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頁
文城,比他們想象的還要厲害。 大領導們瞬間木了。 這一刻,他們都有一種泱泱一個大國居然敵不過一座城池的錯覺。 不得不感嘆世事無常。 他們啊,真是老了,以后將會徹底成為年輕人的時代。 當天夜里,溫汀將沈欽從沈家接到他在華府大學的宿舍,問出他心中疑惑:“怎么選擇去教育部?” 沈欽揚起眉梢,淡淡瞥了他一眼:“還不都是因為你?” “我?”溫汀驚訝。 沈欽點頭進一步確認:“就是因為你?!?/br> “哦,那你倒是說說怎么因為我?”溫汀先是挑眉,接著便笑了,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沈欽卻是一點開玩笑的意思都沒有,一臉正色道:“你之前說得很有道理,一個國家出什么問題都可以,就教育這一塊不行?!?/br> 溫?。骸啊彼f過這句話?好像沒有,不過貌似感嘆過類似情況。 問題是就算這樣,沈欽也沒道理就此把目光瞄向教育部。 權力更大的部門它不香嗎,有了權力,想改革教育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溫汀所料沒錯,沈欽當然不可能僅僅因為此就選擇進入教育部。但他這么說也沒問題,他的確是認可溫汀的主張,不過多了一項,還結合了他的現狀。 沈欽本身就在華府大學就任副校長一職,雖然任的是武職,主管華府大學防衛,兼監督學校領導班子,避免方針政策上出現大問題,走教育部直升通道會簡單許多,也不容易引起國家反感。 事實也是,幾乎沒有遇到什么阻力,沈欽就得到國家默許。雖說還要經歷明面上競爭,走程序,跟內定其實也差不多,沈欽出任下一任教育部副部長已經是板上釘釘,除非出現什么不可抗力,譬如,他跟溫汀都出問題,或者國家自顧不暇…… 真要如此,那沈欽也只能自認倒霉,怨不得誰。 不過話又說回來,事情都到了這個地步,誰還會去關心這個? 溫汀也就這么隨口一問,得到答案后,他便不再糾結于此。教育部沒什么不好,這可是華夏未來人才培養基地,正好,他也看不慣那些教材,特別是歷史,其他涉及這些的科目也一樣。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說從小學到大的數學吧,大家耳熟能詳的數學公理定律之類,有多少出自西方,又有多少出自華夏? 估計大多數人腦海中呈現的都是西方人名字。 事實真是如此嗎? 并不是,實際上差距遠沒這么大。 那為何給大家的感覺就好像有名的數學家都是西方人? 原因很明顯,教材編寫問題。 放大了西方貢獻,將以華夏為主的東方發明發現給隱去。 數學家華夏自古有之,數學著作更是早在幾千年前就有。不說別的,伏羲八卦就是明確記載中最早的二進制著作,現代最主要的發明之一計算機,就是用的二進制。 那這個二進制從何而來,西方自己發明的? 不是,顯而易見,來自華夏。 同理,十進制也是出自華夏,還有很重要的一個數字“零”的定義和出現,同樣,源于華夏,而且很早就有這個概念。 還有目前已經被大眾淘汰,只在某些行業中流行的算盤,其實用處非常多,遠比大家想象中簡單計算要復雜,四則運算只是基本,開方乘方照樣可以,只要數字不超出算盤運算極限。 實際上,算盤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計算工具,它是一個寄存器,對于鍛煉大腦思維,以及頭腦跟手眼的協調,非常有幫助。 至于現代數學中的微積分、高等幾何之類,華夏古代就有,只是沒有成系列罷了。 而現代各種有名的猜想假設,其實說白了就是猜測,并沒有實證,有些是對的,有些甚至全然錯誤。 這些猜想同樣,知名的基本都源自西方。 至于原因,簡單,只要名氣夠大,夠敢想,就可以提出各種“假說”,然后讓后來人花費無數寶貴時光去驗證,對了自然好,錯了也沒什么損失,還因為提出“假說”而名聲大噪。 偏偏后來人還樂此不疲,前赴后繼投身于此。 那為何舉世聞名的都是西方人,中國現代就沒有數學家嗎? 同樣不是。 因為話語權在西方,導致華夏處處被壓制,華人在國外很難出頭,而國內數學家又孜孜不倦,埋頭研究,國家也沒有對這方面進行宣傳,自然不為人所知。 甚至學術圈內都起了不良風潮,認為華夏出不了像西方執一個時代牛耳那樣的大科學家,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自矮一頭,覺得華夏人不如西方人聰明。 純屬扯談,論智商,東方人種排第一,白人第二,黑人墊底。 就這點而言,東方人種跟任何其他人種結合,其他不提,至少在智商上是吃虧的,孕育的后代必然不如他們的東方人種父母輩。 說什么混血兒漂亮聰明,倒也不能說完全有錯,只不過話只說了一部分,還有沒說的是,混血兒出問題的同樣不在少數,甚至出事概率遠比同種族結合要高。 說白了,這就是雜交,跟雜交水稻一個原理。 他們只挑著好的說,那些雜交后沒被選中的水稻,顯然都是要舍棄的,而占比,一半以上,理論上應該是四分之三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