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再造一個南泥灣
克魯格總統將手里的明黃色信箋遞給德蘭士瓦總統保羅克留格爾,示意他傳遞下去。 保羅克留格爾默默地雙手拿著信箋觀看,神情鄭重。 仿佛這不是一張便簽,而是神圣的宗教圣物,帶著數百萬荷蘭人民的期望…… 這是一張王室貴族專用的明黃色信箋,上面寫了一行娟秀的花體字: 尼德蘭的血總是guntang火熱的,任何人都無法奴役。 信箋默默地傳遞下去,經過房間里面每一個人的手,最后回到了克魯格總統的手中。 克魯格總統手里拿著這一封信箋,向前遞到明亮燭臺的燭火上。 未幾,火舌席卷上信箋,歡快地燃燒起來,轉瞬之間,便成為一堆灰燼。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需要把這一份囑托,深深的刻印在心中就可以,先生們,下面是需要我們做出行動的時候了?!?/br> 一干布爾戰爭的領袖們重新坐了下來,吸過了精神鴉片之后,所有人又變得振奮起來。 布爾聯軍總司令路易斯博塔將軍信心十足的說,“克魯格總統此次歐洲之行,最大的收獲是來自家鄉的戰略決策,給我們啟發良多。 這一份極為重要的戰略決策,指引了我軍繼續戰斗的方向,給我軍在苦苦掙扎中打開了一扇大門,是最為珍貴的禮物。 此外,還有來自歐洲充分的人手和武器裝備。 有了這些,我軍有信心給予與英國人沉重的打擊,迫使他們退出這場殖民戰爭?!?/br> 說完,路易斯博塔將軍指了指斯特里普上校,“下面就由斯特里普上校,介紹一下我軍的具體行動方案,我把它稱之為《破曉行動》?!?/br> 斯特里普上校站起來對眾人深施一禮,走到旁邊,手里拿著一支指揮棒,對著墻壁上的大幅作戰地圖開始講解: “先生們! 根據來自遙遠家鄉荷蘭王國的戰略決策建議,以及我軍對形勢的判斷,我軍將展開代號為《破曉行動》的全面戰役,具體的作戰方案如下。 此次《破曉行動》戰役的兩個目標: 第一個目標,開辟布爾人根據地 在復雜山區內,開辟兩個穩定的布爾人根據地,為軍隊一個穩定的大后方,保證軍隊必要的供給和修整輪換,持續的給予英軍打擊。 《破曉行動》戰役開始準備階段 自2月19日凌晨時分開始,將由著名游擊隊領導人德韋特,詹姆斯赫爾佐格,楊史末茨等,首先發起攻擊。 他們將率領手下1200~3000數量不等的游擊民團,在廣闊的東西開普鐵路沿線四處出擊,發起大規模的毀壞鐵路戰役。 以此,遲滯英軍增援及補給行動,為布爾軍隊下一步大規模的戰役行動,創造出合適的空間和時間。 根據計劃安排,戰役正式開始階段: 布爾軍隊將于2月20日凌晨,在距離遙遠的兩處戰場同時發動,拉開《破曉行動》的序幕。 第一處根據地,位于東奧蘭冶的德拉肯斯山區,這里山區情況復雜,不利于英軍大規模的攻擊行動,而且面積廣闊,有很大的回旋空間,適合發展為布爾人根據地。 此處的戰斗將由黑將軍皮埃特克隆耶負責,他將率領16000人軍隊,配備12門德國克虜伯臼炮,發起全面的《破曉行動》。 第二處根據地,位于亞伯拉罕牛欄地區,這里山川丘陵眾多,布爾人牧場星羅棋布,非常適合我軍活動。 此處的戰役指揮將由德拉瑞將軍負責,他將率領21000人軍隊,配備16門德國克虜伯臼炮,在此區域展開全面的《破曉行動》。 《破曉行動》第二個戰役目標,是依托這兩處根據地,對英國人的交通大動脈東西開普鐵路持續打擊,讓英軍首尾不能相顧,陷入混亂,持續的擴大戰果。 充分發揮我軍野戰犀利的特點,尋機發動幾場大規模攻擊,殲滅英國人的援軍。予敵重創,積小勝為大勝,轉變布爾戰爭中的劣勢,徹底扭轉目前的戰局?!?/br> 說到這里,斯特里普上校停了下來,對在座的各位微微頜首行禮,示意解說完畢。 斯特里普上校精彩的戰役講解,博得了在座眾人的一致認同,房間里的氣氛變得熱鬧起來,就連濃郁的咖啡香味都顯得格外香甜。 這一份戰役計劃,是布爾軍事領導人,吃透了來自荷蘭的整套戰略原則,精心制定出來的作戰方案,絕對不同凡響。 這一套完整的戰役作戰方案,對于扭轉目前不利的局勢,具有非凡的作用。 布爾戰爭爆發以來,截止目前為止,英軍已經損失超過4萬名士兵原來的歷史上24000人,約占目前整個兵力的十分之一,損失的兵力總量十分巨大。 從1900年8月開始(原來歷史中,從1901年3月開始),英軍在南非統治區內,開始大規模的修建碉堡,實行了殘酷的焦土政策和集中營政策,對抵抗的布爾人進行血腥鎮壓。 在布爾人游擊隊活動頻繁的地區,英軍設置了鐵絲網和碉堡封鎖,將整片地區分割成不同的綏靖區,進行了分區掃蕩。 英軍架設了總共超過1萬公里(歷史上6000公里)的鐵絲網,綏靖區內每隔1至2k設置一座木板碉堡,派士兵駐守。 凡是有任何人靠近碉堡射程之內,一律使用槍炮射殺,沒有例外。 在綏靖區內,英軍一共設置了12000多座碉堡(原來的歷史上8000座),將整片的統治區域分割成無數的小塊,逐次掃蕩,緊緊壓迫布爾人的生存空間,讓布爾人的反抗徹底窒息而死。 這就像套在布爾人脖子上的一條條枷鎖,越勒越緊,輔之以焦土政策和集中營政策,令布爾人大量失血,幾乎快到了瀕臨死亡的境地,處境十分的險惡。 由于第二階段的戰斗勝利結束,英國全面占領了南非地區,英國遠征軍總司令羅伯茨將軍于1900年11月29日離開南非,回倫敦就任陸軍總司令。 現任英國遠征軍總司令基欽納勛爵,是羅伯茨上將的原參謀長,他忠實執行了上任英軍總司令的一系列政策,變本加厲的殘害布爾人。 這一套政策就是堡壘式鐵壁合圍絞殺戰,配合焦土政策和集中營政策,從幾個方面壓縮布爾人的生存空間,不留一點余地。 據說,英軍這一系列極為惡毒的戰術,來自于南洋地區菲律賓總統羅霖,是他將這一系列惡毒的戰術,手把手教給了英國人,用來殘害英勇抵抗英國人殖民統治的布爾人。 因此,所有的布爾人對之深惡痛絕,恨不得啖其rou,寢其皮。 如今,布爾人終于看到了希望。 畢竟是源自于同一條guntang的尼德蘭血脈,來自家鄉荷蘭的寶貴饋贈,這一份最珍貴的戰略規劃,讓困苦中的布爾人重新看到了希望,堅定了抗爭到底的信心。 整套戰略方案,不但有建立“布爾人根據地”的戰略決策,還有開展大生產的建議,以及破除英國人惡毒的堡壘式鐵壁合圍絞殺戰術的方法。 這個戰術就是“拔點作戰”,積小勝為大勝,將會給英國人帶去難以言喻的創痛。 布爾人不曉得,他們得到的整套戰術方案,依然來自于國際主義戰士羅霖,這一位他們深惡痛絕的大魔王,卻給他們帶來了最需要的幫助。 世事之奇妙,莫過于此。 在羅霖的記憶里,對抗封鎖的最好辦法就是建立根據地,通過“大生產運動”,給抵抗運動注入生命和活力。 這可是經過殘酷戰爭洗禮的最佳戰術,上個時空地球人都明白的,拿到這個歷史時期來用,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 三個手指頭捏田螺~手拿把攥的穩當 還記得那首歌嗎? 花籃里花兒香 聽我來唱一唱,唱呀一唱! 來到了南泥灣, 南泥灣好地方,好呀地方! 好地方來好風光 到處是莊稼呀,遍地是牛羊 …… 嘿嘿!羅霖這個餿主意,就是想讓南泥灣提前在南非實現,在萬里之遙的非洲之角,再造一個南泥灣,讓這個世界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熱鬧一些。 《馬賽曲》中唱到: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這是最后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