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汴京臘月
第二百七十三章汴京臘月 立即就有人說道:“薛掌柜,與其回去看,還不如聽你說道說道。也好先尋個脈絡,回去也好細細琢磨不是?” 薛忠說道:“事情是這樣的,眉山二型大船此次共運來貨物數百料,因為數量龐大,便租用了轉運司的倉庫?!?/br> “轉運司如今誰主事?關節不到包學士,清寒無喜趙知州。要從這兩位底下討得便宜,那是不要想的?!?/br> “因此這一船貨品,所需上繳朝廷的稅務,花了這么長的時間,方才料理出一個章程?!?/br> “趙學士說了,就用益州的辦法,行代理制度,四通錢莊做保,負責這次與各家的交易?!?/br> “代理商在四通錢莊開立戶頭,并且存入一定的金額,作為保證金?!?/br> “代理商和商號之間的資金流動,通過錢莊戶頭的收支便能體現出來?!?/br> “然后商號便按照賬戶收支報表向轉運司報稅,轉運司將倉庫出貨單和報表一起審查,同時,錢莊將應繳納稅務劃撥到轉運司戶頭。如此方為簡便?!?/br> 底下頓時群情涌動,立馬就有人舉手:“那用朝廷的鈔引是否可以?” 薛忠說道:“朝廷發行的鈔引,每年波動甚大,錢莊要吸納的話,其實頗有風險?!?/br> “但是為了體現眉山江卿與大家精誠合作的誠意,東家們說了,是可以的,不過數目先期不宜過大,須得與銅幣,金銀按比例吸納?!?/br> 說完取來一疊花里胡哨的紙張:“各位都是商界高才,應當對這東西不陌生?!?/br> 眾人傳觀,一個老者就說道:“這是仙井鹽鈔,川峽四路和吳中通行的貨幣是吧?” 薛忠點頭:“對,這是四通商號與四路轉運司聯手發行的私鈔,如今朝廷已漸漸抽出股份,由四通商號在富順監和陵井監的雪鹽私倉庫存獨立做本,非常硬挺,在四路和吳中已經流行開了,大家都認為很便利?!?/br> 在座的都是行家,一看就知道這種鈔票的仿制難度,比朝廷的鹽鈔還要高,不由得暗自點頭。 薛忠說道:“四路轉運司,如今從仙井鹽鈔的部分發行方,變為負責核計的監督方,至少在目前看來,鹽鈔的運轉是非常優良的?!?/br> “所以為了規避貨幣波動帶來的風險,建議大家盡量使用仙井鹽鈔作為貿易交流的媒介。當然,這只是建議而已?!?/br> 會場上,商家們又詢問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薛忠都給予了一一的解答。 待到眾人散去,薛忠方才過來:“我的老天,大臘月的愣是問出我一身汗?!?/br> 蘇油微笑道:“辛苦了?!?/br> 薛忠說道:“辛苦倒是不至于,少爺,我們真的吸納朝廷的鹽鈔?這風險有些大啊……” 蘇油笑道:“風險大,那是對將鹽鈔作為貨幣的商家而言,大鹽商囤積鈔票,cao縱市場,自然會引來波動,造成風險?!?/br> “別忘了我們也是大鱷,同時我們還有手段。我們就老老實實去解州鹽場將鹽拉過來,然后重新提煉成雪鹽,存儲起來,不就可以將朝廷的鹽鈔變成我們自己的仙井鹽鈔了?或者你認為解鹽的受歡迎程度,會超過我們的雪鹽?” 薛忠這才恍然大悟:“對喲,老子們也是鹽商啊,還是超級……” 說完一下捂住自己的嘴巴,見周圍沒人了,才對蘇油低聲道:“少爺,汴京水深著呢,我們就老老實實做生意,不想別的啊……” 蘇油點頭:“是,我們是好人,老老實實做生意的好人?!?/br> 說完又抬頭看著頭頂絢麗的宮燈:“最害怕的是有人伸臉過來找打,然后被打了又耍無賴找家長哭訴,他們都不講理慣了的……不行,還是拉上曹家和高家比較保險……” …… 蘑菇養殖可恥地失敗。好在豆芽,豆苗,韭黃,木耳非常成功。 尤其是韭黃。石家的四輪大車每次入城,帶來的都是欣喜。 石家老太太托人帶了話,說是那種大菘菜和韭黃被皇家征辟了一半去,這是石家的臉面,也是明潤的功勞。 趁地凍得硬,石家開始瘋狂的拉煤行動,官家內藏庫一文錢一斤往外出庫存無用的煤粉,轉眼就被石家人包了,然后變成蜂窩煤。 蘇油小院子里的窯口又被拆除了,現在蘇油完全不差錢,玻璃鏡子暫時停工,吊一吊大家的胃口,滿足滿足皇后的虛榮心再說。 蘇小妹和張麒張藻在門口堆雪獅子,乞第龍山在放鞭炮,蘇油一手拿著,一手涮著酸白菜鍋子。 將rou片放麻醬里一攪和,放進嘴里嚼著,一邊嚼還一邊嘟囔:“嘉佑五年到了……” 這個月過得顛三倒四很熱鬧。 一篇文章都沒讀完,巷子口叫喊賣撒佛花咧……賣韭黃生菜蘭芽咧……賣薄荷胡桃澤州餳咧……的聲音已經過了幾回。 叫賣的剛過去,僧尼們三五人一對又來了。 他們走街串巷,作隊念佛。隊伍中間有人端著一面銀沙羅或者銅盆,中間擺上一座佛像,浸以香水,楊枝灑浴,挨家挨戶地賜福,順便宣傳佛教。 各大寺廟大作浴佛會,并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 汴京城里各家也要用果子雜料煮粥而食。 蘇油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的八寶粥用桂圓蓮子葡萄干糖赤豆蜂蜜等料,除了石家,宜秋門,還要送巷子里的鄰居。這是好禮物外加好人情。 臘日,大相國寺派人送來了面油。 這規矩后世可沒有,蘇油很開心,直接打發了和尚們二十斤燈油,玩心一起,托他們給道隆大和尚帶去一柄斑竹青的眉山折扇,一串嬰兒粉的佛珠。 還隨詩一首。 冬送涼風夏送裘, 明年得用也堪留。 禪心解得人情破, 紅粉珠兒配禿頭。 二十四日交年,大相國寺的和尚們又來了,說是汴京習俗,這一晚要請僧道看經,為了感謝蘇油大冬天送折扇的禪心,主持大和尚特命他們前來誦經,順便狠狠吃一頓素齋。 蘇油為自己調皮付出的代價,就是老大的一鍋豆花飯,另外還被拉走了整整一大車白菜。 和尚們都不帶氣一下的。 大和尚也留了一首詩。 折扇來時大雪深, 胡言滿紙信為真。 慈悲不近皮毛事。 換菜隨車只九分。 蘇油抖著詩箋哈哈大笑:“大相國寺,道隆大和尚,當真是妙極!” 節日里風俗還很多,和眉山又有些不同。要備酒果送神,燒合家替代錢紙,貼灶馬于灶上。還要以酒糟涂抹灶門,謂之“醉司命”。 最奇怪的風俗,是要在床底下點燈,謂之“照虛耗”。 有錢的人家,遇到大雪就要開筵,還要塑雪獅,裝雪燈,招呼親朋上門吃喝。 這個倒是不用愁,只要天一下雪,蘇軾的狐朋狗友們自動上門,都不用打招呼。 兩場雪一過,蘇油就養成了起床看天色的習慣:“小妹,今日彤云密布,少爺我掐指一算,又得破財,備酒備菜!” 時近歲節,市井里都賣開了門神、鐘馗、桃板、桃符,以及財門鈍驢、回頭鹿馬、天行帖子。 好多窮苦人家的小孩子也來敲門,賣乾茄瓠、馬牙菜,膠牙餳之類。 小孩子好些張藻張麒都認識,或者說就是他們招來的,這倆娃現在是孩子頭,好些娃子們的哥哥jiejie,就是有錢人家的仆從,打探得不少消息。 就是乾茄瓠沒有鹽,蘇油還得拿水重新泡發了,做成風味小菜,自家吃不了,就往方知味送。 另有一路窮人,三數人為一火,裝扮成婦人神鬼,敲鑼擊鼓,巡門乞錢,俗呼為“打夜胡”,也是一種驅崇的習俗。