的前鋒線接上火了?!?/br> 德拉瑞將軍想了一下,說:“司令,我們是不是命令前鋒部隊后撤一段,以免和敵人提前交火,暴露我們的作戰目的?!?/br> “用不著,那里是我們預定的設伏地域,擁有非常有利的地形和充足準備,不能輕易放棄。 這次沖在前面的,是英國本土第七軍和澳大利亞殖民地的三個旅,以及印度軍隊的幾個騎兵隊,炮兵旅,共33000多人。 按照情報顯示,這應該是英國遠征軍東西兩只鐵鉗之一,是英軍西路的攻擊部隊主力前鋒,也是英軍西路的兩個重兵集團之一,他們既然敢伸出手,我們就打斷他。 命令先鋒部隊,加強沿途有力地形sao擾作戰,節節抗擊,務必遲滯敵人至今天深夜十二點?!?/br> “是!” “德韋特將軍率領的部隊穿插到了那里,有沒有消息傳過來?” 布爾聯軍司令路易斯博塔考慮了下,出言詢問穿插部隊的進度。 “最新的消息還是兩個小時之前,德韋特將軍率領手下3000多人,輕裝前進,正在崇山峻嶺中穿越。 預計將會在今夜九點鐘前,到達預定截擊地點布倫山區,控制七號,九號和12號高地,還有白水河峽谷,為我們聚殲英國遠程軍主力,建立先決條件?!?/br> “西德蘭士瓦之獅”德拉瑞將軍很熟悉敵我雙方情況,立刻予以回答。 司令路易斯博塔抬起手腕看了看時間,時間定格在下午14:15。 這意味著,穿插部隊還有不到七個小時的時間,就能夠趕到預定作戰地點。 聯軍司令路易斯博塔對自己手下的神速行動,感到非常滿意,點點頭說: “德韋特將軍如果能夠預期達到地點,并且堅守48個小時,那么這場艱苦的戰役就算他頭功?!?/br> 眾位將軍目光中露出深以為然的神色,德韋特將軍干的是一個苦差事,手下3200人的布爾民團,全部是輕裝前進,只帶了20門機關炮和同樣數量的重機槍,重火力嚴重不足。 他們不但需要穿過層層疊疊的原始山嶺,在森林中開辟一條道路出來,按時抵達阻擊地點。 而且,戰斗打響以后,還要應付英軍裝甲部隊的突圍,及后方英國遠征軍主力的兩面夾擊,戰斗會非常慘烈。 聯軍司令路易斯博塔手中的兵力非常緊張,沒有多余的兵力可以給穿插部隊。 表面看起來,4萬人的布爾聯軍主力,要包圍殲滅英國遠征軍的33000多裝甲部隊,怎么看都不靠譜。 然而,布爾聯軍就敢這么干。 經過三年多的來回鏖戰證明,布爾人才是這場戰爭中的王者。 迄今為止,他們已經斃傷56000多名英軍士兵,擊毀890多輛裝甲車,各種火炮數計千計,自身的損失不到對方四分之一。 可以說,布爾人戰斗力極其強悍,他們最大的劣勢就是人口太少,總人口只有數十萬人,從15歲到45歲能夠參加戰斗的男人,最多不超過7萬人。 布爾人的金礦和鉆石礦,早已經被英國遠征軍占領,手里積蓄的一些黃金,用完就沒有了。 這個時期,有了來自歐洲和亞洲的大量雇傭兵隊伍支援,布爾聯軍給對方造成比歷史上翻倍的創傷,目前,仍然保有旺盛的戰斗力。 這一次,英國遠征軍的“堅決打擊”圍剿戰役,以奧蘭治的東德拉肯斯山區為主戰場,亞伯拉罕牛欄地區為次要戰場。 此次東德拉肯斯山區主戰場的進攻,英國遠征軍共投入多達12萬人的軍隊,分成東西兩線進剿,東線兵力45萬人,西線兵力8萬余人,形成兩股鐵鉗,深深的扎入東德拉肯斯山區。 此戰 英軍試圖將東德拉肯斯山區的布爾反抗軍一網打盡,徹底拔掉這個剛剛建立的大型根據地。 然后,回頭再對付另一面的反抗軍,達到徹底清除反抗力量的戰役目的。 針對敵人的圖謀,布爾聯軍決定集中兵力以攻對攻,在東德拉肯斯山區,選擇有利地形,與敵人展開一場血戰,徹底打掉敵人的囂張氣焰。 在英國遠征軍伸出的兩只鐵鉗中,45萬人的東線進攻兵力,盤踞在費恩河谷中,占據了有利地形很難攻擊,顯然是一只偏師,在引誘布爾軍隊主動攻擊。 主力的進攻部隊是西線8萬人的重兵集團,分成一前一后呈啞鈴狀,向布爾根據地撲過來,意圖不軌。 布爾聯軍的作戰目的,就是要給予西線的重兵集團以沉重打擊,徹底解決突前的這一部分三萬多英軍,瓦解敵人的圍剿計劃,取得根據地反圍剿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